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展开1.化学观念: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以及生活经验总结,知道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区分。
2.科学思维: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例,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其性质。
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教材实验1-2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同“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的化学学科物质观。
1.教学重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本质区别。
2.教学难点: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
课堂展示水、铁丝、食盐、粉笔、食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
探究点一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法
提出问题 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固有性质呢?
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 上述实验结论中哪些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①中的气体无色、无味,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中的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以及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探究点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讲授法
提出问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呢?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区别:
(1)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描述的字眼上看,让人感觉到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如:纸张燃烧(化学变化)、钢铁生锈(化学变化)、小麦被磨成面粉(物理变化),它们都是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是静态的。在描述时通常用到“易、会、能、可以”等词语,如:煤能燃烧(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玻璃易被打碎(物理性质),这些都是物质的性质。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探究点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讨论法
提出问题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请完成《学练优》对应课时作业。
类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氧气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成功之处
本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不足之处
设计问题有些理论化,应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提出问题
初中人教版(2024)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hx/tb_c40495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推进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