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此文是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篇旨在劝诫、劝勉的家书,辞约意丰,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作者总结的三个成才条件,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也极具指导和启发意义。此阶段的学生虽然学习积累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语言形式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运用讨论法解决问题,教师需及时点拨难点,帮助学生厘清行文思路,并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能够准确背诵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理解文章内容。3.感受传统文化,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1.引导学生厘清课文层次,并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见诸葛亮谋略过人。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去看看吧。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在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著有《诸葛亮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十分完美。书信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
此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一般认为这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朗读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1.播放录音,扫除字词障碍,注意语气、语调。方法:(1)结合录音及课下注释读准字音。(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直到读熟,并把握停顿和节奏。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用“/”划分节奏。【断句方法指导】(1)文言文原本是没有标点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上去的。要关注对偶句与四字一断的句子。(2)根据语义、语录体的特点,句式特点,“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来进行断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归纳解词方法】用添字组词法翻译的词语。俭:节俭 德:品德 明:明确 志:志向 学:学习 才:才干 年:年华 时:时间 意:意志 枯:枯败 落:衰落 多:大多 悲:悲哀的 穷:穷困的
1.结合课下注释,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1.(1)反复读课下注释,直至基本掌握。(2)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组织学生积累和理解重点文言词汇。
(1)古今异义 古义:懈怠。[例]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 古义:轻薄。[例]险躁则不能治性险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古义:修养。[例]险躁则不能治性治 今义:治理(2)词类活用①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②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3)虚词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来)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就)
3.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他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意: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诵读明白了课文大意,了解了作者想要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更从这封家书中读出了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里我们读出了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但你是否真的明白信中蕴含的道理呢?我们将在这节课继续探究学习这封家书。
1.读文: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设计朗读脚本,要读出诸葛亮告诫、劝勉的语气。分析书信内容,设计朗读脚本:(1)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发语词读重音。示例: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2)朗读否定词和表示品格的实词时重读。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淫慢/则不能/励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读出反问句的语调。示例: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析文:(1)作者围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中心论点展开了怎样的论述?【点拨】圈点勾画文中关键词语,如:“静”“学”“淫慢”“险躁”等,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点拨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适当批注,厘清文章的层次脉络。(1)先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阐述“静”的价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后进行论证:①先正后反——“静”与“学”“才”“志”的关系;②反面论述——“淫慢”“险躁”的害处;③反面论述——勤奋惜时,奉献社会。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为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1.“静”是课文中的一个关键词语,请谈一谈对“静”的理解。先结合文章内容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表见解。
1.“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2.请结合下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静”的重要性,体现出学习过程中要有定力,排除杂念干扰,安静专一。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强调“学”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是对孩子的期盼和告诫,时光疾速逝去,若丧失了静、学、志等美德,人就无法成才。
诸葛亮在此文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对我们后人也有警示作用。现实社会中充满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方向,切忌追逐短视的功利而汲汲于功名富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6 诫子书/诸葛亮课前预习课件ppt</a>,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夫淫慢淡泊险躁穷庐遂,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轻薄浮躁险轻薄,修养性情治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又怎么来得及,振奋精神励振奋,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诫子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6 诫子书/诸葛亮备课ppt课件</a>,文件包含16诫子书-第1课时pptx、16诫子书-第2课时pptx、16诫子书-朗读音频mp3、16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诫子书/诸葛亮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508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16 诫子书/诸葛亮授课课件ppt</a>,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心中的他,诫子书,第一课时,诸葛亮,学习目标,文体知识,背景链接,◆生难字,字词学习,文言句读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