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解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解读课件,共22页。
第四章 单元解读目录CONTENTS01课标解读02单元目标03内容分析04教学策略05课时安排课标解读PART 01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一、课标解读第一目标PART 021.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二、单元目标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它被称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纠正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并使牛顿以新的视角看待引力,进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天上和人间服从同样的力学规律。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论的基石。2.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二、单元目标 牛顿第二定律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一质量的关系,因而成为牛顿物理学的核心。本章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的线索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取得数据,画出图像,在寻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之后,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做虽然与历史过程不符,但会使学生感到具本而亲切,获得一种研究问题的体验,进而收获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意识,培养一种能力。3.从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视角设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目标二、单元目标 为此,教科书把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并为一节课文,在该节课文中,突出“等效替换”的思想,不要求学生用力的分解求解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受力问题,学生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有确定方向的力的分解问题就可以了。分力的方向(或坐标系的选择),是以后学习共点力的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时根据问题解答的需要来确定的。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规范了学生解答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4.注重渗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二、单元目标 例如理想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展示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设计思路、推断结果这一套思维过程,使学生领悟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本章中应当注重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内容分析PART 031.本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三、内容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的变化,控制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为便于学生学习,本章只限于讨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在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它不仅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更是明确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和力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只要求学生对定律内容的掌握,还应该注意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定律中的“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接揭示了所有物体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一惯性;定律中的“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际上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2)牛顿第二定律:教科书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以两节的形式呈现,其目的是要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是体会牛顿第二定律是确立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桥梁,体会定律中的因果性、瞬时性等特征。由于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后续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因此对该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对定律的理解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3)力学单位制:力学单位制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和表示单位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单位更多的是感性认识,比如对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学生并不容易理解。通过力学单位制的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体会到进行单位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性。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4)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到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和纽带。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中,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因此,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运动和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在应用过程中灵活选择方法,比如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进行解题。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5)超重与失重: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因此应用规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自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由于超重和失重现在已经演化成了生活语言,与物理学中超重和失重本来的意义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内涵有清晰的认识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策略PART 04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四、教学策略 本章内容中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抽象和推理开始,预示着实验在牛顿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本章用了两节的篇幅,第二节的探究实验,除了为实现对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研究以外,更多的是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研究的科学素养。2.结合生活实例,让物理研究回归生活和科技四、教学策略 本章中研究的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超重与失重,无一例外的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用动力学的观点和运动学的观点,来解决日常生活中运动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电梯中,当电梯突然启动时,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会发现示数会变化;带有小孔的装水的瓶子不流水等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课时安排PART 05五、课时安排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课时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1 课时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1 课时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 课时 第6节 超重与失重 1 课时 课程结束
第四章 单元解读目录CONTENTS01课标解读02单元目标03内容分析04教学策略05课时安排课标解读PART 01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一、课标解读第一目标PART 021.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二、单元目标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它被称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纠正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并使牛顿以新的视角看待引力,进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天上和人间服从同样的力学规律。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论的基石。2.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二、单元目标 牛顿第二定律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一质量的关系,因而成为牛顿物理学的核心。本章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的线索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取得数据,画出图像,在寻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之后,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做虽然与历史过程不符,但会使学生感到具本而亲切,获得一种研究问题的体验,进而收获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意识,培养一种能力。3.从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视角设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目标二、单元目标 为此,教科书把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并为一节课文,在该节课文中,突出“等效替换”的思想,不要求学生用力的分解求解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受力问题,学生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有确定方向的力的分解问题就可以了。分力的方向(或坐标系的选择),是以后学习共点力的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时根据问题解答的需要来确定的。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规范了学生解答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4.注重渗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二、单元目标 例如理想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展示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设计思路、推断结果这一套思维过程,使学生领悟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本章中应当注重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内容分析PART 031.本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三、内容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的变化,控制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为便于学生学习,本章只限于讨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在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它不仅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更是明确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和力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只要求学生对定律内容的掌握,还应该注意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定律中的“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接揭示了所有物体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一惯性;定律中的“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际上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2)牛顿第二定律:教科书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以两节的形式呈现,其目的是要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是体会牛顿第二定律是确立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桥梁,体会定律中的因果性、瞬时性等特征。由于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后续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因此对该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对定律的理解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3)力学单位制:力学单位制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和表示单位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单位更多的是感性认识,比如对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学生并不容易理解。通过力学单位制的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体会到进行单位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性。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4)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到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和纽带。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中,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因此,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运动和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在应用过程中灵活选择方法,比如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进行解题。2.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5)超重与失重: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因此应用规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自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由于超重和失重现在已经演化成了生活语言,与物理学中超重和失重本来的意义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内涵有清晰的认识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策略PART 04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四、教学策略 本章内容中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抽象和推理开始,预示着实验在牛顿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本章用了两节的篇幅,第二节的探究实验,除了为实现对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研究以外,更多的是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研究的科学素养。2.结合生活实例,让物理研究回归生活和科技四、教学策略 本章中研究的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超重与失重,无一例外的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用动力学的观点和运动学的观点,来解决日常生活中运动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电梯中,当电梯突然启动时,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会发现示数会变化;带有小孔的装水的瓶子不流水等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课时安排PART 05五、课时安排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课时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1 课时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1 课时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 课时 第6节 超重与失重 1 课时 课程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