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同步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文件包含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docx、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观念: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建立认识物质的微观视角。
2.科学思维:通过课本实验、生活经验及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分子的性质,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3.科学探究与实践:进一步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4.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学生朗读《咏梅》(王安石)。提问: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同学们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
探究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讲授法
提出问题 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探究点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实验法
提出问题 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而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归纳总结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这就是水受热蒸发加快的原因。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受热后间隔增大,遇冷缩小,如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一般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小,故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巧学妙记】“两小一动一间隔,分子相同性相同”)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请完成《学练优》对应课时作业。
步骤
a.在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b.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c.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装置
—
—
现象
溶液仍为无色
溶液变红色
烧杯A中酚酞溶液变红
解释
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烧杯B中浓氨水挥发出来,氨分子进入烧杯A中,形成的氨水使酚酞变红色
结论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色,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成功之处
本节课前面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后面通过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较好地建立了学生的微粒观
不足之处
后面讲解分子的性质可以辅以更多身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能更真切、直观地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推进新课,分子,用分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