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而李白又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一座高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峨眉山月歌》,一起领略他诗作的魅力。
二、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又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2.欣赏美丽的峨眉山
3.诗歌朗读
(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听范读,学习朗读节奏、语气、感情等。
3.理解诗意: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意。
明确:峨眉山上悬挂着半轮秋月,月映影入平羌江水中,随江水流去。夜里我从清溪驿出发驶向三峡,想你却难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体会感情:
(1)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明确:思想感情:
①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②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③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2)想一想,说一说: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明确: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5..探究本诗的章法:
明确: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6.课堂小结: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7.随堂练习:将下面括号里的内容补全。
《峨眉山月歌》是(唐 )代诗人( 李白 )的作品。诗人在( 峨眉山)的(平羌江)乘船远行,从(清溪 )出发,驶向(三峡 ),最后到达( 渝州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发”是(出发)的意思,“下”是( 向下游走)的意思。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 友人 )、( 故乡 )的感情。
三、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美丽景色 思念之情(友人、故乡)
借景抒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