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雍也(yōng)不愠(yùn)曾子(zēng)三省吾身(xǐng)
B.好之者(hǎ)学而不思则罔(wǎng)逾矩(jǔ)思而不学则殆(dài)
C.论语(lùn)曲肱(gōng)笃志(dǔ)传不习乎(chuán)
D.一箪食(dān)不舍昼夜(shě)乐之者(yuè)逝者如斯夫(fú)
2.下列对句中加粗字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D.不亦君子乎(做官的人)
3.下面各项中的加粗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礼记》《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我们可从《十二章》中获得“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精益求精”等启示。
D.年龄有许多别称,如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耳顺”。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意思是相同的。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论述了当追求富贵要以损害“义”为代价时,富贵就不值一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诫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得失。
学习《〈论语〉十二章》后,班级开展“走近孔子,学会学习”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8.班上有不少同学觉得学习太苦太累,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请你从本文中找出一句话,制作成标语挂在教室的墙上,以启发同学们找到学习的乐趣。
9.梓涵同学学习很用功,刷了不少题,但遇到难题,她不向别人请教,自己也不深入思考,所以学习没有多大进步。请你用本文中的两句话为她指点迷津。
10.假如你是孔子,从弟子曾子、颜回、子夏三人中评选一位学习高手,你会把票投给谁?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②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①造次:急速,仓促。②颠沛:流离困顿。
1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
(2)三十而立( )
12.下面给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土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把[乙]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4.“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那么,你认为作为君子还应该有哪些风范?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章,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16.通过[甲]文中的相关语录和[乙]文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富贵观?“富贵”与“仁义”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好”应读hà。C项,“论”应读lún。D项,“乐”应读lè。
2.答案:D
解析:D“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的是“有才德的人”。
3.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习”均译为“复习”。
4.答案:C
解析:ABD三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C“可以”是古今异义词,根据“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的原则,本句的节奏划分应为:可/以为师矣。故C句子节奏划分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不含通假字。C项中的“有”同“又”。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项,《礼记》不属于“四书”,另外一本是《大学》。C项,“精益求精”一词并非出自《论语》,而是出自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原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精益求精”。
7.答案:D
解析:D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启发我们要坚定志向。故选D。
8.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析:觉得学习太苦太累,是因为没有找到其中的乐趣,从文中选择与此相关的语句制作标语即可。
9.答案:第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二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梓涵遇到难题不向别人请教,自己也不深入思考,这说明她不善于向别人学习,也不善于思考。从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语句为她指点迷津。
10.答案:(示例1)我会投给曾子。因为他具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完善自己,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
(示例2)我会投给子夏。因为他能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览群书,志向坚定,善提问,爱思考,学习方法科学。
解析:既然要评选学习高手,那么就应该主要从学习方法上找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11.答案:(1)按时;(2)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士志于道”与“而耻恶衣恶食者”为转折关系,中间停顿;“未足与议也”句意完整。因此断句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故选B。
13.答案: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按仁德去办事。
14.答案:君子应该经常反省自我、安贫乐道、意志坚定。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理解。结合[甲]文、[乙]文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5.答案: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孔子认为: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16.答案:①孔子的富贵观实际上就是义利观。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他承认富贵是人的合理欲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他反对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获取。“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贵的取得要合乎道义,遵循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仁义高于富贵。“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要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问,结合[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和[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等内容可知,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每个人的合理欲望,但孔子反对用不正当的方式追求富贵。第二问,结合“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知,孔子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遵循“道”比谋取富贵更重要,仁义要高于富贵。
[参考译文]
[乙]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按仁德去办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12 《论语》十二章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孔子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当堂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填空,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