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9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9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期
上
课题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教学人员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2.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观察 ,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2.能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能举例说出生产与生活中,与热空气会上升有关的现象和实例。
教学重点:
1.能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2.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
提出和聚焦问题
探究相同体积下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不同。
(1)谈话
猜测一个塑料袋中装得是常温空气,一个塑料袋中装的是酒精灯加热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松开两个塑料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播放视频
(3)学生通过看到的现象分析原因
2.聚焦问题: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
(二)科学实践活动
1.探究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怎样得到热空气?
•怎样知道热空气往哪个方向流动?
(2)体验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将手放到蜡烛火焰的侧面和上方,有什么感觉?
•怎样解释出现的现象?
•初步得出结论: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向上的。
(3)学生设计更多实验,探究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A.学生设计实验并将实验方案写在记录单上。
•纸条实验:把纸条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纸条的下方和侧面,观察实验现象。
•风车实验:将两个风车分别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和侧面,观察其实验现象。
B.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向上的。
(4)探究热空气流动路径
•谈话:老师还会准备了一个材料——香,如果点燃香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播放实验视频
•学生分析现象。
(5)小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使纸条和风车运动起来。
2.认识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原理。
引导学生用热空气的性质,解释热气球和孔明灯在空中上升的原理。
3.探究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冷空气的运动方向。
(1)谈话:热空气上升以后,周围的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借助实验箱,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2)提出实验中要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点燃实验箱外的香,但不点燃箱内的蜡烛,香产生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同时点燃香和蜡烛,香产生的烟又是怎样流动的?
•怎样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3)引导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出烟的流动路径。
(4)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5)观看视频,解释风形成的原因
4.小结: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蜡烛附近的空气被加热会上升,这时实验箱外的冷空气就流进来,补充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
5.介绍在家可以做的实验。
温馨提示:在家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实验。
(三)拓展与应用
1.提出问题:据观测,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高;而到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上的高。据此,我们能推测海滨地区白天与夜晚的风向吗?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资料进行研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制作乐器17 制作与演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15 声音的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9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