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33217/0-17345093044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33217/0-17345093045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33217/0-1734509304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六上 教案
- 六上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丁香结》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灯光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七律长征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以“美”诗导入,欣赏自然美,“读”诗寻雨声,聆听音韵美,“画”诗赏雨景,欣赏画面美,“品”诗悟雨情,感悟苏轼人格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
3.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感觉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过程
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感觉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过程
一、以“美”诗导入,欣赏自然美
师:古时,诗人有闲情雅致去山川湖海触摸大自然的心跳,与大自然对话。他们在春天,郊外,看见小草努力地从土里钻出来,写下——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在夏天,池边,看到蜻蜓正落在含苞待放的小荷花上,于是,写下—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秋天,夜晚在孤舟上,不禁惆怅万分,写下—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冬天,白茫茫的一片,却只有梅花傲然挺立,情不自禁地写下—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师:同学们,大自然美吗?今天我们继续欣赏大自然的美。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二、“读”诗寻雨声,聆听音韵美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我们以诗会友。北宋有一场文人聚会,他们吟诗作对,赏画弹琴。这就是著名的西园雅集。想看看吗?(播放苏轼雅集视频)
师:同学们,雅集是什么?
生:古人把文人聚会称为雅集,苏轼也参与在本次盛会中。
师:今天,我们也举行实验小学雅集。我们一起来为这次雅集命名吧。
生:实验雅集。
师:甚妙!实验雅集诚邀各位文雅之士共赏一首被无数文人志士称赞的美诗。
(师出示课题,生齐读。)
师:真响亮。但谁能读出节奏?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事件来划分。
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一点就通。要读出韵味,再拉长一点。一起来读。
生:(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读,能读出理解。根据题目,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时间:六月二十七日。
师:是的,正值盛夏,有句谚语曾云:“六月的天,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一个善变的天。
生:地点:望湖楼。
师:美丽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个绝美的地方。
生:事件:喝醉了写下了诗。
师:在这善变的六月天,在这西湖绝美之地,苏轼酒醉七分,诗兴大发。品诗之前,我们先来通过朗读去寻找雨声。请同学们先仔仔细细地读读这首诗,最少两遍,读准字音。
师:(相机评价)同学们渐渐稀落的读书声告诉老师,你们已经最少读了两遍以上。对吗?那谁来试试?
(一生读诗)
师:读得不错。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可以参考老师的评价。
生:她字音读得很准确,每个字都读标准了。
师:这里面有个多音字“卷”,你都读准了。这叫字字落实,真好!老师奖励你一个任务:找一位读得比你好的同学。
师:好,现在把话筒郑重地交给他。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他觉得你读得好,你不要辜负他的期望哦。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啊!谁再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读得特别好,特别流畅,给人美的感受。
师:这叫有板有眼,字字落实。同学(对着读诗的学生说),听你读诗是种享受。(对着评价的学生说)也感谢你!你也跟诗人苏轼一样,有发现美的眼睛。和会朗读的学生一起上课,真是一种幸福。让老师再听听601班的声音。齐。
(生齐读)
师: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真好!
师:诗读准确了,就要读得朗朗上口,要体现诗的节奏美。节奏是诗歌的魅力。谁能试着读出节奏?
(一生读)
师:哪位同学评价一下他读得如何?节奏划分得舒服吗?
生:他读得很有节奏,很好听。
师:你评价得非常专业,想必你也很会读。你也来试试。
(生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不光准确,而且极具节奏感。今天呀,我们也效仿着古人读读,怎么样?以前读诗,按照“平长仄短,韵脚回旋”的规律来读。一般情况下,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读得长一点,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读得短促一点。韵脚我们读得回环一些。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音乐起,师范读。)
师:同学们再跟着音乐自己读读。有了节奏和韵律,诗就有了灵魂。谁想来试试?
(一生范读)
师:同学,甚聪慧,老师一读,你就学会了。你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吗?不是?原来咱们班的朗诵水平这么高啊!
师:原来诗歌是有韵律美的。(板书:音韵美)
三、“画”诗赏雨景,欣赏画面美
师:同学们,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而,苏轼又何尝不是这方面的大家呢。我们走进诗的内容深处去一探究竟。
师: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你发现这首诗有几幅画面?
生:四幅。
师:大家赞同吗?请小组合作把每一句诗想到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汇报)
师:同学,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你理解的画面。按照四幅画面,看着画面读,读出画面的变化。(生读)真好!聚焦在四幅画面。
师:这四句诗中描绘了多少种景物?你们觉得作者喜欢这西湖变化莫测的景观吗?请同学们默读整首诗,在有感悟的地方做标记,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做批注。开始吧。
(生默读,并做批注。)
师:好,同学们,把笔放下。老师转了一圈,发现有的同学在细细品读,有的同学拿笔在记,认真地圈点,甚至还做起了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真好!一定有所收获吧?谁来?好,请你。本首诗出现了哪些景物?
生:黑云、山、雨、船、风、望湖楼、水。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景物中,哪些景物写得最丰富?
生:云、雨、水。
师:为何?
生:运用了修辞。
师:非常棒!这里用了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同学,听了你的回答,老师更加坚信苏轼爱这云、爱这雨、爱这水。请坐。在作者的笔下,黑云不再是黑云,而是——
生:泼墨。
师:同学们,但凡学过书法,爱好书画的人都知道文房四宝。谁知道?知道的请举手。
生:笔、墨、纸、砚。
师:是啊,墨是宝物啊,是文化。他把“黑云”比喻成“墨汁”。这证明什么?
生;诗人爱这云。
师:雨点也不是普通的雨,而是—
生:珍珠。
师:同学们,古代珍珠常见吗?这也是宝物啊!天是美好辽阔的象征,水竟然像天一样美丽,辽阔,水是多么清澈!正因为善用修辞,所以诗人把画面也写得如此之美,令人目酣神醉。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所见的景物联想开去。可见,比喻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想开去”。
(板书:画面美)来一起读读苏轼写的比喻诗——
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生: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师:来,跟着苏轼学比喻吧。(出示:欲把西湖比,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在你的脑海中,你会把西湖比成什么呢?
生:欲把西湖比明镜。生:欲把西湖比天堂。生:欲把西湖比仙境。
师:恰当的运用修辞,可以更好地表达眼中所看,耳中所闻,心中所想。苏轼不简单呀,寥寥28个字就浓缩了四幅画。画面之多,让我们目不暇接。更可贵的是,每一种景物、每一幅画面都描绘得相当精彩,美哉!怪不得我们的苏轼都在这儿醉倒了!
四、“品”诗悟雨情,感悟苏轼人格美
师:诗人看雨时,究竟又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出示)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爱好游山玩水,食遍天下美食。
师:苏轼此次来西湖游玩,突遇暴雨,猜测作者此时心情如何?
(生小组汇报)
生:诗人心情应十分沮丧郁闷,因为他非常向往来到西湖游玩。
生:诗人心情很糟糕,明明游玩却突遇暴雨,太扫兴了!
师:你约好了周末去郊游,很期待。却遇到了暴雨,你心情如何?想在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放松心情,可是却没法玩了,会怎样想?
生:这太伤心了。
师:你们喜欢雨天吗?
生:不喜欢。
师:但你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苏轼的难过吗?苏轼潇洒地留在这雨天,他抓住了机会,留下了佳作。听闻这件事,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热爱作诗、热爱大自然的人。
师: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按理说生活应该很美满。(出示)
苏轼,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年少成名,被文坛领袖欧阳修大力推崇,他一生经历5位皇帝,被宋仁宗称为宰辅之才,被宋英宗当宰相培养,被宋神宗赏识,做宋哲宗的老师。他胸怀济世之才。欧阳修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宋仁宗说:“大宋何幸,得此奇才?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师:请同学们想想,一个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积极乐观的人可能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生:当上宰相,走上人生巅峰。
生:成为大文豪,大家都去追逐他写的诗。生:家庭幸福、美满。
师:听着同学们的分享,我就由衷地感叹,如果这是真的该有多好!(出示)
他一生磕磕绊绊,坎坷波折。一生三次被贬,曾经被贬来到我们的邻居惠州,甚至最远被贬到了海南。
师:同学们,一个人出家别离、思乡心切。我们的苏轼却能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句,能看出苏轼的情怀。苏轼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他怎样的境界?
生:非常乐观。生:很豁达。
生:我非常佩服他。
生:苏轼的人生也是经历了暴风骤雨的,但他没有因为官场不如意而自暴自弃,而是期待人生暴风雨过去后,迎来“水如天”的人生美景。
师:原来苏轼是一位人格美的人呀!(板书:人格美)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坦然面对,这就是名士态度、君子精神,这也是其流传千年受人敬仰的原因所在。苏轼的名字已经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同学们,你们爱这首诗吗?爱这位伟大的诗人吗?
生:爱。
师:今天诗会,同学们也以诗会友,召开“实验”雅集。来“画”这首诗。此“画”非彼“画”,我们可以用什么画画?
生:用声音“画”。
生:用画笔来画画,画出景色。生:用表达来“画”,说景物。
生:用想象来“画”。一位同学配乐读,小组其他同学想象,并交流想象诗句中没有的景象。
师:原来,画画的方式可以如此丰富多彩。现在请同学们发挥团队的力量,从四幅画面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幅,小组合作交流开始吧。
(小组合作准备汇报作品,画、读、讲三种角度任选一种。)
生:大家好,今天我们小组分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用声音来画画。(读诗)
生:大家好,今天我们小组分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用画笔来画画。请看这是我们小组的作品。(略)
生:大家好,今天我们小组分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用表达来画画。(讲述诗歌内容,略。)
生:大家好,今天我们小组分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用想象来画画。(想象诗歌内容,略。)
师:同学们,你们的展示太精彩了!听着你们的分享,我仿佛穿越到了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那个盛夏的午后,看见了——
生:美丽的西湖景色。
师:看见了——
生:那一场西湖雨。师:又仿佛听见了——生:雨滴飘落的声音。
生:听到了船桨划船的声音。
师:甚至想到了—
生:在这大自然醉倒,岂不乐哉?
师:同学们的分享让诗有了生命。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苏轼。推荐两本书《康震讲苏东坡》《苏东坡传》,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走近苏轼”或者“苏轼诗词研究”雅集,以更好地感受东坡居士的魅力。这首诗能背了吗?
(生齐背诵)
师:让我们与苏轼的心贴得更近一点,感受一下心胸豁达、不入俗流的大学士形象吧!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诗题,简介诗人,初读古诗,读准读美,化诗为画,体会意境,深化主旨,指导背诵,课外延伸,阅读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诗词铺垫,导入新课,诵读古诗,粗知诗意,想象画面,探究诗情,链接资料,启迪人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