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鲱鱼罐头的异味指数,高达8070单位,比臭豆腐的异味指数420单位,足足高出近20倍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
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
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
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 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 为了解释这类现象, 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科学技术的进步, 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 还能移动原子
示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20滴为1mL)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向盛有约20 mL 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 ~ 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请同学们思考:上述实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如何改进?
空气的组成成分可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干扰
设置装置C,作为对照实验,排除空气组成成分对实验的干扰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_______。
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容易压缩?
一般情况: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因为水液态时的密度(1.0g/ml)比其在固态(0.9g/ml)时的密度大,一定质量的水在结冰的过程中可以认为其质量不变,所以水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就要增大1/9。
道尔顿——科学原子论的提出者
1803年,他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其要点: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基本特征之一。
(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他认为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1.(2022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大庆市第三十六中学校考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微小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或原子间有问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B【详解】A、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微小,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错误;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或原子间有问隔,说法正确;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选B。
2.(2022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中)科学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式存在:如水在超低温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比蜂蜜还粘稠;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变成冰,俗称“热冰”。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密度液态水”和“热冰”均为新型混合物B.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水,化学性质是相同的C.“高密度液态水”的分子间隔大于常温常压下的水分子间隔D.常温常压下的水瞬间变成冰,是由于分子受到阻碍停止了运动
【答案】B【详解】A、高密度液态水”和“热冰”均为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说法错误;B、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水,都是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故B说法正确;C、水在超低温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比蜂蜜还粘稠,“高密度液态水”的分子间隔小于常温常压下的水分子间隔,故C说法错误;D、常温常压下的水瞬间变成冰,是由于分子受到阻碍运动减慢,没有停止运动,故D说法错误;故选:B。
3.(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计算机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有序转变为无序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答案】D【详解】A、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原子个数也不变;故说法错误。B、水变成冰状态发生了改变,则分子之间间隔也发生了改变,故B说法错误;C、水据图可知,在弱电场下,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固体是有序排列的,所以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故C说法错误;D、根据题干中: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所以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故说法正确;故选:D。
4.(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富氧空气中氧气浓度为100%B.氮分子无法透过分子筛C.制氧过程中氮分子的体积未发生改变D.该过程中氧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富氧空气中含有氧分子和氮分子,所以富氧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可能是100%,故A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该过程中的氮分子和氧分子经过分子筛,氧分子能够全部通过分子筛,少量氮分子可以通过分子筛,故B说法错误;C、制氧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制氧过程中氮分子的体积未发生改变,故C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过程中氧分子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C。
5.(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而物质却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下面是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1)如图1, 在A烧杯中加入浓氨水,在B烧杯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和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课堂上,魏老师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2), 发现盛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烧杯中酚酞试液逐渐变红
气体微粒间空隙大于液体微粒间空隙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5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题3 元素备课课件ppt</a>,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碳13,碳14,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变,氢气氨等,汞金刚石等,氯化钠等,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讲种类又讲个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课题3 制取氧气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984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题3 制取氧气课堂教学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96℃,-186℃,-183℃,物理变化,反应条件简单容易达到,生成氧气纯净便于收集,KMnO4,K2MnO4,MnO2,墨绿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题1 空气备课课件ppt</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工产品,石油加工,电光源,动物呼吸,供给呼吸,植物呼吸,支持燃烧,无色无味气体,略小于空气,不易溶于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