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9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9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期
上
课题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道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2.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论和概括等方法,归纳得出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结论。
【科学态度】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能举例说出生产与生活中与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的现象或实例。
教学重点:
1.知道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
提出和聚焦问题
1.提出问题
(1)通过喷泉实验提出问题:和研究液体时是相同的实验装置,为什么出现的现象不同。
(2)根据两个实验装置的比较,发现可能和平底烧瓶中的空气有关。
2.将问题聚集到: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二)科学实践活动
1.讨论实验方法,组装实验装置。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用什么样的装置来收集气体?
·通过什么现象能使我们“看到”空气的体积的变化?
·怎样使空气受热和冷却?
2.用套着气球的小瓶做实验。
(1)提出问题:用平底烧瓶和气球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生提出设计方案预测,并说明理由。
(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4)尝试解释发生的现象:
•为什么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
•再放入冷水中,气球又瘪了?
(5)初步推想: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设计更多的实验,观察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用什么样的装置来“装”气体?
·通过什么现象能使我们“看到”空气的体积的变化?
·怎样使空气受热和冷却?
(2)学生设计并写出实验方案。
(3)根据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得出结论。
(1)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因为空气是混合气体,所以推论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归纳推理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液体、固体、气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最后归纳得出: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拓展与应用
1.提出问题。
A.一般形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情况下呢?
B.物体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加热后物体的体积为什么会膨胀,遇冷后体积为什么会缩小?
2.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1)通过资料知道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2)比较相同体积下的冷空气和热空气什么不同?
3.为下节课的热空气会上升做铺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17 制作与演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3、声音的变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9 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