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1页
    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2页
    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音乐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音乐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花儿与少年》,精准把握其旋律、节奏,掌握青海民歌独特的演唱风格,如衬词的俏皮运用、旋律的婉转起伏,展现歌曲活泼欢快、富有青春活力的特点,清晰辨别歌曲中民族乐器的音色,体会它们为歌曲增添的独特风情。
    了解《花儿与少年》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熟悉青海花儿的艺术特色、表演形式,提升音乐感知、分析与演唱表现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创编、表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新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青海民歌的魅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合唱排练、舞蹈编排、情景短剧表演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蕴含的青春朝气、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青海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激发学生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
    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充分展现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营造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以热情洋溢的情感、地道的青海民歌演唱风格演绎《花儿与少年》,突出歌曲的地域特色与青春活力,让学生深切体会青海人民的精神风貌。
    深入剖析歌曲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与歌词意境的融合,理解其作为青海经典民歌的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跨越地域文化差异,领悟歌曲背后深厚的民俗风情,将内心的喜悦与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歌声,实现情感升华与艺术表达的统一。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表演中,自然展现青海人民的豪爽热情,协调音乐、舞蹈、表演等多方面元素,打造富有感染力的舞台呈现,彰显团队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花儿与少年》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包含不同演唱版本、现场表演画面)、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竹笛等的实物或图片)、歌谱、青海地区的风光图片、民俗资料、彩色绸带、手铃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色彩鲜艳、带有青海民族风格的服饰,如绣有绚丽花朵图案的长裙、配饰精美的帽子,步伐轻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青春就像一首绚丽的乐章,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美好。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那阳光明媚的青海湖畔,绿草如茵,一群身着盛装的少年男女,他们欢歌笑语,尽情舞蹈,那是怎样一番朝气蓬勃的景象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享心中浮现的画面,激发学生对青海青春风情的向往。
    教师播放一段展现青海湖风光与当地青年欢乐聚会场景的视频,视频中有湛蓝的湖水、金黄的油菜花、翩翩飞舞的彩蝶,以及年轻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对唱花儿的画面,背景音乐选用《花儿与少年》的欢快前奏片段,营造出浓郁的青春与地域氛围。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们心醉神迷?你们知道这首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歌曲是什么吗?”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花儿与少年》。
    (二)歌曲及背景介绍
    教师用富有激情的声音讲述:“同学们,《花儿与少年》可是青海民歌的经典之作。它诞生于青海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花儿’象征着青春美丽的姑娘,‘少年’则是朝气蓬勃的小伙,歌曲用欢快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唱出了他们的爱情、欢乐与对生活的热爱。这首歌曲融合了青海民间音乐的精华,历经岁月传承,承载着无数青海人的青春记忆,展现出青海人民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性格。”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如土族的安昭舞、藏族的锅庄等,介绍青海花儿的分类、特点、演唱形式,以及《花儿与少年》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等资料,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歌曲诞生的土壤,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同时,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旋律走向,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三)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花儿与少年》的完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动态的、以青海草原为背景,一群少年男女手拉手围成圈,中间鲜花盛开,他们边跳边唱,歌声清脆响亮,笑声回荡在草原上空,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画面色调明快艳丽,充满生机,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情感基调以及所描绘的青春场景。
    听完歌曲后,教师轻快地走到学生中间,兴奋地询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被那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活力所感染,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青海的草原之上,与他们一同欢歌笑语?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初听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感受,教师认真倾听,用赞许的眼神、有力的点头等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四)分段聆听与学习
    再次播放歌曲,按照歌曲结构,分段深入聆听。
    第一段:欢乐开场
    引导:“现在,让我们聚焦歌曲开篇那热闹非凡的欢乐场景,聆听音乐是如何描绘的。” 播放第一段,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少年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身着鲜艳服饰,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见面就欢快地呼喊,歌声随之响起,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流淌开来的画面。
    讲解:“同学们,这段旋律轻快流畅,节奏鲜明,大量运用衬词,像‘哎嗨哟’,让歌曲充满了俏皮感。大家注意听,这些衬词的演唱要轻快活泼,仿佛是大家见面时的热情招呼。歌词简洁明了,描绘出相聚的喜悦。感受一下这种热烈、欢快的意境,体会少年们的朝气蓬勃。”
    让学生再次聆听第一段,教师关注学生反应,对沉浸其中、面露兴奋之色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不太理解的学生,轻轻走到身边,小声引导其关注衬词运用和旋律特点,比如:“你听,这‘哎嗨哟’的衬词,是不是像朋友间欢快的呼喊?你可以试着跟着音乐,用轻快的声音模仿,找到那种热情洋溢的感觉。”
    第二段:抒情表意
    过渡:“随着歌曲的推进,情感有了细腻的变化,进入一段抒情表意的部分,我们来看看音乐如何展现。” 播放第二段,画面切换至一位少年对着心仪的姑娘轻声歌唱,周围的伙伴们默契地放缓脚步,歌声变得轻柔婉转,微风轻轻拂过草原,花草摇曳,仿佛在为他们伴舞。
    讲解:“此时,旋律的节奏稍作放缓,音域有所起伏,更注重情感的表达。歌词饱含深情,诉说着少年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大家注意唱到这些词句时,气息要平稳,声音轻柔且饱含深情,体会这种真挚、温柔的氛围,感受青春的懵懂与美好。”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与上一段的音乐变化,每组安排一名善于沟通、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并记录小组成员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小组解决讨论中出现的分歧或困惑,如:“对比一下欢乐开场和抒情表意,旋律的走向、演唱技巧有什么不同之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大家可以结合画面来思考。”
    第三段:狂欢高潮
    引导:“歌曲最后迎来狂欢的高潮,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份激情澎湃。” 播放第三段,画面聚焦在所有少年男女手拉手,围成更大的圈,他们跳跃、旋转,歌声愈发响亮,彩色绸带在空中飞舞,篝火熊熊燃烧,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讲解:“在这一段,旋律节奏加快,音高起伏增大,仿佛是人们欢快的脚步和激动的心跳。演唱时要鼓足力量,把声音放开,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份豪迈的氛围,是不是能体会到青海人民的乐观与进取?”
    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模仿青海人民跳舞、欢庆的动作,如摆手、跺脚、挥舞绸带等,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拍手、敲响手铃等方式为其伴奏,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的欢快节奏。教师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有些害羞的学生,给予温暖的表面,让他们放下顾虑,参与其中,如:“别害怕,用你的动作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大家一起体会这份欢乐。”
    (五)整体演唱与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将三段歌词连贯起来演唱,钢琴伴奏。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纠正音色、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提醒学生用嘹亮、婉转、富有激情的声音演唱,展现青海民歌的独特魅力。如果发现学生声音绵软无力,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那位站在草原上,满怀喜悦与憧憬的青海少年,心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咱们的声音要像草原上的劲风,强劲且充满力量,再试试……”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分为男女声部,引导学生倾听对方声部,配合默契。对于声部配合不佳的小组,教师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相互倾听、调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家别灰心,声部配合需要一点时间磨合,咱们再来一次,注意听旁边同学的声音,尽量让两个声部融合得更完美,一起唱出青海民歌的豪迈与柔情……”
    开展 “最佳花儿与少年演唱小组” 评选活动,邀请几组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从旁引导评委从声音、情感、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每一组上台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在学生演唱后说:“看这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歌声嘹亮,配合默契,把《花儿与少年》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为他们鼓掌……”
    (六)拓展与文化交流
    教师播放其他青海花儿作品片段,如《雪白的鸽子》,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不同作品如何用音乐诠释青海人民的多样生活与情感,拓展音乐视野。
    开展 “青海花儿文化之旅” 主题交流活动,教师先分享自己对一些青海花儿与当地民俗、历史结合的深入理解,如花儿会的起源、发展等,然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相关,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化多元意识。
    (七)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花儿与少年》的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创作背景、青海花儿文化内涵等,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团队协作以及对青海文化探索的热情,特别提及那些在理解音乐意境、创意表达上有闪光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也委婉地作出不足,如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花儿与少年》领略了青海花儿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音乐去探寻更多民族文化的瑰宝,用心灵去感受它们的力量,让我们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使者,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努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从导入环节的特色装扮与热情互动,到分段聆听时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关注,再到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分享文化见解,以及课堂总结时的暖心鼓励,都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滋养情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持续关注学生需求,让人文关怀在音乐课堂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助力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相关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共2页。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共2页。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