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
动力学中的板块问题
[学习目标] 1.建立板块模型的分析方法.2.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板块问题.
1.模型概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位移间有一定的关系.
2.解题方法
(1)明确各物体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
(2)分别隔离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
(3)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3.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从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则滑离木板的过程中滑块的位移与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木板相向运动,滑离木板时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
特别注意:运动学公式中的位移都是对地位移.
4.注意摩擦力的突变
当滑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发生突变,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或者消失,或者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速度相同是摩擦力突变的一个临界条件.
一、地面光滑的板块问题
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0.64 m、质量为4 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2 kg的小物体 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10 N时,求:(g取10 m/s2)
图1
(1)A、B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过多长时间可将B从木板A的左端拉到右端?
答案 (1)1 m/s2 3 m/s2 (2)0.8 s
解析 (1)A、B间的摩擦力Ff=μmBg=4 N
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Ff=mBaB,
则aB==3 m/s2
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a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Ff
解得aA=1 m/s2.
(2)设将B从木板的左端拉到右端所用时间为t,A、B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A和xB,其关系如图所示
则有xA=aAt2
xB=aBt2
xB-xA=L
联立解得t=0.8 s.
(2020·湘潭市高一期末)如图2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分别为mA=5 kg,mB=10 kg,不计A的大小,木板B长L=4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以水平初速度v0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水平地面光滑,g取10 m/s2.
图2
(1)求物块A和木板B发生相对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求A的初速度v0的大小.
答案 (1)3 m/s2 1.5 m/s2 (2)6 m/s
解析 (1)分别对物块A、木板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在B上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1,则有
a1==3 m/s2
木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
a2==1.5 m/s2.
(2)由题意可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滑到B最右端时的速度和B的速度相同,设为v,则有
v=v0-a1t
v=a2t
位移关系:L=t-t
解得v0=6 m/s.
二、地面不光滑的板块问题
如图3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 kg,不计A的大小,木板B长L=3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以水平初速度v0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g取10 m/s2.
图3
(1)发生相对滑动时,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的初速度v0为多大?
答案 (1)3 m/s2 1 m/s2 (2)2 m/s
解析 (1)分别对物块A、木板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在B上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1,则有
a1==3 m/s2
木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
a2==1 m/s2
(2)由题意可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滑到B最右端时的速度和B的速度相同,设为v,则有:
时间关系:t==
位移关系:L=t-t
解得v0=2 m/s.
如图4所示,质量M=1 kg、长L=4 m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某时刻起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 N,g取10 m/s2,求:
图4
(1)加上恒力F后铁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铁块经多长时间到达木板的最右端,此时木块的速度多大?
(3)当铁块运动到木板最右端时,把铁块拿走,木板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
答案 (1)4 m/s2 2 m/s2 (2)2 s 4 m/s (3)8 m
解析 (1)以铁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2mg=ma1,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mg-μ1(M+m)g=Ma2
代入数据解得铁块的加速度大小a1=4 m/s2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2=2 m/s2
(2)设铁块运动到木板的最右端所用时间为t,
则此过程铁块的位移为x1=a1t2
木板的位移为x2=a2t2
两者的位移关系为L=x1-x2,
即L=a1t2-a2t2
代入数据解得t=2 s或t=-2 s(舍去)
此时木板的速度
v=a2t=4 m/s.
(3)拿走铁块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3=μ1g=0.1×10 m/s2=1 m/s2,
则木板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
x3== m=8 m.
训练1 地面光滑的板块问题
1.(多选)如图1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
图1
答案 AC
解析 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木块可能相对于木板向前滑动,即木块的加速度a2大于木板的加速度a1,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D错误,C正确.
2.(2020·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2所示,质量为M=1 kg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0.5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 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图2
(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f的大小和方向;
(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a的大小;
(3)滑块与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
答案 (1)0.5 N 方向水平向右 (2)1 m/s2 (3)1 m/s
解析 (1)木板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f=μmg=0.5 N,方向水平向右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a=1 m/s2
(3)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可得出木板的加速度a′=0.5 m/s2
设经过时间t,滑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则满足:
对滑块:v=v0-at
对木板:v=a′t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滑块和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1 m/s.
3.如图3所示,一质量M=0.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m=0.2 kg的小滑块以v0=1.2 m/s的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 m/s2,滑块始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
图3
(1)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
(2)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小滑块运动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 (1)0.15 s (2)0.135 m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1
μmg=Ma2
解得a1=4 m/s2,a2=4 m/s2
小滑块做匀减速运动,而木板做匀加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0-a1t=a2t
解得t=0.15 s.
(2)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相对静止,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两者相对静止,经历的时间为t=0.15 s,这段时间内小滑块做匀减速运动,由x=v0t-a1t2,解得x=0.135 m.
4.(2020·广东高一期末)如图4甲所示,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物体B(可看作质点)以水平速度v0=3 m/s滑上长木板A的上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的运动过程中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长木板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均与运动方向相反
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C.长木板A的长度可能为L=0.8 m
D.长木板A的质量是物体B的质量的两倍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得,长木板A所受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Bg=mBaB,aB=||= m/s2=2 m/s2,解得:μ=0.2,故B错误;物体B未滑出长木板A,临界条件为当A、B具有共同速度时,B恰好滑到A的右端,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Lmin=xB-xA= m=1.5 m,故C错误;对A受力分析,有:μmBg=mAaA,aA== m/s2=1 m/s2,联立解得:=2,故D正确.
5.(多选)如图5甲所示,长木板B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静止叠放在B的最左端.现用F=6 N的水平力向右拉A,经过5 s A运动到B的最右端,且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1 kg、4 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A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B.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C.若B不固定,B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D.若B不固定,A运动到B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5 s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v-t图像可知,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
aA== m/s2=2 m/s2,故A错误;
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μmAg=mAaA
代入数据得:μ=0.4,故B正确;
若B不固定,B的加速度大小为:
aB== m/s2=1 m/s2,故C正确;
由题图乙知,木板B的长度为:
l=×5×10 m=25 m;
若B不固定,设A运动到B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t,根据题意可得:
aAt2-aBt2=l
代入数据解得:t=5 s
故D正确.
6.如图6所示,有一块木板A静置在光滑且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木板质量M=4 kg,长L=2 m,木板右端放一小滑块B并处于静止状态,小滑块质量m=1 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图6
(1)现用恒力F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为了让小滑块B不从木板A上滑落,求恒力F大小的范围;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大小为24 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A上,求小滑块B滑离木板A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F≤20 N (2)8 m/s
解析 (1)为了使小滑块B不从木板A上滑落,设A、B相对静止时的最大加速度为am,对B有:μmg=mam
对A、B整体有:Fm=(M+m)am
解得:Fm=20 N
即当F≤20 N时小滑块B不从木板A上滑落.
(2)当F=24 N时,A、B发生相对滑动
此时,对B:μmg=maB
对A:F-μmg=MaA
设B在A上滑行的时间为t,有:
L=aAt2-aBt2
B滑离木板A时的速度v=aBt
联立解得:v=8 m/s.
7.质量M=3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11 N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7所示,当木板速度达到1 m/s时,将质量m=4 kg的物块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可视为质点.求:(g取10 m/s2)
图7
(1)物块刚放在木板上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木板至少多长,物块才能与木板最终保持相对静止;
(3)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 (1)2 m/s2 1 m/s2 (2)0.5 m (3) N
解析 (1)放上物块后,物块的加速度a1==μg=2 m/s2,
木板的加速度a2==1 m/s2.
(2)木板和物块达到共同速度后保持相对静止,
故a1t=v0+a2t,
解得t=1 s,
1 s内物块位移x1=a1t2=1 m,
木板位移x2=v0t+a2t2=1.5 m,
所以木板长度至少为L=x2-x1=0.5 m.
(3)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对整体,有F=(M+m)a,
对物块,有Ff=ma,
故Ff== N.
训练2 地面不光滑的板块问题(选练)
1.质量为m0=20 kg、长为L=5 m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5.质量为m=10 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以v0=4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冲上木板(如图1所示),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铁块不能滑出木板
B.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铁块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铁块不能滑出木板
D.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铁块能滑出木板
答案 A
解析 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1=μ1(m0+m)g=45 N,小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2=μ2mg=40 N,Ff1>Ff2,所以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假设小铁块未滑出木板,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x,则v02=2μ2gx,解得x=2 m
图2
(1)A与B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A的质量.
答案 (1)0.2 (2)0.1 (3)6 kg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A在0~1 s内的加速度a1==-2 m/s2,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
解得μ1=0.2.
(2)由题图乙知,A、B整体在1~3 s内的加速度
a3==-1 m/s2,
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M+m)g=(M+m)a3
解得μ2=0.1.
(3)由题图乙可知B在0~1 s内的加速度
a2==2 m/s2.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μ2(M+m)g=Ma2,
代入数据解得m=6 kg.
3.如图3所示,厚度不计的薄板A长l=5 m,质量M=5 kg,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上距右端x=3 m处放一物体B(大小不计),其质量m=2 kg,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0.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恒定的水平向右的力F=26 N,将A从B下抽出.g=10 m/s2,求:
图3
(1)A从B下抽出前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B运动多长时间离开A;
(3)B离开A时的速度的大小.
答案 (1)2 m/s2 1 m/s2 (2)2 s (3)2 m/s
解析 (1)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g=maB
解得aB=1 m/s2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μ1mg-μ2(m+M)g=MaA
解得aA=2 m/s2.
(2)设经时间t,A从B下抽出,则xA=aAt2
xB=aBt2
Δx=xA-xB=l-x
解得t=2 s.
(3)vB=aBt=2 m/s.
4.如图4所示,长22.5 m、质量为40 kg的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质量为60 kg的人立于木板左端,人与木板均静止,当人以3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时(g取10 m/s2),求:
图4
(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人在奔跑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人从木板左端跑到右端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 (1)180 N 方向水平向右 (2)2 m/s2 方向水平向左 (3)3 s
解析 (1)设人的质量为m1,加速度大小为a1,木板的质量为m2,加速度大小为a2,人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f,木板对人的摩擦力为Ff′,木板的长度为l.
分析人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1a1=180 N,方向水平向右.
(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μ(m1+m2)g=m2a2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Ff′
解得a2=2 m/s2,方向水平向左.
(3)设人从木板左端跑到右端所需要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l=a1t2+a2t2
解得t=3 s.
高中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0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学案,共7页。
物理教科版 (2019)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教科版 (2019)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