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四单元 9《屈原列传》优质教学设计(第3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785/0-1736129782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文字,情景导入,回忆巩固,解答问题,合作探究,研读文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作者司马迁的遭遇
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
4.学习屈原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及伟大的爱国精神。
5.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与探讨屈原的事迹,明白作者寄托的情怀。
2理解屈原的精神意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重点难点
理解屈原的精神意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教学设计
一、欣赏文字,情景导入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后人的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屈原的精神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回忆巩固,解答问题
屈原为何一定要自投汨罗江?
明确:(1)楚国政治黑暗,楚怀王、顷襄王听信小人谗言,屈原屡遭流放。他志洁行廉,不能被小人所容,充满怨愤。(2)屈原热爱楚国,但楚国在秦国的攻击下日渐衰亡,他却无力回天,心中的理想破灭。屈原选择自投汨罗江的方式可以表达他对国家的热爱,使他的清白不受到玷污。
三、合作探究,研读文章
1.认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线索写屈原的?主要记叙了屈原的哪些事?
(2)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3)人物传记一般不需要作者直接评论,而司马迁为什么会发表自己的议论?
2.小组交流。
明确:(1)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先以评价《离骚》“推其志”,再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最后以渔父和屈原之间的问答来表现屈原的志向。文章主要记叙了屈原的才华、屈原被疏远、屈原作《离骚》、屈原被流放、自投汨罗江等事。
(2)作者在交代屈原被罢免官职后用了大量篇幅写楚国的命运,意在表现楚国远离屈原后的巨大损失,揭示楚怀王的昏庸。文章把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暗示屈原的命运关系着楚国的命运。
(3)这篇文章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议,叙中有情。表现出作者对屈原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楚国黑暗政治的批判,这也是司马迁自身遭遇的曲折映射,也反映出作者在写人物传记时表现出的人格价值的取向。
四、布置作业
写一段话(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刻画你心中的屈原。
板书设计
内容: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屈原列传 手法:叙议结合
主题:同情屈原怀才不遇,感慨自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翻译课文,把握大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作业,翻译课文,把握大意,内容探究,拓展阅读,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导入,研读课文第3段,重点突破,重点研读第8段和第9段,研读课文第10段,感悟形象,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