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展开1.掌握并积累诸如“缥碧 轩邈 奔 戾天 经纶 窥谷忘反”等文言文词语,感知文章大意。
2.深入文本,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等,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等。
教学难点:作者在写景中抒发的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多样化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与感受课文写景状物的魅力;
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无数骚人墨客,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解题、简介文体、作者
三、指导朗读:
1.指定两名学生朗读全文(注意指导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四、课文,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a.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b.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可检查以下词语掌握情况:
风烟俱净:全,都。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一百许里:余。天下独绝:极顶。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疏通文意
做古今沟通的练习。(学生互相测试)
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应俱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荒谬绝伦 聪颖绝伦 绝代佳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 过犹不及
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4.再次熟读课文,基本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鼓励在课堂上背诵全文。
五、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中心。
3.多角度欣赏文章之美。
一、导入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多样化的反复朗读,继续学习《与朱元思书》,领略富春江的旖丽风光,品味文本之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等等。
二、读讲课文
学生轻声散读课文(全文)
要求明确读音和句读,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本之美。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全文)
朗读指导:注意全文感情脉络:“风烟俱净……天下独绝。”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流露出一种惬意和畅快的感情;“水皆缥碧……猛浪若奔”要读出一种闲适和惊骇之情;“夹嶂高山……有时见日”则流露出的是一种沉迷和神往。
另外,作为一篇骈体文(四六文),其十分讲究语言的节奏,四字句多为“二二”节奏,六字句则是“一一二二”节奏。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全文)
品味一:文本结构之美
学生在预习、朗读基础上探究问题:
你是如何划分文本段落层次的?文本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
“风烟俱净……天下独绝”为第一段;
“水皆缥碧……猛浪若奔”为第二段;
“夹嶂高山……有时见日”为第三段。
先总后分。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品味二:文本意境之美
学生和声朗读课文
第一段。请一位同学朗读前六句,全班同学和声齐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学生快慢朗读课文
第二段。一、二组慢读前四句“水皆缥碧……直视无碍”三、四组快读“急湍”句。
学生接力朗读课文
第三段。由老师、女生、男生依次接读两句。
学生在分类朗读基础上小组讨论探究文本的意境之美。
问题:
1.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异”字。
2.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1)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2)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3)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品味三:文本志趣之美
学生齐声背诵课文(全文)
问题: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第1段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畅快惬意;第2段中流露出闲适和惊骇,第3段中流露出沉迷和神往。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其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为典故。语出《诗经.大雅.旱麓》第三节:“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岂弟:即恺悌(kǎitì),和乐平易;遐:通胡,何;作,培养,造就。翻译:鹞鹰飞到天上,鱼儿在深渊跳跃,平易和乐的君子,怎么能不造就人?
品味四:文本语言之美
限于时间因素,简要提及即可。
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提示: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多样化的朗读,让大家充分地领略富春江的旖丽风光,品味了课文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体验了写景状物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与朱元思书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妙点揣摩,拓展延伸,盘点收获,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峡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迁移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