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三年级上册九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三年级上册九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摘录,课标分解,本单元核心价值,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 数学学科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备课
任教班级: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
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
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大小比较——判断谁吃得多
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年级数学学科第九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
题目
第九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保罗大叔分批萨 (单元任务)
课标
分析
及教
材分
析
一、课标摘录
本单元属于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与运算主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以下叙述:
1.学段目标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2.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感悟分数单位,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业要求:能直观描述分数,能比较简单的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減运算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教学提示: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分数;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感悟分数单位,发展学生的数感;通过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与整数运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运算能力。
二、课标分解
1.课标分解:本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初步认识分数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写分数、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具体是指:
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各部分名称。
2.分数比大小(同分母比大小、几分之一之间比大小)。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能直观描述分数,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具体是指:
1.能够结合平均分的含义,简单说出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表示方法,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根据具体情境,用分数表示出图中一份或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2.熟练掌握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3.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纸片,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探究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意义,引出分数,并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猜测一验证一交流一归纳”的方法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利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三、本单元核心价值、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几何直观、数据意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初步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
1.数感
感知与理解能力
1.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分数表达出简单的数量规律。
3.用对运算的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2.符号意识
符号转换能力
通过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意识。
3.几何直观
抽象思维能力
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图形进行研究,感知平均分的份数与选取的份数之间的关系,逐步在头脑中建立分数的表象。
4.数据意识
数据理解能力
分数蕴含的数学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运算能力
基本运算能力
1.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2.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3.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
6.模型意识
模型构建能力
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
四、教材分析
1.纵向分析——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
2.横向分析——对比各版本教材明确教学核心要素(通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在编排上的共性与区别,可以进行选择有利的数学学习素材,以了解编排的变化,把握重难点,达成目标)
相同点
1.主题情境:三个版本教材都是以分东西为主题情境,符合现在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了解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2.教材内容:三个版本教材都涵盖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分数的读写,以及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等基础内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不同点
1.学习策略:人教版教材内容较为简洁明了,注重通过直观图示和简洁的文字说明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概念,如通过不同的折法表示来巩固分数意义。青岛版教材在情境创设上更加丰富多样,且注重通过多种活动(如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例如用多种图形折出来深入理解分数意义。北师大版教材比较注重利用生活场景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知识的逐步呈现上相对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如通过连续的分物场景引出不同的分数。
2.学习内容安排:人教版是先认识几分之一,通过平均分月饼等情境引出,再借助面积模型(圆、长方形等)认识、等,接着认识几分之几,如、等,最后是分数的大小比较。青岛版是从生活中的“一半”入手引出,然后认识、等,之后学习其他几分之几,同时也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北师大版是以分蛋糕、分月饼等情境引入,接着认识、等,再到其他几分之几,在过程中穿插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启示
通过对比发现: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根据课标中“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来编排的。
1.利用直观教学:无论使用哪种版本教材,都应充分利用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以及折纸、涂色等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直观表象,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关注情境创设:借鉴不同版本教材丰富的情境创设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注重知识迁移:根据学生已有的整数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如从平均分整数过渡到平均分物体得到分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与整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
分析
1.认知经验: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整数、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2.生活经验:实际生活中对平均分有基本的认知,分数因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需要而产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认知障碍和突破措施:
认知障碍: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突破措施: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分数概念较之整数概念来说更为抽象。所以教学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动手操作的活动,借助数形结合等方法,使抽象的概念形象易于理解掌握。
单元学科大概念、课程大概念分析
课程大概念: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学科大概念:将抽象的分数转化为实物或图形来理解,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单元
学习
目标
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大概念引领,从而确定出本单元在知识、技能、理解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标准为: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任务
情境
设计
单元情境:一对双胞胎来到店里点比萨,保罗大叔把比萨分成2块端给了他们。可是,不一会儿他们就大声吵起来……他们为什么吵呢?
单元任务:保罗大叔分批萨
单元
学时
划分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
学时
第一学时
认识分数
1
第二学时
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1
第三学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
单元
四大
结构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利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来认识分数,明白所有分数都是平均分。
2.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
3.熟练掌握分数的读写,说出各部分的名称,能熟练运用在图中,将其完整表示,对所占面积大小形成一定的量感。
课前培训:
1.学科班长组织准备好学程、课本、双色笔、圆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也可)若干。
2.自主研读课本信息窗1。
【情境任务】一对双胞胎来到店里点比萨,保罗大叔把比萨分成2块端给了他们。可是,不一会儿他们就大声吵起来。双胞胎兄弟每人吃了比萨的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呢?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
【情境感知】
请阅读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一对双胞胎来到店里点比萨,保罗大叔把比萨分成2块端给了他们。可是,不一会儿他们就大声吵起来……
【操作探究】
任务1:认识几分之一
双胞胎兄弟每人吃了比萨的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呢?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
要求:
1.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并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表示。
教师演练:
预设1:学生用半圆表示一半。
预设2:学生用12 表示一半。
教师引领:教师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纸片,表示出数学上一半表示为12,并教学12的写法和读法。
3.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学具折一折,说一说12的意义。
总结:把一个比萨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读作(二分之一)。
教师引领:教师强调这里的分一定为平均分,收集不同的图形素材让学生们观察找寻共同之处,加深对12的理解。
问题:你会表示14 吗?(试着选择一个空白图画一画,并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演练:
预设1:学生用一张圆形纸片表示披萨,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用14表示。
预设2: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片表示披萨,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用14表示。
预设3: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片表示披萨,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用14表示。
教师引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任务2:认识几分之几
保罗大叔将一块比萨平均分成4份,莫丽吃了其中的2份,他吃了这块比萨的多少呢?
要求:用手中的圆片学具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并写出这个分数。
教师演练:
预设1:学生用一张圆形纸片表示披萨,把它平均分成4份,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用24表示。
预设2: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片表示披萨,把它平均分成4份,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用24表示。
教师引领:
总结: 1. ( 分子 )
( 分数线 )
( 分母 )
2.写一个分数——( 38 ),它表示(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
【游戏闯关】
保罗大叔设计了多种形状的比萨,大家一起帮他创新菜单吧。
( ) ( ) ( ) ( )
我来总结: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思维拓展:
古代分数的写法
【学习任务创造】
教材链接: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任务来实现本节任务:
任务一解决课本91页红点探究任务与92页第一个红点探究任务,学习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一半”优化出用分数表示方法和它的读法,最后归纳出二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再通过学习四分之一,深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任务二是对应课本92页第二个红点探究任务,认识几分之几,揭示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目标解读】
通过解决任务一任务二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并正确读写,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1.通过表述平均分,用数学语言表示一半。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在直观操作体验中,积累活动经验,建立分数的表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读作写作,正确应用,合理选择在生活中使用分数表示。
【学习过程实施】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表示出“一半”(提醒:可以画图、也可以利用学具裁剪等),然后思考这里的一半用数学语言怎么描述意思。并借助学具折一折说出12的意义。
2.合作探究: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可以借助学具自主操作,学生有了12的操作经验,可以很快选择一个空白图形表示出14,并归纳出14的意义。
提示: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物体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4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拓宽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范围,学生在大量的直观操作中充分地感知,从而提升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教师总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学生自主探究出24的表示方法,并总结出24的意义。“上一个活动中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那取2份呢?3份呢?…”教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利用学具,学生在图中画出24的表示,可以看出24里面包含2个14。24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
提示;教师可以借此简单渗透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并简单说说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3.展示生成:小组整体展示,A主持,B展示生活中的分数,C展示分数的意义,最后A总结。
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分数以及它代表的意义。
4.点拨提升: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分数与之前所学的整数不同,像12、14、2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子、分数线、分母。任选分数,提问各部分的名称。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思维拓展:分数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补充数学文化的内容,介绍分数的由来。
【游戏闯关】
发挥自己想象,小组间进行PK,看哪组设计的披萨菜单有新意又正确。
【学习领导力提升】
A、B: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A:理解分数的意义,熟练读写分数,可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B:在A的帮助下,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A的讲解,可以完成课本自主练习。
C:在B的帮助下可以掌握分数读写以及各部分构成,能完成部分课本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教学反思:(课堂学习目标完成度;课堂学习活动亮点总结;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建议)。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图形或利用规律比较两类简单分数的大小,并熟练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通过直观的操作手段,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渗透分类研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
课前培训:
1.学科班长组织准备学程、课本、双色笔、圆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也可)若干。
2.自主研读课本信息窗2。
【情境任务】请继续阅读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保罗大叔的披萨店里挂上了新菜单,点比萨比以前变得简单多了,还可以通过打电话订外卖。叮铃铃,叮铃铃,保罗大叔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托利和比利谁吃得多呢?
【情境感知】
请继续阅读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保罗大叔的披萨店里挂上了新菜单,点比萨比以前变得简单多了,还可以通过打电话订外卖。叮铃铃,叮铃铃,保罗大叔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托利和比利谁吃得多呢?
【操作探究】
任务1: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保罗大叔把披萨切成了8块,托利吃了 58 ,比利吃了 38 ,到底谁吃得披萨多?
要求:
1.独立思考:在下面分别画出托利和比利吃的比萨,比一比谁吃得多,并说明你的理由。
托利 比利
教师演练:
预设:学生用表示托利吃的披萨,用表示比利吃的比萨。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进行比较的。汇总小组内的所有方法,并尝试总结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简便方法。
教师引领:分母相同时,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呢?
总结: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任务2: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
托利和比利都没有吃饱,于是他们又各自点了一份比萨,这次他们想换一下口味,托利点了 16 泡菜比萨,比利点了 14 牛肉比萨,这一次谁吃得多呢?
要求:
1.独立思考:在下图中分一分、画一画,比一比谁吃得多,并说明你的理由。
托利 比利
教师演练:
预设:学生用表示托利吃的披萨,用表示比利吃的比萨。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进行比较的。汇总小组内的所有方法,并尝试总结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简便方法。
教师引领:分子相同时,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呢?
总结: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游戏闯关】
保罗大叔比萨店组织的“大胃王比赛”开始了,快来帮他们排排名次吧!
15 16 25 17 45
罗拉 玛丽 比尔 黛西 尼克
我来总结: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学习任务创造】
教材链接: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任务来实现本节任务:
任务一解决课本95页红点探究任务,学习简单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任务二是对应课本96页小电脑探究任务,学习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解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借助画图形等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总结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等数形结合的方式,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学习过程实施】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别画出托利和比利吃的比萨,比一比谁吃得多,并说明理由。
画图: 托利: 比利:
(分数的意义:通过比较在圆中占的块数比较)
分数单位:58里有5个18 ,38有3个18 ,比较分数单位的个数
2.合作探究: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小组讨论,可以借助学具、画图、也可什么都不用来讨论,不需要的就想一想如何完整的说明白自己的想法。
提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两个方法:分数的意义(图形)、分数单位。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通过刚才的操作得到了58>38。比较分数,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只要平均分得总份数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提示:教师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先自己图中分一分、画一画,比一比16和14的大小,然后小组内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提示:学生也可以语言分析分数的意义来进行大小比较,教师适时介绍用线段图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画图或操作学具若出现不大精确的现象只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教师予以肯定。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一下如果将这个圆一直分下去,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的变化,方便学生直观感受分子不变分母变大时分数的变化。
教师板书:分子为1的分数大小比较时(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3.展示生成:小组整体展示,A主持,B展示分数比较的过程,C展示怎么把学具表示为分数,最后A总结分子为1时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选择不同的学具进行汇报或者展示其他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4.点拨提升: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游戏闯关】
作为一名裁判员,帮助保罗大叔判断各位大胃王的名次。
【学习领导力提升】
A、B:熟练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说出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A:熟练运用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可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B:在A的帮助下,熟练运用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经过A的讲解,可以完成课本自主练习。
C:在B的帮助下可以掌握熟练运用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能完成部分课本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判断谁吃得多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教学反思:
(课堂学习目标完成度;课堂学习活动亮点总结;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建议)。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算理与算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数感,提高运算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増强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培训:
1.学科班长组织准备学程、课本、双色笔、圆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也可)若干。
2.自主研读课本信息窗3。
【情境任务】请继续阅读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现在,保罗大叔觉得每天都过得飞快。他的美味比萨也飞往城镇各个角落。米妮一家点了一个方形海鲜比萨,爸爸吃了比萨的35,妈妈吃了比萨的15,米妮吃了比萨的15。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比萨的几分之几?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比萨的几分之几?
【情境感知】
请继续阅读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现在,保罗大叔觉得每天都过得飞快。他的美味比萨也飞往城镇各个角落。米妮一家点了一个方形海鲜比萨,爸爸吃了比萨的35,妈妈吃了比萨的15,米妮吃了比萨的15。
【操作探究】
任务1: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比萨的几分之几?
要求:1.独立思考:在下面涂一涂,算一算,并完成算式。
教师演练:
预设:学生用绿色表示爸爸吃的披萨,用黄色表示妈妈吃的披萨,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5份中的4份,也就是45。
算式:35 + 15 = 45
教师引领:引导辨析35+15的结果为什么不是410?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汇总小组内的所有方法,并尝试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提示: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任务2: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比萨的几分之几?
要求:
1.独立思考: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并完成算式。
教师演练:
预设:学生用绿色表示爸爸吃的披萨,用黄色表示妈妈吃的披萨。爸爸比妈妈多吃了2份,也就是5份中的2份,也就是25。
算式:35 - 15 = 25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汇总小组内的所有方法,并尝试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游戏闯关】
保罗大叔比萨店组织了“拼图大赛”,托利和比利两兄弟一起摆拼图,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都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2.你画我说
规则:
(1)每两人组成一组,剪刀、石头、布,赢的人先出题,在画板上画出图示,另外一人说出表示的分数。每完成一题进行轮换。完成10题后进行下一轮。
(2)一人出题,进行分数大小比较,另一人画图表示出两个分数并比较大小。每完成一题进行轮换。完成2题后进行下一轮。
(3)一人出题,进行分数的加、减计算,另一人画图表示并计算出结果。每完成一题进行轮换,每人完成2题。
我来总结: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学习任务创造】
教材链接: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问题来实现本节任务:
任务一解决课本98页红点探究任务,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任务二是对应课本98页绿点探究任务,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解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同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并运用方法正确计算,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本质是相同分数单位的累加和或消减,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过程实施】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加法算式,然后用自己的办法(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等)求出结果。
2.合作探究: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汇总小组内的所有方法,并尝试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提示:让学生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予以肯定。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小组总结出来的思路可能有:
① 把○平均折成5份,先涂了3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4份,也就是5份中的4份,也就是45;
② 35 是3个15,3个15加1个15是4个15 ,也就是45
提示: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引导辨析:35+15的结果为什么不是410?
提示;围绕问题:“披萨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披萨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教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学生结合减法的意义,列出减法算式,然后参考加法的计算方法求出结果。
3.展示生成:小组整体展示,A主持,B展示分数的意义的方法,C展示分数单位的方法,最后A总结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预设B:把○平均折成5份,先涂了3份,又涂了1份,3份比1份多2份,也就是5份中的2份,也就是25。C:35 是3个15,3个15减1个15是2个15 ,也就是25。A: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教师板书)
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披萨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在求谁比谁多占总份数的几份,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4.点拨提升: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游戏闯关】
两人合作,互相出题,并按要求回答,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学习领导力提升】
A、B:熟练掌握求解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能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
A:熟练运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点探究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B:在A的帮助下,熟练运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点探究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过A的讲解,可以完成课本自主练习。
C:在B的帮助下可以运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点探究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完成部分课本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5 + 15 = 45
35 - 15 = 25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课堂学习目标完成度;课堂学习活动亮点总结;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建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案,文件包含35月球地球的卫星pptx、25茧中钻出了蚕蛾pptx、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pptx、28动物的一生pptx、11运动和位置pptx、24蚕变了新模样pptx、27动物的繁殖pptx、26蚕的一生pptx、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pptx、22认识其它动物的卵pptx、12各种各样的运动pptx、37地球水的星球pptx、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pptx、33影子的秘密pptx、18测试“过山车”pptx、23蚕长大了pptx、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pptx、36地球的形状pptx、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pptx、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pptx、17我们的“过山车”pptx、31仰望天空pptx、34月相变化的规律pptx、38太阳地球和月球pptx等2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