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1" \p " " \h \z \u \l "_Tc148019150" 01 神经调节 PAGEREF _Tc148019150 \h 1
\l "_Tc148019151" 02 体液调节 13
01 神经调节
1.食物进入口腔经咀嚼后,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人唾液分泌中枢,通过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传达到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分泌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参与的许多低级中枢活动不是完全自主的
C.自主神经系统中促进肠胃蠕动的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通常是相同的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A错误;
B、由于大脑皮层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自主神经并不完全自主,B正确;
C、副交感神经促进肠胃蠕动,C错误;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同一个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D错误。故选B。
2.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考试专心答题时,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参与
B.语言中枢的H区被破坏,会导致听不懂别人说话
C.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D.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答案】C
【分析】1、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详解】A、考试专心作答试题时,需要读懂文字,并书写答案,故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和W区,A正确;
B、大脑皮层中的H区被破坏后,人体能说、写和读,但不能听懂别人说话,即患有听觉性失语症,B正确;
C、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C错误;
D、低级神经中枢会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如排尿反射中脊髓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作用,D正确。故选C。
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
B.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
C.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盐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调控
D.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仍可准确完成左手食指交替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
【答案】B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后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可能是大脑皮层出了问题,A错误;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B正确;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是调节呼吸和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C错误;
D、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信号需要经小脑和脑干传至脊髓,若某人小脑受损,则可能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D错误。故选B。
4.某学校的兴趣小组以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时,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屈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C.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D.该过程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构成
【答案】C
【详解】A、发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C、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无法研究大脑对脊髓的控制,以上脊蛙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C错误;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在该过程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构成,D正确。
故选C。
5.(2024·四川内江一模)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谷氨酸在图示突触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B.谷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
C.内源性大麻素与受体结合后促进了谷氨酸的释放
D.谷氨酸与受体结合后使乙膜上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答案】B
【详解】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谷氨酸在图示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
B、谷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存在于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间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所以谷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B正确;
C、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Ca2+进入BC,进而抑制BC释放谷氨酸,C错误;
D、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乙膜上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错误。故选B。
6.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溶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膜电位为0时,可能是Na+通道大量开放,也可能是K+通道大量开放
B.提高刺激I的强度,c点上移
C.刺激Ⅱ使神经纤维产生了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导
D.适当降低溶液中的K+浓度,a点上移
【答案】A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图中,ab段表示去极化过程,bc表示反极化过程,发生Na+内流,cd段表示复极化过程,发生K+外流。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膜电位为0时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也可能处于复极化过程,因此可能是Na+通道大量开放,也可能是K+通道大量开放,A正确;
B、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Na+内流的多少决定了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提高刺激Ⅰ的强度,不影响Na+内流,c点不会上移,B错误;
C、刺激Ⅱ神经纤维膜没有出现外负内正的电位,因此没有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D、适当降低培养液的K+浓度,K+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因此a点下降,D错误。
故选A。
7.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谷氨酸(脑中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代谢异常有关。癫痫发病时,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谷氨酸在脑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吞释放谷氨酸
B.EAAT功能过强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因素
C.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回收谷氨酸
D.谷氨酸与突触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使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外流
【答案】C
【详解】A、.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应该是胞吐,A错误;
B、由图可知,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都可以通过膜上EAAT回收谷氨酸,若EAAT功能过强,则会使谷氨酸回收量增加,进而导致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减少,而题干中指出癫痫是由于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所致,故EAAT功能过强并不会导致癫痫,B错误;
C、图上可知,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都可以通过膜上EAAT回收谷氨酸,C正确;
D、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使突触后神经元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不是外流,D错误。故选C。
8.(2024·广西南宁一模)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视为抢跑。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过程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C.运动员听到枪响信号后神经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传导
D.“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兴奋从感受器传导到神经中枢所需的时间至少为0.1s
【答案】C
【详解】A、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的过程,通过意识支配肢体运动,有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过程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骨骼肌,B错误;
C、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C正确;
D、短跑比赛规则“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兴奋从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所需的时间至少为0.1s,D错误。
故选C。
9.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B.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D.长期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B
【详解】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
B、学习和记忆并不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只有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
C、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C正确;
D、长期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改变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B。
10.(不定项)在外界压力刺激下,大脑“反奖励中心”脑区中的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引起神经元上N、T通道蛋白活性变化,使神经元输出抑制信号,抑制大脑“奖赏中心”的脑区活动,从而产生抑郁,具体机制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适量的氯胺酮可以阻断N通道的开放,从而缓解抑郁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通道蛋白的抑制剂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B.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引起膜电位变化可能引起N和T通道开放
C.“反奖励中心”脑区的神经元可以向“奖赏中心”脑区输出抑制信号
D.外界压力刺激“反奖励中心”脑区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K+通道数目不会增多,但是K+胞内浓度会大量增多
【答案】ABC
【详解】A、由图可知,抑郁状态时,N、T通道蛋白打开,根据题目信息,适量的氯胺酮可以阻断N通道的开放,从而缓解抑郁症,所以N通道蛋白的抑制剂和T通道蛋白的抑制剂均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A正确;
B、由图可知,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细胞内的K+外流增加,引起膜电位变化可能引起N和T通道蛋白开放,B正确;
C、大脑“反奖励中心”脑区中的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引起钾离子外流增多,引起神经元上N、T通道蛋白活性变化,使神经元输出抑制信号,抑制大脑“奖赏中心”的脑区活动,该过程中“反奖励中心”脑区的神经元可以向“奖赏中心”脑区输出抑制信号,C正确;
D、比较正常状态和抑郁状态的神经胶质细胞可知,外界压力刺激使“反奖励中心”脑区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的K+通道蛋白基因表达,使K+通道蛋白数目增加,引起K+外流增加,D错误。
故选ABC。
11.(2023·四川乐山一模)如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
(1)图甲中虚线方框内表示的是反射弧的 部分。理论上,兴奋由感受器传到效应器一次,发生两次偏转的电流表是 。
(2)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局部麻醉剂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Na+载体的功能达到目的的。请参考示意图乙回答,局部麻醉剂作用于Na+的载体后,为什么手术就不能产生痛觉?
(3)吃辣椒时,舌头和口腔黏膜会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丘脑下部分泌内啡肽作用于相应的神经元,在大脑皮层产生愉悦的感觉。人们常常把这种愉悦误认为来自辣椒本身而趋之若鹜。请参考示意图丙回答,内啡肽到产生愉悦感觉的过程。
【答案】(1) 神经中枢 A、B
(2)局部麻醉剂作用于神经纤维细胞膜Na+的载体,导致Na+内流受阻 ,感受器(神经)不能产生兴奋,神经也不能传导兴奋到大脑皮层
(3)内啡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应的神经元兴奋 并传导到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产生愉悦的感觉
【详解】(1)图中虚线框包含了中间神经元③,主要是对来自传入神经元的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故虚线框代表神经中枢。由于兴奋从感受器到效应器是单向的,所以A、B两个电流表都会发生两次偏转。
(2)局部麻醉剂作用于Na+的载体后,导致Na+内流受阻,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兴奋)就无法产生,更无法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3)图丙表示一个突触结构,①是突触小体、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当丘脑下部分泌内啡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后,突触后膜会产生兴奋,并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相应中枢,进而产生愉悦的感觉。
12.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过程,如安静时,人体支配胰腺的副交感神经会兴奋,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等。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功能上看,神经A属于 神经。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局部电流,其作用是刺激相邻近未兴奋的部位,使之产生同样的 ,从而向前传导。
(2)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 ,激素B是通过 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达胰腺的。
(3)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除激素A、B外还有 ,这几种信号物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至少答1点)。
【答案】(1) 传入 电位变化
(2) 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 小肠黏膜
(3) 神经递质 都需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比如各种反射活动。体液调节:体液中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比如激素、CO2、H+等的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详解】(1)神经A能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所以神经A属于传入神经;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局部电流,其作用是刺激相邻近、未兴奋的部位,使之产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从而向前传导。
(2)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小肠分泌激素B作用于胰腺的过程)和神经-体液调节(通过神经A中用于中枢神经,中枢神经通过神经B作用于胰腺);激素B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经体液运输到达胰腺的。
(3)据图可知,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除激素A、B外还有神经递质(神经调节过程中的信息分子);这几种信号物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用之后均被灭活)等。
13.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3年第7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甲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来势最为凶猛。如图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咳嗽的部分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咳嗽感觉输入 (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引起咳嗽,从图中咳嗽产生的路径分析,原因是 ,这体现了低级神经中枢受到 的调控。
(2)在发生咳嗽反射的过程中,当A点兴奋时,由于 大量内流导致膜内电位变为 ;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形式是 ,该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其原因是 。
(3)研究表明位于肺部表面的神经末梢上的TRPA1受体是咳嗽的“开关”。如果有刺激物随空气进入肺部,刺激物与该受体发生结合,最终使神经末梢兴奋,继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使人咳嗽。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研发治疗咳嗽的新药物,试说明研发思路: 。
【答案】(1) 不一定 咳嗽感觉输入后兴奋可通过上行路径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有可能通过下行路径传递抑制性递质抑制呼吸肌肉的活动,从而避免咳嗽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2) Na+/钠离子 正电位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药物与TRPA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刺激物与TRPA1受体结合,使相关细胞不能产生兴奋
【详解】(1)分析图可知:咳嗽感觉输入后兴奋可通过上行路径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有可能通过下行路径传递抑制性递质抑制呼吸肌肉的活动,从而避免咳嗽,所以咳嗽感觉输入不一定会引起咳嗽,这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
(2)在发生咳嗽反射的过程中,当A点兴奋时,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处存在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该处兴奋是单向传递。
(3)TRPA1位于肺部表面的神经末梢上,属于感受器。当有刺激物与其结合后,导致其产生兴奋,继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使人咳嗽。科研发相关药物,使该药物与TRPA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刺激物与TRPA1受体结合,使相关细胞不能产生兴奋,避免咳嗽。
14.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基础,其形成过程与神经板的抬起有关。神经板抬起失败可出现无脑儿、脊柱裂等胎儿神经管畸形(NTD)。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 。
(2)在正常机体中,在甲硫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会进入细胞内与叶酸反应生成甲硫氨酸,使得细胞内维持较低浓度的Hcy。高血同是血清中含有高浓度Hcy导致细胞中Hcy浓度堆积升高所引起的疾病;孕妇高血同可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胎儿,导致其NTD。为探究孕妇高血同导致胎儿NTD的机理,研究者作出了如下假设并进行探究。
①假设一:NTD由多个因素导致,高血同并非NTD的独立因素。若对血清中 含量高的孕早期妇女补充叶酸,结果生产的胎儿仍然NTD,且生产过NTD胎儿的产妇的血清中Hcy含量虽然较高,但细胞内 含量均正常,则可证明此假设正确。
②假设二:高血同可独立诱发NTD。若此类高血同孕妇在孕早期口服 ,结果发现处于胚胎发育高峰的胎儿仍然NTD,则可否定此假设。
【答案】(1)外周神经系统
(2) Hcy 叶酸、Hcy 叶酸
【详解】(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由题意知,正常机体中,在甲硫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Hcy会进入细胞内与叶酸反应生成甲硫氨酸,从而降低Hcy的浓度;高血同是血清中含有高浓度Hcy导致细胞中Hcy浓度堆积升高所引起的疾病;孕妇高血同可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胎儿,导致其NTD。高血同可通过补充叶酸降低Hcy的浓度。
①假设一:NTD由多个因素导致,高血同并非NTD的独立因素。要证明该假设,若非高血同仍导致NTD,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若对血清中Hcy含量高的孕早期妇女补充叶酸,Hcy会与叶酸反应,从而降低Hcy的浓度,但结果生产的胎儿仍然NTD,且生产过NTD胎儿的产妇的血清中Hcy含量虽然较高,但细胞内叶酸、Hcy含量均正常,这就排除了高血同导致NTD,说明NTD还有除高血同以外的其它因素,由此证明假设成立;
②假设二:高血同可独立诱发NTD。要证明该假设,若非高血同仍导致NTD,则假设不成立;反之则假设成立。若此类高血同孕妇在孕早期口服叶酸,Hcy会与叶酸反应,从而降低Hcy的浓度,但结果发现处于胚胎发育高峰的胎儿仍然NTD,说明诱发NTD的因素不仅仅是高血同,则可否定此假设。
15.触觉是人体与周围环境最为直观的交互形式,Piez家族蛋白在触觉等机械力感知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当力作用于细胞膜时,膜张力的改变引起Piez蛋白发生可逆形变,使Piez蛋白通道开放,从而将机械力刺激转化为阳离子内向电流。Piez蛋白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机械力刺激会使Piez蛋白的“叶片”结构旋转,改变了蛋白质的 ,使中央孔打开,引起阳离子内流。
(2)研究者从Piez家族蛋白的某些候选蛋白中筛选出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构建了许多特定蛋白质不表达的细胞系,以研究某1种蛋白质的功能。这种控制自变量的方法采用了 原理。实验过程及检测如图所示。若在Piez2蛋白不表达的细胞系中,机械力刺激后 ,则证明该蛋白质与触觉产生相关。为进一步证明Piez2蛋白的作用,研究者构造了该蛋白质过量表达的细胞系,给予机械力刺激后,实验现象是 。
(3)为了解Piez2蛋白是否单独感应机械力刺激,研究者将该蛋白质固定到人工脂质球上,对脂质球进行机械力刺激,并用电极检测。人工脂质球的基本支架是 ,与(2)题的实验相比,该实验采用人工脂质球的目的是 。为使本实验严谨,应如何设计? 。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答出2点)。
【答案】(1)空间结构(或构象)
(2) 减法 不能检测到内向电流(或内向电流明显减小) 内向电流增大
(3) 磷脂双分子层 排除细胞膜上其他Piez家族蛋白的干扰 另设一组对照组,除固定Piez2蛋白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的相同,并检测内向电流 科学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分析】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叫作反射。外界信号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这就是反射的大致过程。神经中枢的兴奋也可以经神经束传递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详解】(1)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在机械力刺激下Piez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中央孔打开引起阳离子内流。
(2)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研究者从Piez家族蛋白的某些候选蛋白中筛选出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构建了许多特定蛋白质不表达的细胞系,以研究某1种蛋白质的功能。这种控制自变量的方法采用了“减法原理”。若只在Piez2蛋白不表达的细胞株系中,机械刺激后不能检测到内向电流(或内向电流明显减小),则证明该蛋白是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Piez2蛋白过量表达的细胞株系,若该细胞株系在进行机械刺激实验后,检测到内向电流增大,则进一步证明Piez2蛋白是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
(3)人工脂质球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人工脂质球上没有蛋白质,可排除细胞膜上其他Piez家族蛋白的干扰;为使本实验更加严谨,应该添加一组对照组,即除固定Piez2蛋白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的相同,并检测内向电流;实验设计必须以遵循科学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为前提。
02体液调节
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所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大白鼠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详解】根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Ⅰ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注射激素Ⅱ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并使软骨生长作用的生长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的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2.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能回归必需靠人主动饮水
B.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人体会出现口渴、少尿等症状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Na⁺和Cl⁻,与其中细胞无关
D.处于正钠平衡状态时,机体细胞外液总量与Na⁺摄入前相等
【答案】B
【详解】A、高盐饮食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方面通过主动饮水使细胞液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所以说不是必须饮水才可以,A错误;
B、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出现口渴,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依赖Na+和Cl-,与其中细胞状态也有关,比如说细胞膜的通透性,C错误;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等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饮水可以增加细胞外液总量,所以说不相等,D错误。故选B。
3.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狗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A细胞产生
C.乙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可以产生消化酶水解胰岛素
D.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答案】C
【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错误;
B、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消化酶中包含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可见,乙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可以产生消化酶水解胰岛素,对实验结果有干扰,C正确;
D、乙组的粗提取液中含有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若饲喂,则会因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不能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而应注射,D错误。
4.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相应降低
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D.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答案】C
【详解】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值可以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
B、大量消耗葡萄糖,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大量失钠,由于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因此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
D、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C。
5.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可引起如图所示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只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不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B.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增加后可加速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
C.胰岛素受体基因存在于全身各处细胞,但只在肝、肌细胞中表达
D.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其分泌不足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唯一因素
【答案】B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
B、GLUT4是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增加后可加速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B正确;
C、胰岛素几乎作用于全身各处细胞,因此其受体基因存在于全身各处细胞并表达(成熟红细胞除外),C错误;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受体无法与胰岛素正常结合均可导致胰岛素无法降低血糖,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错误。故选B。
6.人和动物渴觉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除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的高渗性口渴外,血容量减少也会引起容量性口渴,容量性口渴与血压有关。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脑干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兴奋
B.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当血容量减少时,感受器兴奋,向大脑皮层传递信号,并在此形成渴觉
D.当血容量减少时,血压下降,通过调节会引起血管舒张、心率减慢等,以维持稳态
【答案】C
【详解】A、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B错误;
C、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当血容量减少时,感受器兴奋,向大脑皮层传递信号,并在此形成渴觉,C正确;
D、当血容量减少时,血压下降,通过调节会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等,从而使血压恢复正常,D错误。7.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人体的激素分泌有多种途径。分析下图调节人体激素分泌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可以通过途径Ⅱ分泌
B.途径Ⅰ中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这种分层调控属于反馈调节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通过途径Ⅰ、Ⅲ实现
D.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可通过途径Ⅰ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A
【详解】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促使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即途径Ⅱ,A正确;
B、途径Ⅰ中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这种分层调控属于分级调节,B错误;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中的自主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即途径Ⅲ,C错误;
D、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可通过途径Ⅰ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而在寒冷条件下散热也增加,最终产热等于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D错误。故选A。
8.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答案】C
【详解】A、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只供肌肉细胞利用,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
B、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外分泌液,产生后直接进入导管,不进入血液,B错误;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该过程中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且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不能作用于性腺,D错误。故选C。
9.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A→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详解】A、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作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
B、血糖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C正确;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有神经、激素参与,属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错误。
10.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能进行体液调节的动物都能进行神经调节
B.血浆内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C.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但激素无法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作用时间一般比神经调节短
【答案】B
【详解】A、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A错误;
B、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B正确;
C、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错误;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但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时间一般比较长,D错误。
11.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血糖平衡的维持需要多种激素及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其中GLP-1是小肠上皮中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调节胰岛细胞分泌、抑制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降低食欲等多种功能。GLP-1的部分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静脉注射或口服等量葡萄糖后血浆中激素N浓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M细胞为胰岛A细胞,激素N为胰岛素,靶细胞包括肌肉细胞
B.口服葡萄糖更有利于激素N含量增加与L细胞分泌的GLP-1有关
C.GLP-1抑制胃排空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来实现的
D.想通过GLP-1相关药物来提升激素N的含量时不能口服给药
【答案】A
【详解】A、血糖升高后需降血糖,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因此M细胞为胰岛B细胞,激素N为胰岛素,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A错误;
B、与静脉注射相比,口服等量的葡萄糖还会刺激L细胞分泌GLP-1,它能促进M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激素N(胰岛素),因此口服葡萄糖更有利于激素N含量增加与L细胞分泌的GLP-1有关,B正确;
C、GLP-1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欲需要大脑相关中枢参与,因此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来实现的,C正确;
D、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多肽口服后会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失去药效,因此不能口服,D正确。
故选A。
12.某学校的科研小组发现,给雄性小白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基于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认识,同学们对此现象提出了假说并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请帮他们完善相关的实验。
(1)设计实验前,同学们就此现象提出了两个假说:
假说一:促性腺激素直接 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假说二:促性腺激素通过 性腺分泌睾酮,再由睾酮 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2)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选取 的雄性小白鼠若干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②用手术器械将甲组小白鼠的垂体切除,适量注射 ,测定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将乙组小白鼠摘除睾丸,适量注射 ,测定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3)预测结果:
①若 ,则说明假说一成立;
②若 ,则说明假说二成立:
③若 ,则说明假说一和假说二均成立。
【答案】(1) 抑制 促进 抑制
(2) 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 睾酮(或“雄性激素”) 促性腺激素
(3) 若只有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甲组变化不明显) 若只有甲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乙组变化不明显) 若甲组和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均明显减少
【分析】在性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性腺,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但是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详解】(1)根据题干中科研小组发现,给雄性小白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就此现象提出了两个假说:假说一:促性腺激素直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假说二:促性腺激素通过促进性腺分泌睾酮,再由睾酮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2)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因此实验步骤①中要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的雄性小白鼠若干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实验步骤②用手术器械将甲组小白鼠的垂体切除,适量注射睾酮(或雄性激素),这样可以排除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单独观察睾酮对下丘脑的作用;将乙组小白鼠摘除睾丸,适量注射促性腺激素,这样可以排除睾酮的作用,单独观察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的作用。
(3)预测结果:
①若假说一成立(即促性腺激素直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组切除了垂体,不能产生促性腺激素,而乙组摘除了睾丸,保留了垂体,能产生促性腺激素,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可预测只有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
②若假说二成立(即促性腺激素通过促进性腺分泌睾酮,再由睾酮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组只切除了垂体,保留了睾丸,能产生睾酮,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而乙组摘除了睾丸,不能产生睾酮,可预测只有甲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
③若假说一和假说二均成立,可预测甲组和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均明显减少。
13.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方,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如寒冷时,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有关信息传到下丘脑及大脑皮层,进而使 (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 调节。
(2)肾上腺素可与皮肤血管上的 结合,使皮肤血管 以减少机体散热。
(3)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淋巴细胞分裂、促进淋巴细胞凋亡,致使淋巴结和胸腺萎缩,故在器官移植中可以利用糖皮质激素的这种特性抑制 。
(4)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 调控轴的调节,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 的活动,从而维持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稳态。临床上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这是由于 。
(5)已知普鲁卡因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使用量较大则会引起毒性反应。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都能延长局部麻醉药的麻醉诱导期(从注射药物结束到痛觉消失的相隔时间)和麻醉维持期(从痛觉消失到痛觉再次出现的相隔时间),且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更强,为验证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上述作用,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若干健康小鼠、0.5%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麻醉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的检测方法不作具体要求)
①完善实验思路:
I.对健康小鼠做针刺实验,剔除痛觉不敏感和 的小鼠,再将符合实验要求的若干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A、B、C;
Ⅱ.A组:适量0.5%普鲁卡因处理小鼠;
B组: 处理小鼠;
C组: 处理小鼠;
Ⅲ.测量:
IV.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②设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
③临床上用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时,使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来延长麻醉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
【答案】(1) 交感神经 神经
(2) 相应受体 收缩
(3)免疫排斥反应
(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下丘脑和垂体 导致自身腺体萎缩,无法及时分泌糖皮质激素而导致糖皮质激素骤减
(5) 过度敏感 等量0.5%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素 等量0.5%普鲁卡因和去甲肾上腺素 各组小鼠的麻醉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小鼠麻醉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的影响记录表
减少普鲁卡因的用量,避免其毒性反应。
【详解】(1)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占优势,即交感神经兴奋,故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如寒冷时,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有关信息传到下丘脑及大脑皮层,进而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的过程是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下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2)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肾上腺素可与皮肤血管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3)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淋巴细胞分裂、促进淋巴细胞凋亡,致使淋巴结和胸腺萎缩,故在器官移植中可以利用糖皮质激素的这种特性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4)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即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床上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减少,导致自身腺体萎缩,无法及时分泌糖皮质激素而导致糖皮质激素骤减。
(5)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延长局部麻醉药的麻醉诱导期(从注射药物结束到痛觉消失的相隔时间)和麻醉维持期(从痛觉消失到痛觉再次出现的相隔时间),实验的自变量是两种激素的有无,因变量是麻醉诱导期和持续期的时间,实验设计赢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等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I.对健康小鼠做针刺实验,剔除痛觉不敏感和过度敏感的小鼠,再将符合实验要求的若干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A、B、C;
Ⅱ.A组:适量0.5%普鲁卡因处理小鼠;B组:等量0.5%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素处理小鼠;C组等量0.5%普鲁卡因和去甲肾上腺素处理小鼠;
Ⅲ.测量:各组小鼠的麻醉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
IV.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可绘制如下:
③分析题意,为减少普鲁卡因的用量,避免其毒性反应,故临床上用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时,使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来延长麻醉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Ⅲ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组别
麻醉诱导期
麻醉维持期
A
B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免疫调节(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免疫调节练习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免疫调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