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四单元 9《屈原列传》优质教学设计(第3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783/0-17361297809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作业,翻译课文,把握大意,内容探究,拓展阅读,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分析第10~12段的内容。
2.概括屈原的形象特点。
3.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重点难点
概括屈原的形象特点。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检查课文第3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课文,把握大意
(一)翻译、学习第10段
1.熟读第10段。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要求准确翻译重点实词和句式。
2.理解内容。
明确:这部分着重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清醒的人必然不被坏人所容。第二次对话突出屈原的高洁品质: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这部分形为记叙,实为议论,以转述人物对话代议论,既评屈原之志,也抒司马迁之情,从不同意见的争论中突出屈原的品德。
(二)翻译、学习第11、12段
1.熟读第11、12段。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要求准确翻译重点实词和句式。
2理解内容。
明确:(1)写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从辞赋的影响来说,他的后来者“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思想态度来说,屈原死后,楚国的其他人不敢直谏。
(2)太史公的评论。
三、内容探究
1.通过归纳屈原一生的主要经历与遭遇,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品德高洁、忠君爱国、才华出众却怀才不遇的人。
2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与一般文章有何不同?
明确:(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他的“忠君爱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浮沉而动摇。他对待楚国是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
四、拓展阅读
1.再次朗诵《屈原列传》结尾的“太史公曰”一段。
2.拓展阅读《报任安书》,体会司马迁寄托在屈原身上的情感。
五、课堂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简单梳理与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司马迁对屈原的态度与感情。
司马迁对屈原倾注了无限的感情。他们的遭遇相似,一个受到小人的排挤,被君主疏远、放逐;一个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捕下狱,遭受宫刑,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怨愤。所以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幽愤,他要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他们的成就也是相似的。屈原把不朽的《离骚》留给后人,司马迁以《史记》而名垂青史。屈原以投江自尽维护自己的理想,而司马迁以自己的忍辱负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六、布置作业
写一段关于屈原的人物评论,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屈原列传
品德高洁、忠君爱国、才华出众却怀才不遇
屈原
爱国精神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文字,情景导入,回忆巩固,解答问题,合作探究,研读文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翻译课文,把握大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导入,研读课文第3段,重点突破,重点研读第8段和第9段,研读课文第10段,感悟形象,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