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单元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其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主要作用在于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的学科特点,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步入神秘的化学殿堂。
本课题由“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个课时构成。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培养“宏观辨识”“变化观念”等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题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建立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如物质形状改变、物质三态变化、钢铁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和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如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已有初步认识,这为学生学习物质变化及性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以科学探究为目的的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探究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大多数学生对其过程中以化学角度关注的问题较为陌生,为帮助学生由生活探究向科学探究转变,由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本课时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验过程的体验可消除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陌生感,使教师从化学角度进行的指导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和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
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分析与对比,学会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养成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知识点的习惯。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基本概念,知识点难度不大,但需注意与物质的变化进行区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已经能较好地进行区分,但认识化学性质时需要从一些关键点入手,分析比较困难,尤其当变化和性质连续学习时易发生混淆。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判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和对比,养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的习惯。
3.学会从生活中观察、思考,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核心素养
形成化学观念,能对物质变化和性质进行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体验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性质。
难点:区分变化和性质。
教学过程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
【项目设置】
项目一:通过实验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项目二: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预习时完成准备,整理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变化。
对上一节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引出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通过绪言的学习我们对“化学是什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找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化学是什么?
【导入新课】那我们今天就从变化入手,一步一步揭开化学的面纱。
一提到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家来说一说你注意到过我们身边有哪些物质变化?
大家刚才说到了很多变化,那这些变化的本质有没有区别呢?今天我们要从4个实验入手,分析各种变化中的区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那么如何正确地观察实验呢?
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变化中
各种现象
变化后
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
今天我们做的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大家从这三个方面去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分析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实验1】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
(3)在试管口放一块洁净的玻璃片。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2】
(1)将一小块块状石蜡放入试管中。
(2)将试管放入沸水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随机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编号
1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冒出直至沸腾,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变化后的物质
气态的水(水蒸气)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编号
2
变化前的物质
固态的石蜡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石蜡熔化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的石蜡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无新物质生成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感受化学变化,进入情境。
学会正确的观察实验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实验探究
【实验3】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4】
(1)向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2)用配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导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分析】从变化前后的物质有无改变的角度分析,实验1、2、3、4分别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
编号
3
4
变化前的物质
硫酸铜溶液等
颗粒状大理石等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变化后的物质
氢氧化铜沉淀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总结:实验1、2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3、4变化前后有新物质生成。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三:概念辨析
【引出新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教师总结】物理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燃烧、变质、呼吸、光合作用等。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一些现象(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且伴随能量变化(放热、吸热、发光等)。
【合作探究】
1.有以上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2.化学变化一定能观察到现象吗?举例说明。
3.能否通过现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拓展提升】
观察蜡烛的燃烧,找出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了多种变化,如果只说蜡烛燃烧,那么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
学生完成练习:
A.水结冰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鞭炮爆炸
D.车胎爆炸
E.玻璃破碎
F.纸张燃烧
G.食物腐烂
H.铁生锈
I.植物光合作用
J.氧气经过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气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使学生能将概念活学活用,深刻理解概念。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两种变化。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归纳提升
【归纳总结】
1.物理变化的概念。
2.化学变化的概念。
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4.两种变化的判断依据。
5.两种变化的联系。
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把握。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判断依据。
3.变化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一单元课题1第1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1~3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首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两个概念。
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节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积极发言。
对上一节内容进行简要复习,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环节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同学们已经对物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咱们再一起对物质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我这里有一杯水和一杯酒精,因为标签掉了,所以需要用某种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小组合作讨论,看哪个小组得到的方法更多。
【合作探究】刚才各个小组的成员都集思广益,得到了很多种区分水和酒精的方法,其中每一种方法体现出来的就是物质的一个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在你们说出来的这些性质当中,哪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引出新概念】同学们刚刚根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把物质的性质分成了两类。可以得到如下概念: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它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能燃烧、能生锈、能助燃、能与某某物质反应等。
【课堂小练】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青铜器易产生铜锈。
2.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各组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做笔记。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思考,总结。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开拓逻辑思维,引出新课。
引导学生自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
给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举例具体性质使学生理解。
立即运用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拓展】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那么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下面哪些属于物质的变化?哪些属于物质的性质?
1.木炭在燃烧;木炭能燃烧。
2.铁生锈;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3.酒精在挥发;酒精易挥发。
通过大家的分析,“变化”与“性质”在描述上有什么区别?
【总结】性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一般会用“会”“能”“是”“难”“易”“可以”等词描述。
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变化过程中可能导致物质某些性质的改变。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结合上节课内容,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
明确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环节三:性质决定用途
【实验】教师拿来了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通过观察教师做的演示实验,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引入新概念】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能灭火、氧气能供给呼吸等,这些都说明了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总结并记录、思考。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环节四:归纳提升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的概念。
2.化学性质的概念。
3.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把握。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概念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
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一单元课题1第2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4~6题。
初中人教版(2024)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hx/tb_c40495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推进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