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WE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 )
A.自带布袋购物
B.使用一次性木筷
C.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
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2.(2分)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干冰升华C.煤的燃烧D.金属锈蚀
3.(2分)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H2O 2H2↑+O2↑
B.CH4+2O2 CO2+2H2O
C.H2CO3 CO2↑+H2O
D.3Fe+2O2 Fe3O4
4.(2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灰石B.液氧C.稀盐酸D.自来水
5.(2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AlB.H2OC.CO2D.NaCl
6.(2分)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7.(2分)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8.(2分)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6.5mL的稀盐酸
B.用过滤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C.生产自来水过程中用明矾进行净化
D.用肥皂水区分NaCl和CaCl2溶液
9.(2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CaB.IC.CD.O
10.(2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
11.(2分)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
B.连接仪器时,先将玻璃管润湿,后轻轻将玻璃管旋入胶皮管中
C.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捏胶帽排空气,后伸入液体吸取
D.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12.(2分)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失去电子
C.当X=8时,该微粒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13.(2分)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含量:
B.物质中元素种类:
C.气体密度的大小
D.物质的热稳定性:
14.(2分)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2分)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降低水的硬度
B.氩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C.铁粉容易生锈,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制作饮料
16.(2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D.在燃烧匙中灼烧面粉,有黑色物质残留,所以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7.(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
C.用闻气味方法鉴别O2和CO2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空气三种气体
18.(2分)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19.(2分)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20.(2分)“低碳减排”是世界倡议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 )
A.水转变成氢气的过程实现了化学能到光能的转变
B.“复合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液化石油气、汽油等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
D.二氧化碳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填空:
a.3个镁原子 ;
b.n个氮气分子 ;
c.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 ;
d.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做这个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酒精灯、石棉网、 。
(2)如图
在上面图示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
(3)如图是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
b.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
c.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d.根据E图所给信息,推出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
22.水是生命之源,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表示:
①生产流程中的絮凝剂通常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有色、异味物质的设备是: 。(从如图设备中选填)
②图1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 。
(2)图2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试管b中的气体可以用 来检验,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3)图3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处是出水口,②处是入水口
B.①处是入水口,②处是出水口
(4)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有 (填字母序号)。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5)图4是家用自来水净化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变成了纯净水
②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 。生活中把自来水煮开,可以起到两个作用,它们是杀毒和 。
(6)水在实验回收中有重要的作用:从KClO3与MnO2充分反应的剩余物中回收MnO2并获得KCl固体。请回答:
①操作②的名称是 ;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
②若经过操作②后,所得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滤纸未紧贴漏斗内部
b.漏斗下端未靠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3.“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在“新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和“富氧空气”差不多,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写出图1中相关仪器的名称:A ;E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 (选填字母)。
(3)如图2,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mL),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 (选“a”或“b”)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 mL水。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图3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mL。
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集气瓶。过一会儿 ,证明装置不漏气。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操作Ⅱ中红磷燃烧发生的化学反应: 。
(3)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4)若读取V1时仰视,读取V2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图:
(1)结合图4,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
(2)结合图5,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 。
实验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密闭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
C.三个实验中均为氧气过量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24.某班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二氧化碳后,在课后对二氧化碳进行一系列实验和讨论: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第一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废弃品饮料瓶和棒棒冰的袋子,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部分性质验证。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2)喷稀醋酸的石蕊试纸变红说明石蕊试纸遇酸性物质会变红;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是酸性物质;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碳遇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为酸性物质,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
(3)本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优点是 。
第二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另外的化学性质。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4)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5)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二】二氧化碳的验证
第三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如图)产生了兴趣,拟定“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他们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四分之一
(6)为了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同学们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图)。
你认为其中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 ,理由是 。
(7)探究鳔内气体成分。现收集一瓶鳔内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验证。
【三】二氧化碳的测定
第四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如下影响: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便判断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
【实验探究】
方法一:分别向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气中放入燃着的蜡烛。
方法二:分别向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气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
【分析与应用】
(8)菜窖中一般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不能贸然进入。
①菜窖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来源是 。
②为确保人体健康不受影响和危险,在进入菜窖前,应对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检验 。
【拓展探究】利用如图装置,粗略测定菜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提示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吸尽二氧化碳气体)。
(9)连接装置: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 →f。
(10)用于实验的菜窖气体为50mL,最终量筒中共收集到水为45mL,该菜窖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A、购物时自带布袋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B、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导致树木使用量的增多,不利于空气污染的防治。
C、双面使用纸张可以节约能源;
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可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污染;
【解答】解:A、购物时自带布袋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树木的砍伐,故D符合题意。
C、双面使用纸张可以节约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D、选择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选:B。
【点评】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煤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D、金属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C、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D、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
【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的碳酸钙,所以石灰石是混合物;
B、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B正确;
C、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故C错;
D、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Al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能源,故A做法合理;
B、车辆尾气中含有烟尘和有害气体,故B做法合理;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量;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和节能减排,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7.【分析】A、根据试管的放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试剂瓶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放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试管用完后,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B、试剂瓶取用时;存放时要盖上瓶盖,故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不能横放或倒置,故操作错误;
D、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分析】A、根据量筒量程的选择分析;
B、根据过滤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C、根据明矾净水的原理分析;
D、根据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分析。
【解答】解:A、量筒量程的选择应该等于或稍大于被测液体的体积,故A实验方法正确;
B、过滤能将固液混合物分离,但不能使硬水软化,故B实验方法错误;
C、生产自来水过程中加入明矾,可以吸附悬浮杂质,故C实验方法正确;
D、硬水中的钙,产生浮渣,钠离子与肥皂不反应2溶液,取溶液少量,泡沫丰富的为氯化钠溶液,故D实验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量筒的使用、常见的净水方法和硬水软水的鉴别和软化方法。
9.【分析】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包括O、C、H、N、P、K、S、Na、Mg等元素,包括Fe、Cu、Cr、M、F、I。
A、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碳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D、氧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不是现象;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是现象;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连接仪器时,后轻轻将玻璃管旋入胶皮管中。
C、滴管吸取液体时,后伸入液体吸取。
D、排水法收集氧气,再熄灭酒精灯,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分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B、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当X=8时,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X=8时,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
D、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分别是4、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分析】A、根据空气成分含量分析;
B、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种类分析;
C、根据气体密度分析;
D、根据物质的稳定性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体积含量N2为78%,O2为21%,CO8为0.03%,则空气中体积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2>O2>CO2,故A错误;
B、NH4HCO3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NH4N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NH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CO2的密度比空气大、O2密度比空气略大,则它们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O2>O2>空气,故C错误;
D、2KMnO5K2MnO4+MnO7+O2↑,所以MnO2的稳定性大于KMnO8的稳定性,NH4HCO3常温下就分解,因此三种物质的热稳定性MnO6>KMnO4>NH4HCO6,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等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
1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然后氢原子、氧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分析】A、根据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只能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等进行分析。
B、根据氩气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C、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异味,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煮沸的方法;
B、氩气化学性质稳定,防止焊接时金属被氧化;
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故C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用来作碳酸饮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B、根据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不一定不含有氧气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解答】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时,只是能量的转变,属于物理变化;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故B错误;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空气中含氧气,故C错误;
D、在燃烧匙中灼烧面粉,说明生成了碳,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中含碳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分析】A、根据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来分析;
B、根据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无现象的是水,产生大量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来分析;
C、根据O2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来分析;
D、根据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内,正常燃烧的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来分析。
【解答】解:A、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故选项方法正确。
B、分别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故选项方法正确。
C、O2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O2和CO2,故选项方法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内,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O2、CO8、空气三种气体,故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分析】A、根据氮气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和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分析;
C、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性质以及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分解分析;
D、根据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和合理使用化石能源分析。
【解答】解:A、液氮可以创造低温环境,正确,错误;
B、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B归纳不完全正确;
C、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燃烧更旺的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没有明显变化的是蒸馏水;故C归纳完全正确;
D、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应该合理使用煤炭等能源,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之最,物质的鉴别,环保知识等,考查的知识比较多。
19.【分析】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而3个分子中只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反应生成的4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
【解答】解:
A、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而反应后的分子为未参加反应的分子;因此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由反应的模拟模型图可得知;故C不正确;
D、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因此;图中的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6:6=3:1。
故选:A。
【点评】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20.【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以知道,水转为氢气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故B错误;
C、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取液化石油气、甲醇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流程图、掌握催化剂的特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
21.【分析】(1)根据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
(2)根据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1)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
c.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表示为:P6;
d.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Mg+O2MgO;做这个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酒精灯、坩埚钳;
(2)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属于单质,属于化合物,属于混合物,表示单质的是B;
(3)a.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D,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B,是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8;
c.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d.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推出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9,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
故答案为:(1)a.3Mg;
b.nN6;
c.P4;
d.Mg+O2MgO;坩埚钳;
(2)AD;B;C
(3)a.D;
b.B;
c.三;
d.3;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分析】(1)根据常见净水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活性炭净水器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5)根据简易净水器的结构和方法进行分析;
(6)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生产流程中的絮凝剂通常用明矾,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除去水中有色。
②图 1 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
(2)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是氢气2;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来检验。
(3)图8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为了提供净化效果,故选:A。
(4)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没有氧气,故选:B。
(5)①A、该装置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中含有活性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不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只是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以没有变成纯净水;
故选:B。
②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少且有较多的浮渣产生,泡沫较多;生活中把自来水煮开,它们是杀毒和软化。
(6)①操作②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操作的名称是过滤、烧杯。
②若经过操作②后,所得液体仍浑浊;故选:c。
故答案为:(1)①明矾;活性炭吸附池;
②节能;
(2)H2;带火星的小木条;氢元素和氧元素;
(3)A;
(4)B
(5)①B;
②向水中加入肥皂水;软化;
(6)①过滤;漏斗;
②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及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常见的净水方法及净水装置的原理,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3.【分析】实验一:(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气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短管进行分析;
实验二:(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向量筒中注入水,气球鼓起,停止注水一段时间后气球体积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3)根据量筒内减少的水体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进行分析;
(4)根据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进行分析;
实验三:(1)根据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含量越高,产生的烟气越少进行分析;
(3)根据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量少,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差,三个实验都应用足量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红磷和白磷最终因为氧气浓度过低而停止反应,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进行分析。
【解答】解:实验一:(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受热反应生成锰酸钾,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K2MnO3+MnO2+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该反应需要加热,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导管、铁架台和试管7K2MnO4+MnO6+O2↑;分解反应。
(3)气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短管,将装置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先通入氮气排出120 mL水,则气体的总体积为120 mL÷(1﹣40%)=200 mL,即再通入氧气排出80mL水;80。
实验二:(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向量筒中注入水,停止注水一段时间后气球体积不变,故答案为:气球变大。
(2)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P+5O25P2O5,故答案为:4P+5O27P2O5;
(3)量筒内减少的水体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即(V5﹣V2)mL,则“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V1﹣V2)mL÷100mL]×100%=(V1﹣V2)%,故答案为:(V2﹣V2)%。
(4)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1时仰视,读取V5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偏小。
实验三:(1)图4说明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2)结合图5,氧气含量越高,则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是增大氧气的含量。
(3)A、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量少,故A错误;
B、由红磷与白磷的燃烧曲线可知,红磷与白磷仍然能反应;
C、三个实验都应用足量的物质与氧气反应,故C错误;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因为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4.【分析】(1)根据结论分析现象;
(2)根据结论分析现象;
(3)根据图中装置进行分析;
(4)根据塑料滴管能滴加液体进行分析;
(5)根据“微型”实验能节约药品进行分析;
(6)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7)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进行分析;
(8)根据碳循环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9)根据氢氧化钙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0)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为除了二氧化碳后剩余的体积进行分析。
【解答】解:(1)观察到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不助燃。
(2)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是酸性物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H2O→H7CO3。
(3)本实验可以通过拉起或放下棒棒冰塑料袋来改变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变反应速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拉起塑料袋及时停止反应;棒棒冰塑料袋,易于回收、性质实验融合在一起。所以本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优点是:该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取材来源于生活用品;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个。
(4)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分液漏斗作用相同。
(5)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所以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故填:节约药品。
(6)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B,理由是鱼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
(7)检验二氧化碳,可在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化石燃料的燃烧,菜窖中二氧化碳气体就主要来源于蔬菜的呼吸作用,含量高时就可能导致人死亡,在进入久未开启菜窖前,有关操作步骤是: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缓缓伸入地窖中。
(9)先用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吸尽二氧化碳气体,剩余气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测量,所以先d后e,利用气体压强将同体积的水排入量筒,所以e后连cb。
(10)该菜窖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100%=10%。
故答案为:(1)观察到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
(2)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CO2+H7O→H2CO3;
(3)该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有利于回收利用,简化实验等;
(4)A;
(5)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物少(或废弃物少)(合理即可);
(6)B;鱼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
(7)在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8)蔬菜的呼吸作用;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缓缓伸入地窖中;
(9)d→e;c→b;
(10)10%。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根据现象决定结论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氧气
水中有氧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物质用途
B.化学之最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石墨:用于消毒杀菌
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金刚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氧气
C.物质鉴别
D.环保知识
氧气和氮气:用燃烧的木条伸入
蒸馏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减缓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减少空气污染:禁止燃烧煤炭等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现象
含二氧化碳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6%以上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
0.03%
1%
5%
10%
20%
方法一
正常燃烧
正常燃烧
正常燃烧
燃烧不旺
熄灭
方法二
不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国际学校发展联盟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东北片区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纠错练习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上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