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2】故物与深情:感受血缘中的亲情》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2】故物与深情:感受血缘中的亲情》教学课件,共35页。
阅读专题2故物与深情感受血缘中的亲情学习目标本专题精读《项脊轩志》,参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感受归有光以清淡之笔描写家常琐事,体会作者借一阁抒家世变迁、人生得失的悲喜之情。1.朗读《项脊轩志》3遍,读准字词读音:修葺、垣墙、栏楯、偃仰、异爨、老妪、先妣、呱呱而泣、象笏、扃牖。对照注释,解释字词意思:方丈、下注、周庭、往往、凡再变、乳二世、束发、过余、大类、归宁。2.朗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疏通文意。3.查找材料,了解并概括归有光的生平,100字左右。4.在《项脊轩志》一文中找到三处最有感触的细节并写评语。预习任务目录任务一 情境诵读,感受细节01任务二 留白补写,深味至情02任务三 设计卡片,重现时光03任务一 感知“人”之孝明代的王锡爵曾说归有光的散文是“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清朝散文家方苞也曾说他的散文能“使览者恻然有隐”。这篇被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的文章到底有何动人之处,能打破时空的隔阂,博得古今共同推崇?导入1.活动探究 “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课前要求大家找到三处最有感触的细节写评语,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处“细事”,设计情境诵读,可单读、齐读、分角色读,读完一人作细节点评,选择同一处细节的小组相互补充。在作者把狭窄、破旧、昏暗的书房修茸得明亮、优美、清幽之后,在轩中,或俯仰吟诵,或静默端坐,万籁有声,小鸟时来,明月半墙,风移影动,这几处细节描写,动与静、明与暗、有声与无声结合得十分巧妙。(1)读书轩中。庭阶之寂与小鸟之动、墙之静与影之动、墙之坚实与风影之轻柔、月之明与影之暗形成对比,细致灵动地营造了清雅诗意的意境,流露出18岁少年悠然自得的读书之乐。 异爨,分灶,篱变为墙,足见人心之隔膜愈深;东犬西吠,暗见人心之矛盾纠纷;鸡栖于厅,可见大家庭之分崩无序。作者未着笔于人,却处处见人心,展现了一幅大家庭分崩离析的颓败衰落、混乱无序的场景图。(2)诸父异爨。作者通过老妪之口,只用一个动作(以指叩门扉)、两句话(儿寒乎?欲食乎?),就再现了慈母关爱儿女、嘘寒问暖的情状,刻画出了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3)老妪之语。(4)祖母三言。(5)吾妻来归。2.问题探讨 钱基博评《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家常琐事,人人可见;细节描写,大家熟知。为什么此文中的家常之语、极淡之笔却能如此动人心怀?妙笔到底妙在何处? 回忆母亲——是通过老妪的转述,因为归有光八岁丧母,母亲对他来说是一位“陌生”的亲人。从老妪的话中得知母亲那么温柔那么慈爱,但是这份来自母亲的关爱早已失却,这是生命中多么大的缺失啊!他选取这样的细节来写母亲,不仅写出母亲对子女的疼爱,更有对母爱的思念以及渴求母爱而不得的痛苦。 林纾曾言:“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但哪有仅凭琐屑之语就能堆积出一篇奇文的。细节的选择其实是作者的苦心经营。此文细节的前后勾连照应极为严谨,浑然天成。正因为家族的没落,祖母才对孙儿寄予厚望,孙儿也立志凭一己之才华重振家声;但是18岁作文时没有实现,30多岁补记时仍然没有实现,令人唏嘘。任务二 留白补写,深味至情1.活动探究王锡爵曾评此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情感溢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留白”艺术。留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从而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情感极为节制,没有过多的铺叙和渲染,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艺术空白。我们可以尝试以第一人称写下对此情此境的所思所感,深深地体味作者的心境。(参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点拨:作者在描写修葺项脊轩过后以明月之夜定格画面而心境只字不露,18岁的少年在自己喜爱的书房中既读书也做梦,可参读被删除的文段“项脊生曰”,以第一人称来写写“我”对未来的遐想。作者描写老妪之语,以“余泣”点到为止,可参读《先妣事略》, “母亲,当婆婆又一次提到你曾经站在这儿,你曾经轻叩门扉,你曾经轻问寒暖,我忍不住泪下。你那么温柔,那么慈爱,可我都记不得了;而这许多年来,寒暖自知,凭谁来问?我不敢看他人对母亲的撒娇,我不敢听母亲对孩儿的笑语。8岁那年,兄弟姐妹随家人哭泣,以为母亲只是睡着而已,怎知老天将我们抛入了无边的旷野,永失温暖的怀抱,母亲啊!特殊的身世背景,探讨在本篇课文中尽孝与尽忠如何巧妙达成统一。示例:2.问题探讨“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本文的主旨句。你觉得可喜者为何而可悲者又为何?可喜者指读书之乐,可悲者指诸父分家之悲、母亲早逝之悲、祖母期望之悲、爱情失落之悲,真的仅仅如此吗?点拨 但轩中相伴,言笑晏晏,又是多年之后都难以忘怀的甜蜜啊!所以,孰为悲?孰为喜?文中的感情线索不是泾渭分明的,作者的情感悲喜交织,曲折变化,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如此。 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了少年奋发苦读重振家业的志向,但家族分崩的无情、至亲逝去的无常、屡试不第的无奈、重振家业的无望,是归有光难以掌控的人世无常。宇宙时空中的芸芸众生,谁又能掌控?但此文的底色是悲凉的吗?并非如此。任世事无常,生命短暂,那年少的志气、那母亲的慈爱、那祖女的厚望、那爱情的甜蜜,那一片深情,永恒存在!任务三 设计卡片,重现时光活动探究请为《项脊轩志》设计一款卡片,运用文中的物象(或项脊轩,或象笏,或枇杷树,或小门墙等)巧用文中的场景(或三五之夜,或娘叩门扉,或凭几学书等),再加上妙用文中词句,写成对联或诗句,情景交融,让故物与深情形象地呈现于卡片中。课外练习1.熟记文下字词注解,整理本课重要实词、词类活用现象和虚词“之、而、以、于、为”。2.配乐朗诵《项脊轩志》,班级群里分享。3.对比阅读《祭十二郎文》,感受两者不同的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