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活动 秧歌舞教学设计
展开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一首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舞曲。这首歌曲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热烈欢快的情绪和活泼有力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敲锣打鼓、扭秧歌、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从音乐结构来看,《秧歌舞》采用G宫调式,四二拍,属于一段体曲式。整首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一、二乐句各有四小节,第三乐句则是带有扩充的六小节乐句。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歌曲的完整性,又为学生理解音乐形式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节奏和旋律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尤为喜爱。然而,他们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和维持他们的兴趣。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这为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秧歌舞》欢快热烈的情绪氛围,体会其鲜明的节奏特点,培养对民间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秧歌舞》,把握其节奏和旋律特点,并尝试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秧歌舞》的音乐特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创造力和表现力。
4.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秧歌舞》,了解秧歌舞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增强文化认同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秧歌舞》的节奏和旋律,体验其欢快的情绪,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
实现歌唱与舞蹈动作的协调配合,在表演中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六、教学方法
本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讲解法:清晰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特点和文化背景。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和基本舞蹈动作,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和舞蹈动作。
游戏法:设计音乐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和表演,培养合作精神。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视频资料
音响设备:确保音质清晰
秧歌舞视频资料:展示真实的秧歌舞表演场景
简易打击乐器:如小鼓、沙锤等,用于节奏训练
彩色丝巾:作为道具,增加舞蹈表现力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向同学们问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充满欢乐的歌曲,大家准备好了吗?"
教师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东北秧歌舞视频片段。视频中,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种舞蹈给你们什么感觉?"
学生们兴奋地回答:"看到了叔叔阿姨在跳舞!""他们的动作好有趣!""音乐很欢快,让人想跟着动起来!"
教师总结:"没错,我们看到的是东北的秧歌舞。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绘秧歌舞场景的歌曲——《秧歌舞》。"
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教师站在讲台中央,轻轻清了清嗓子,说道:"现在,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老师唱一遍《秧歌舞》。"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演唱《秧歌舞》,注意突出歌曲的节奏感和情绪变化。
演唱结束后,教师温和地问道:"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们踊跃发言:"歌曲很欢快!""让人想跟着拍手!""感觉像在过节一样热闹!"
教师肯定地点头:"很好!你们都听出了这首歌欢快、热闹的特点。《秧歌舞》确实是一首充满喜悦的歌曲,它描绘了人们欢庆丰收的场景。"
(二)探究(10分钟)
教师走到黑板前,一边画出简单的曲谱,一边解释:"《秧歌舞》的结构很有意思。它分为三个部分,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三个小段落。"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示意图,继续说:"这首歌用的是四二拍,就像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一样。大家跟我一起,用手拍一拍:1、2、3、4,1、2、3、4。感受到了吗?这就是秧歌舞的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分句练习歌曲。"我们先学第一句:'打起鼓来敲起锣'。大家跟我一起唱,注意节奏要整齐。"
学生们跟着教师反复练习,教师巡视教室,随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现在我们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句子。等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组唱得最整齐、最有精神。"
学生们分组练习,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歌声。教师在各组之间穿梭,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示范(10分钟)
教师站到教室前方的空地上,笑着说:"唱歌学会了,我们来学点简单的秧歌舞动作吧!"
教师示范基本的秧歌舞动作,如踏步、摆手、转圈等。"看,就是这样,脚步要轻快,身体要放松。"
学生们跟着教师学习动作,有些学生笑得前仰后合。教师耐心指导:"没关系,慢慢来,多练习就会了。"
教师鼓励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互相模仿和纠正。"记住,跳秧歌舞最重要的是开心!"
环节三:巩固延伸(10分钟)
教师宣布:"现在,我们要举行一个小小的表演比赛。全班分成三组,每组要把歌曲和舞蹈结合起来表演。"
教师给每组5分钟时间准备。学生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排练,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比赛开始,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认真观看,并为表演的同学们鼓掌加油。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指出亮点,也给出改进建议。"大家都表现得很棒!记住,唱歌和跳舞最重要的是表达我们的快乐心情。"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
教师总结道:"今天我们学习了《秧歌舞》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还尝试了秧歌舞的基本动作。《秧歌舞》展现了东北人民欢庆丰收的喜悦,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
作业:
1. 在家练习《秧歌舞》的演唱,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
2. 尝试创编适合《秧歌舞》的舞蹈动作,下次课上展示。
3. 和家人聊聊他们知道的民间舞蹈,了解更多我们的传统文化。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秧歌舞视频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直观的感性认知环境。视频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秧歌舞的欢快氛围,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
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采用分段教学、分组练习的方法,旨在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音乐,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习积极性。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小组表演比赛,将歌唱与舞蹈结合,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其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同时,比赛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巩固学习效果。
十一、板书设计
《秧歌舞》
|
|-G宫调式
|
|-四二拍
|
|-一段体
|
|-三个乐句
|
|-欢快热烈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多媒体资料的运用、教师示范、分组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感知《秧歌舞》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特别是在歌舞结合的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说明将音乐学习与肢体表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节奏把握和动作协调方面存在困难。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节奏训练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更容易入门,逐步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文化理解方面,虽然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对秧歌舞有了初步认识,但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秧歌舞文化背景的介绍。比如,可以设计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小知识问答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和发展,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秧歌舞》,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优化教学设计,增加更多互动和创新元素,让音乐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自信。
小学人教版(2024)第四单元 小乐队音乐实践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2024)<a href="/yiny/tb_c1224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小乐队音乐实践教案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音乐实践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a href="/yiny/tb_c1224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音乐实践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欣赏 哆来咪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a href="/yiny/tb_c12242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欣赏 哆来咪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