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一、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判断:1.免疫系统的功能建立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异体器官移植容易产生免疫排斥现象,就是因为免疫细胞具有识别功能。( )2.抗原只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的蛋白质。( )提示:抗原有时也可能是多糖或脂类。3.抗原分子可以是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菌分泌出的毒素。( )4.免疫细胞识别自身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作为抗原。( )提示:外来器官细胞表面的MHC被免疫细胞识别,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抗原。
二、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1.免疫系统:
2.免疫器官:(1)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3)种类:将下列免疫器官依据功能划分为两类: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有_____;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主要有_____。①淋巴结 ②胸腺 ③脾 ④骨髓
中枢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
3.免疫细胞:(1)来源:_________________。(2)抗原: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_________的物质。(3)种类: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细胞和_________等。
【问·答】 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试叙述其功能。(生命观念)提示:作为免疫器官,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作为内分泌腺,胸腺能产生胸腺激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抗原:(1)决定抗原的因素:
(2)抗原的类型。 ①根据抗原的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蛋白质抗原、脂蛋白抗原、糖蛋白抗原、多糖和核蛋白抗原等。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关系可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2. 抗体:(1)分布:主要存在于血液(血浆)中,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也有分布,如乳汁中也存在抗体。(2)化学本质:球蛋白。(3)分泌抗体的细胞:浆细胞。(4)组成:①抗毒素: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的成分。②凝集素: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
【特别提醒】认识抗原与抗体的两个误区(1)抗原不一定都是外来物质,也可能是自身的物质,如衰老和癌变的细胞。(2)抗体都是蛋白质,抗原不都是蛋白质。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特别提醒】自身MHC与异体MHC(1)每一个人的所有细胞的MHC是相同的,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不会把自己的MHC作为抗原进行识别。(2)器官移植时,免疫细胞会识别异体的MHC作为抗原。
【思考探究】(1)两种类型的海绵细胞混合以后,分离的细胞迅速重新聚集成团,并且相同类型的海绵细胞聚集在一起,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科学思维)提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某病人进行骨髓移植以后,则该病人的免疫细胞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科学思维)提示:会。因为免疫细胞是由骨髓干细胞分化而来的,骨髓移植以后其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的供体。
【知识拓展】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1)完全抗原:①特点:简称抗原,是一类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②实例: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等都是完全抗原。
(2)不完全抗原:①特点:是半抗原,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②类型与实例:
【典例示范】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 B.吞噬体C.抗体 D.抗原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
【解析】选D。在抗感染免疫中,能使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是抗原。移植的肾脏对于病人来说属于异体器官,所以它属于抗原,病人机体会识别、破坏和排斥它,最终使它坏死。
【审答误区】本题常见错因有两种:(1)忽略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器官移植属于异体细胞。(2)读不懂题目所表达的意思。移植以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才会使移植的细胞不能存活。
【类题精炼】1.免疫原性是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即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 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则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核酸 B.脂类 C.蛋白质 D.多糖
【解析】选C。核酸分为DNA和RNA,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有4种,空间结构较简单,A不符合题意;脂类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脂肪酸、甘油及一些小分子,空间结构较简单,B不符合题意;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有20种,并且空间结构复杂,C符合题意;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糖,空间结构也较简单,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蛋白质的结构最复杂,所以蛋白质的免疫原性最强。
2.按照现代免疫概念划分,下列物质不属于抗原的是( )A.由外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B.自身的异常细胞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D.因强烈击打体表而破裂的红细胞
【解析】选C。由外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自身的异常细胞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是正常细胞,不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因强烈击打体表而破裂的红细胞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
知识点二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1.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特别提醒】免疫活性物质的两个认识误区(1)免疫活性物质有的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有的则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2)人体外分泌液中的杀菌物质不属于第二道防线。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不属于体液,而属于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在免疫系统中属于第一道防线。
【思考探究】(1)生活中很多动物都有舔舐伤口的习惯,可加速伤口愈合,结合所学知识,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科学思维、社会责任)提示:动物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能杀死细菌,促进伤口愈合。
(2)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说说皮肤在免疫系统中的主要作用。(生命观念、社会责任)提示:①人体皮肤及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②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不能阻挡病原体入侵。
【典例示范】人体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守护卫士,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B.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解析】选C。“脊髓”应属于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而不是免疫器官,“骨髓”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C正确;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D错误。
【审答误区】本题常见错因如下:(1)不能熟练记忆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①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均属于免疫器官;②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颗粒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其中颗粒细胞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2)不知道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HIV可以破坏T细胞,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通常都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类题精炼】1.免疫系统组成的完整叙述是( )A.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B.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抗体、抗原D.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选D。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2.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解析】选D。人的皮肤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烧伤后,病原体容易入侵,A项正确;细胞间的识别依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不同的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不同,如果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排异反应主要是效应T细胞与异体细胞结合并将异体细胞裂解,故B、C项正确,D项错误。
1. 如图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 LPS 刺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升高。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炎症反应。
请回答问题:(1)最新的研究显示巨噬细胞的来源至少有三个,来源于卵黄囊、来自胎儿单核细胞和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吞噬凋亡细胞,从而避免因凋亡产生炎症物质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巨噬细胞的作用是在免疫过程中参与抗原呈递B.由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的原因是基因的突变C.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D.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2)细菌或细菌脂多糖 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TLR4的本质是__________。 (3)该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菌,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__________。
【解析】(1)巨噬细胞的作用是在免疫过程中参与抗原呈递,A正确;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包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D正确。(2)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 TLR4的本质是受体蛋白。(3)该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菌,该过程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细胞凋亡。答案:(1)B (2)抗原 受体蛋白(糖蛋白、蛋白质)(3)非特异性 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
2.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RNA,很容易发生变异。此病毒目前已感染世界很多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营寄生生活B.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C.是一种单细胞生物D.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
(2)这类病毒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进入细胞内。 (3)某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并痊愈,此人一段时间后再次接触此病毒,很可能会再次感染,原因是什么?
【解析】(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等特性,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2)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的只有其RNA。(3)RNA病毒不稳定,容易变异,某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并痊愈,此人在短时间内再次接触此病毒,可能再次感染,原因是病毒可能已经变异,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对其不起作用。
答案: (1)C (2)不会 (3)病毒可能已经变异(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对其不起作用)。
2021学年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课文课件ppt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聚焦概念,NO1,关键能力·突破重难,NO2,应用创新·提升素养,NO3,课堂检测·巩固素能,NO4,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素养定位,读教材相信我能行,攻难点让我更出色,细胞识别,蛋白质,MHC,监控并清除,思维点拨,2分类及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