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几何性质;
2.通过探究,掌握a,b,c的几何意义以及a,b,c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研究,初步学习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离心率的几何意义.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情境:下图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为什么国家大剧院最终会选择了半椭球形设计呢?其根本原因是椭球形非常美观,这源于椭圆的美!那么椭圆到底美在何处?它又具有哪些特性?
师生活动:通过观察椭圆的形状,师生讨论,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扁平程度.教师给出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数形结合,先“形”后“数”,即先观察椭圆的形状特征并提出猜想,再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推理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任务1: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探究1:观察椭圆x2a2+y2b2=1a>b>0的形状,你能从图上看出它的范围吗?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探究问题,学生思考,教师评价.
答:通过观察椭圆的形状,得出椭圆上点的横、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a≤x≤a,−b≤y≤b,即椭圆位于直线 x=±a和y=±b围成的矩形框里.如下图所示:
思考:你能利用方程给出椭圆范围的证明吗?
答:由方程x2a2+y2b2=1a>b>0,可知 y2b2=1−x2a2≥0,
所以,椭圆上点的横坐标都适合不等式x2a2≤1,即−a≤x≤a.
同理有y2b2≤1,即−b≤y≤b.
这说明椭圆位于直线 x=±a和y=±b围成的矩形框里.
设计意图:明确研究椭圆的范围的实质是利用椭圆的方程来确定椭圆上点的横,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让学生初步掌握怎样用曲线方程来研究曲线的范围.
探究2:观察椭圆的形状,它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椭圆的形状,启发学生思考.
答: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思考:你能利用方程给出椭圆对称性的证明吗?
答:在椭圆的标准方程x2a2+y2b2=1a>b>0中,以−y代换y,方程不变.这说明当点P(x,y)在椭圆上时,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P1(x,−y)也在椭圆上,所以椭圆关于x轴对称.
同理,以−x代换x,方程也不变,这说明如果点P(x,y)在椭圆上,那么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P2(−x,y)也在椭圆上,所以椭圆关于y轴对称.以−x代 x,以−y代换y,方程也不变,这说明当点P(x,y)在椭圆上时,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3(−x,−y)也在椭圆上,所以椭圆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椭圆关于x轴、y轴都是对称的.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设计意图:明确研究椭圆的对称性的实质是研究椭圆上点的对称,让学生知道怎样通过曲线方程判断曲线是否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
探究3:观察下图,你认为椭圆x2a2+y2b2=1a>b>0上哪些点比较特殊?为什么?
师生活动:师生讨论何为特殊点,即椭圆与坐标轴的交点.
答:A1,A2,B1,B2.
思考:如何得到这些点的坐标?
答:分别将x=0与y=0代入方程,得到椭圆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A1(−a,0),
A2(a,0),B1(0,−b),B2(0,b).
总结:椭圆的顶点的定义:
椭圆与它的对称轴的四个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顶点坐标:A1(−a,0),A2(a,0),B1(0,−b),B2(0,b).
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设计意图:明确椭圆的顶点的含义,让学生知道怎样通过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顶点.
探究4: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x216+y29=1和x216+y24=1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两个椭圆的扁平程度不一,那么椭圆的扁平程度该如何刻画呢?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就结论后,教师请同学进行回答.
思考:在a不变的情况下,随着b的变化椭圆的形状如何变化?
答:a不变,b越小,椭圆越扁;b越大,椭圆越圆.
思考:上述问题中,能不能用a和c刻画椭圆的扁圆程度?为什么?
答:可以,因为b=a2−c2,c越接近a,则b越小,椭圆越扁;反之b越大,椭圆越圆.
思考:当ca的值变化时,椭圆的形状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因为ca=a2−b2a2=1−b2a2,当ca越大,即ba越小时,椭圆越扁;当ca越小,即ba越大时,椭圆越圆;当ca不变,即ba不变时,椭圆的扁圆程度不变.
总结:(1)椭圆的扁平程度与a,b或与a,c有关;
(2)离心率的定义: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ca称为椭圆的离心率,用e表示,即e=ca.
因为a>c>0,所以00.
在Rt∆BF1F2中,F2B=F1B2+F1F22=2.82+4.52.
由椭圆的性质知,F1B+F2B=2a,所以
a=12F1B+F2B=122.8+2.82+4.52≈4.1;
b=a2−c2=4.12−2.252≈3.4.
所以,所求的椭圆方程为y24.12+x23.42=1.
总结: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步骤:
若给定焦点坐标及椭圆上一点坐标求椭圆方程,可使用椭圆的定义先求出a,再根据b=a2−c2求出b,然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步骤:
确定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
依据已知条件及a2=b2+c2确定a,b,c的值;
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椭圆方程时,若没有指明焦点的位置,一般可设所求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且m≠n,再根据条件确定m,n的值,然后化成椭圆方程的标准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例2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中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某颗人工智能卫星的运行轨道近似可看作以地心F1为一个焦点且离心率为14的椭圆,地球可看作半径为R的球体,近地点离地面的距离为r,则远地点离地面的距离l为( )
A. 3r+2RB. 5r+2RC. 5r+2R2D. 5r+2R3
解:由题意,不妨以椭圆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则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
则e=ca,且r=a−c−R,解得a=r+R1−e,c=r+Re1−e,
故该卫星远地点离地面的距离为a+c−R=r+R1−e+er+R1−e−R=1+e1−er+2e1−eR,
又e=14,所以1+e1−er+2e1−eR=1+141−14r+2×141−14R=53r+23R=5r+2R3.
故选:D.
2.已知P为椭圆C:x2a2+y2b2=1(a>b>0)上一动点,F1、F2分别为其左右焦点,直线PF1与C的另一交点为A,△APF2的周长为16.若PF1的最大值为6,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4B. 13C. 12D. 23
解:由题意,得△APF2的周长为AF1+AF2+PF1+PF2=2a+2a=4a=16,则a=4,
PF1的最大值为a+c=6,则c=2,
故该椭圆的离心率为ca=24=12.
故选:C.
3.已知AB是过椭圆x225+y216=1左焦点F1的弦,且|AF2|+|BF2|=12,其中F2是椭圆的右焦点,则弦AB的长是 .
解:∵椭圆的方程为x225+y216=1,
∴a=5,b=4,可得c= a2−b2=3,
根据椭圆的定义,得|AF1|+|AF2|=|BF1|+|BF2|=2a=10,
得(|AF1|+|AF2|)+(|BF1|+|BF2|)=20,
∵AB是过椭圆x225+y216=1左焦点F1的弦,得|AF1|+|BF1|=|AB|,
∴|AB|=20−(|AF2|+|BF2|)=20−12=8.
故答案为:8.
4.求符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与椭圆x24+y23=1有相同离心率且经过点(2,− 3);
(2)离心率为35,短轴长为8.
解:(1)若焦点在x轴上,设所求椭圆方程为x24+y23=t(t>0),将点(2,− 3)代入得t=224+(− 3)23=2,故所求方程为x28+y26=1;若焦点在y轴上,设所求椭圆方程为y24+x23=λ(λ>0),将点(2,− 3)代入得λ=223+(− 3)24=2512,故所求方程为y2253+x2254=1.综上,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8+y26=1或y2253+x2254=1.
(2)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35,短轴长为8,所以ca=35,2b=8,a2=b2+c2解得a=5b=4,c=3,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则方程为x225+y216=1;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则方程为y225+x216=1.综上,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25+y216=1或y225+x216=1.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可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3.1 椭圆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数学3.1 函数优质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函数,形成感性认识,转化语言,形成理性认识,探究证明,总结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