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高中人教统编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没有违反同一律,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举世瞩目。2.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3.深夜,远远望去,整栋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边一个房间还亮着灯。4.老师喜欢这个学生,也不喜欢这个学生。
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同一律: 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原因P10-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 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P10-1
(1)常用公式:“A是A”。 (必须前后一致)
(2)基本内容(公式表达的意思)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遵循同一律的要求P10-2
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
(1)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4. 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P10-2
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即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判断来使用,从而使议论离开了原来的论题。
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同一律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思考:“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是教师了”,这句话是否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4. 同一律的条件性P10-3
下列材料中的论断有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段对话有什么问题吗?
试一试:它们犯了哪些逻辑错误?
1.我想静静,别找我,找静静2.人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3.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
矛盾律: 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自相矛盾”的寓言,对我们进行正确思维有何启示?
论断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论断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存在逻辑矛盾。即同时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 “此矛不可戳穿此盾”.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P11-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 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1-1
(1)常用公式:“A不是非A”。(不能自相矛盾)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不能都肯定,必有一假)
3. 矛盾律的要求 P11-2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例1: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例2: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①“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 例如: 同一个几何图形,不能既用“三角形”又用“非三角形”来反映。 ②“判断”角度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例如: 1.今年研究生考试,我有信心考上,但却没有把握。 2.我是长沙人,也不是长沙人。
4.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不能都肯定,必有一假)
逻辑矛盾(自相矛盾)VS 辩证矛盾(客观矛盾)
(1)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不同于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2)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辩证矛盾(客观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注意:在日常思维中区分自相矛盾和辩证矛盾, 要特别注意把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思想相区别。
学以致用:下列论断有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②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⑤雷锋是平凡的(工作岗位和事迹),又是伟大的(精神和价值)。
排中律: 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主持人对这两个判断同时加以否认
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违反了排中律。因为材料中的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遵循排中律的原因P13-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2. 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3-1
(1)常用公式:““A或者非A””。(不能骑墙居中)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必有一真)
3. 排中律的要求 P13-2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不能都否定,必有一真)
例如: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4.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两不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之间,回避作出明确的选择,不作明确的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能同时否定。
难点突破:排中律与矛盾律的主要区别
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也适用于反对关系判断;
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
例如: 矛盾关系:是长沙人和不是长沙人 反对关系:输和赢(还有平局)
矛盾律——必有一假,不能都肯定;
排中律——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
三大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同一律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实践的关系 这些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4.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P13-3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与分享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思维的明确性要求,探究与分享,示例评析,知识框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确定性,“A是A”,自身同一性,混淆概念,转移论,同一对象,复杂多样性,概念或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