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2(第三、四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2(第三、四章)含答案,共19页。
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三、四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D [盐酸为一类化学物质,其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这个调节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2.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B.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D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B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以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C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D错误。 ]
3.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丙酮酸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 )
A.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肥胖
B.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肥胖
C.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消瘦
D.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消瘦
D [丙酮酸大量分解时,可释放大量能量,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丙酮酸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此时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因此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有机物分解旺盛,虽然消耗大量食物但身体消瘦,体表比健康人的暖。]
4.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B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可注射。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皮下注射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错误;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胰液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D正确。]
5.研究人员只用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B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用某种植物种子饲喂的小鼠,其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这说明饲喂的食物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选项B推测合理。]
6.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
B.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D.如果细胞1是胰岛β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C [该题图表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为激素调节,A项错误;细胞1分泌的可能是蛋白质类激素,也可能是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还可能是固醇类激素,B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C项正确;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和全身所有细胞,D项错误。]
7.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途径①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β细胞
B.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D.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A [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β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C错误;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8.(2020·1月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
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A [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分解,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A。]
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做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此时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即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因此仅有化学信号,A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激素可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但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一些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神经调节,只有体液调节,D错误。]
10.血糖生成指数(GI)能反映不同食物升血糖能力的大小,它是指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50 g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内造成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经常性高GI饮食不仅容易肥胖,而且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下表为主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下列有关饮食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食物
GI
食物
GI
食物
GI
大米饭
83
大米粥(熬煮1小时)
102
西瓜
72
糙米饭
70
大米粥(熬煮30分钟)
69
香蕉
55
黑米饭
55
大米粥(熬煮15分钟)
55
苹果
38
A.据表可知,食物GI的大小受食材理化性质、加工精细度和含糖量影响
B.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决定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高低决定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C.胰岛素降低血糖是通过促进全身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抑制其他物质转化为糖来实现的
D.大量高GI饮食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偏大,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肥胖
B [据表数据分析可知,食物GI的大小受食材理化性质、加工精细度和含糖量影响,A正确;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决定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高低决定于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过程,B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是通过促进全身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抑制其他物质转化为糖来实现的,C正确;大量高GI饮食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偏大,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肥胖,D正确。]
11.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
B.H+/K+ATP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
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
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
B [分析图示可知,食物和组织胺均能刺激胃上皮细胞,并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A正确;H+/K+ATP酶将H+泵到胃液中,胃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嵴,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C正确;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灼热,D正确。]
12.(2021·1月浙江选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 [A、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C、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D。]
1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B [巨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A错误;巨噬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它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B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
14.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β细胞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加强免疫功能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A [由题图可知,图示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浆细胞)的有β细胞和记忆细胞;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β细胞增殖、分化;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如损伤细胞;细胞乙为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15.人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β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e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
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Te和Th中编码CD8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
D.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
C [Te和Th均属于免疫细胞,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正确;糖蛋白CD8位于Te细胞膜表面,而Th细胞膜表面没有CD8,因此Te中编码CD8的基因正常表达并发挥免疫功能,但Th中编码CD8的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β细胞的增殖,说明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D正确。]
16.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C.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4层膜
D.只有3种细胞器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等过程有关
B [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A错误;由图可知,①表示巨噬细胞,图示过程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然后分解、消化并与MHC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呈递到细胞表面,最后被②上的受体识别,因此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B正确;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通过囊泡以胞吐方式呈递到细胞表面,因而共穿过0层膜,C错误;MHCⅡ分子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需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同时需线粒体提供能量,D错误。]
17.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内的基因数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数是相同的
B.记忆β细胞受到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C.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D.β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
C [浆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而抗体的产生具有特异性,因此每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数不同,A错误;记忆β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释放抗原,C正确;浆细胞不识别抗原,遇到抗原刺激后不会增殖,D错误。]
18.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下图是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巨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为病原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分子
C [巨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而题图中显示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故A错误;病原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B错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没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故C正确;T细胞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来识别抗原,而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D错误。]
19.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引起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B.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HIV侵入初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免疫调节
D.HIV病毒侵入辅助性T细胞,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B [HIV病毒侵入辅助性T细胞,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A、D正确;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ATP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HIV侵入初期,机体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
20.(2021·1月浙江选考)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B [A、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通过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的相关抗体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用于免疫预防,而不能用于免疫治疗,B错误;C、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并可进一步使其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B。]
21.下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C [抗体甲的产生量与疫苗乙无关,因此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后,抗体甲产生量不会增加,A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体内产生大量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因为记忆细胞的存在,同种疫苗追加第二剂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C正确;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大量增生,而不是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D错误。]
22.Xlinked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缺失体液,没有T细胞,浆细胞数量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此类疾病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缺陷,则属于人类遗传病
B.患者的β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C.患者体液中含有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
D.患者的β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大部分形成记忆β细胞
D [Xlinked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是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的人类遗传病,A正确;β细胞属于淋巴细胞的范畴,淋巴细胞可以位于淋巴、血浆中,B正确;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而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体液的范畴,C正确;β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β细胞,D错误。]
23.(2020·7月浙江选考)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可复制出子代HIV继续侵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
B.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过程会形成磷酸二酯键
C.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形成DNA分子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D.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
D [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A正确;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分子的过程中会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HIV是RNA病毒,需要逆转录过程形成DNA,所以需要逆转录酶,C正确;在辅助性T细胞内,HIV的单链RNA逆转录形成双链DNA,双链DNA进入细胞核,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D。]
24.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烈性传染病。某养殖户为预防牛口蹄疫,定期给牛肌肉注射疫苗制剂(灭活的口蹄疫病毒+矿物油佐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给牛注射疫苗时,牛产生痛觉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注射疫苗后,机体会依次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给注射过疫苗的牛再接种口蹄疫病毒弱毒株,牛不可能患病
D.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免疫能力的牛体内有记忆β细胞,可能没有记忆T细胞
D [牛产生痛觉的感受器位于皮肤,A错误;病毒侵入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体液免疫作用于侵入内环境中的病毒,通过阻止其传播而发挥免疫效应,当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发挥免疫效应,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抗原再由体液免疫清除,B错误;注射灭活病毒疫苗制剂对机体的刺激时间较短,机体免疫力较低,给注射过疫苗的牛再接种口蹄疫病毒弱毒株,牛可能患病,C错误;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免疫能力的牛体内有记忆β细胞,可能没有记忆T细胞,D正确。]
25.(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血清疗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该疗法主要是利用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浆输入到重症患者体内。“血清疗法”的免疫学原理是利用康复期患者血浆中的( )
A.抗原,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B.抗体,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淋巴细胞
C.特异性抗体,帮助重症患者对抗病毒
D.淋巴因子,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C [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中含有能与病原体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二者结合后往往能形成细胞团或者沉淀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达到治疗的目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个,共50分)
26.(10分)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据图回答:
(1)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 ]________;物质d是________;从图中可看出,激素①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激素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若激素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则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丙。
(3)细胞质受体、细胞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应是________。
(4)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结构乙的分泌活动,该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若激素②是肾上腺素,其作用于肝细胞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的甲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既可以分泌激素又可以传导神经冲动,图中的a为促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激素,c为DNA,d为mRNA,e为蛋白质,从图可以看出激素①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通过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来影响生物的性状。(2)从图可以看出激素①通过自由扩散(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如果激素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则b代表促甲状腺激素;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通过垂体再间接影响甲状腺,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3)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4)结构甲(下丘脑)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乙的分泌活动,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若激素②为肾上腺素,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 (1)甲 下丘脑 mRNA 基因的表达 (2)自由扩散(被动转运) 促甲状腺激素 不能 (3)糖蛋白 (4)神经递质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27.(10分)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的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上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________,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__。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________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________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________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的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解析]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综上分析,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①分析图示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所以恒温动物心脏组织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说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②制备的基因工程小鼠的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因此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细胞,导致心脏细胞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而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证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③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A组不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即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B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会比A组弱。
[答案] (1)神经—体液 (2)①低 高 ②甲状腺激素 抑制 ③B
28.(10分)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的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Kp通过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器官A是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3)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 d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Kp10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解析] (1)由题干“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Kp由核糖体合成,由图可知其靶器官应为GnRH神经元,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2)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1的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进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过程②对Kp神经元2释放Kp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启动过程②可使Kp释放量增加,使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进而促进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排卵日期是相同的,都是42 d,故KP-10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由图可知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增强。(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答案] (1)核糖体 C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的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
29.(10分)利用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________细胞内________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
(2)抗体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A组处理:注射抗原。
B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天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__________________(填“含同种抗原的血液”或“不含抗原的血液”)。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β细胞表面存在________,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β细胞结合,从而抑制β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机制。
[解析]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巨噬细胞内溶酶体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2)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A组处理:注射抗原。B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天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不含抗原的血液,目的是降低血浆中的抗体浓度。据实验结果可知,B组抗体浓度先降低,后升高,故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β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受体,抗体浓度较高时可以与β细胞结合,从而抑制β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 (1)特异性免疫反应 巨噬 溶酶体 浆细胞和记忆 (2)血浆 不含抗原的血液 抗体受体 负反馈
30.(10分)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 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图2 实验一结果图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1中B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与A组注射细菌X形成对照。(2)由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说明该细菌寄生在细胞内。(3)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的,因此注射细菌X后获得的免疫只是针对细菌X,Ⅰ~Ⅳ小鼠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前都必须先注射细菌X。从实验一结果图可知,注射T细胞与血清是在感染的后一天,也就是注射细菌X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分析图3曲线,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若用体外实验验证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包括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这样才能含有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还应有该物质活化的对象巨噬细胞,该细胞之前应未被活化,故应选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该巨噬细胞是否被活化,需通过接种细菌X来检测,可见该实验中应该选择的材料是a、d与f。(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
[答案] (1)对照 (2)相同 抗体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
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三、四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D [盐酸为一类化学物质,其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这个调节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2.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B.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D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B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以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C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D错误。 ]
3.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丙酮酸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 )
A.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肥胖
B.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肥胖
C.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消瘦
D.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消瘦
D [丙酮酸大量分解时,可释放大量能量,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丙酮酸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此时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因此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有机物分解旺盛,虽然消耗大量食物但身体消瘦,体表比健康人的暖。]
4.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B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可注射。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皮下注射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错误;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胰液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D正确。]
5.研究人员只用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B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用某种植物种子饲喂的小鼠,其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这说明饲喂的食物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选项B推测合理。]
6.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
B.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D.如果细胞1是胰岛β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C [该题图表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为激素调节,A项错误;细胞1分泌的可能是蛋白质类激素,也可能是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还可能是固醇类激素,B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C项正确;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和全身所有细胞,D项错误。]
7.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途径①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β细胞
B.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D.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A [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β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C错误;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8.(2020·1月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
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A [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分解,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A。]
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做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此时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即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因此仅有化学信号,A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激素可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但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一些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神经调节,只有体液调节,D错误。]
10.血糖生成指数(GI)能反映不同食物升血糖能力的大小,它是指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50 g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内造成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经常性高GI饮食不仅容易肥胖,而且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下表为主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下列有关饮食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食物
GI
食物
GI
食物
GI
大米饭
83
大米粥(熬煮1小时)
102
西瓜
72
糙米饭
70
大米粥(熬煮30分钟)
69
香蕉
55
黑米饭
55
大米粥(熬煮15分钟)
55
苹果
38
A.据表可知,食物GI的大小受食材理化性质、加工精细度和含糖量影响
B.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决定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高低决定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C.胰岛素降低血糖是通过促进全身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抑制其他物质转化为糖来实现的
D.大量高GI饮食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偏大,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肥胖
B [据表数据分析可知,食物GI的大小受食材理化性质、加工精细度和含糖量影响,A正确;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决定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高低决定于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过程,B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是通过促进全身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抑制其他物质转化为糖来实现的,C正确;大量高GI饮食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偏大,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肥胖,D正确。]
11.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
B.H+/K+ATP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
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
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
B [分析图示可知,食物和组织胺均能刺激胃上皮细胞,并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A正确;H+/K+ATP酶将H+泵到胃液中,胃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嵴,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C正确;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灼热,D正确。]
12.(2021·1月浙江选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 [A、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C、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D。]
1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B [巨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A错误;巨噬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它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B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
14.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β细胞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加强免疫功能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A [由题图可知,图示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浆细胞)的有β细胞和记忆细胞;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β细胞增殖、分化;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如损伤细胞;细胞乙为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15.人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β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e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
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Te和Th中编码CD8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
D.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
C [Te和Th均属于免疫细胞,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正确;糖蛋白CD8位于Te细胞膜表面,而Th细胞膜表面没有CD8,因此Te中编码CD8的基因正常表达并发挥免疫功能,但Th中编码CD8的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β细胞的增殖,说明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D正确。]
16.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C.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4层膜
D.只有3种细胞器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等过程有关
B [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A错误;由图可知,①表示巨噬细胞,图示过程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然后分解、消化并与MHC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呈递到细胞表面,最后被②上的受体识别,因此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B正确;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通过囊泡以胞吐方式呈递到细胞表面,因而共穿过0层膜,C错误;MHCⅡ分子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需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同时需线粒体提供能量,D错误。]
17.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内的基因数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数是相同的
B.记忆β细胞受到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C.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D.β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
C [浆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而抗体的产生具有特异性,因此每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数不同,A错误;记忆β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释放抗原,C正确;浆细胞不识别抗原,遇到抗原刺激后不会增殖,D错误。]
18.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下图是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巨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为病原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分子
C [巨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而题图中显示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故A错误;病原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B错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没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故C正确;T细胞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来识别抗原,而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D错误。]
19.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引起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B.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HIV侵入初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免疫调节
D.HIV病毒侵入辅助性T细胞,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B [HIV病毒侵入辅助性T细胞,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A、D正确;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ATP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HIV侵入初期,机体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
20.(2021·1月浙江选考)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B [A、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通过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的相关抗体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用于免疫预防,而不能用于免疫治疗,B错误;C、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并可进一步使其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B。]
21.下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C [抗体甲的产生量与疫苗乙无关,因此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后,抗体甲产生量不会增加,A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体内产生大量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因为记忆细胞的存在,同种疫苗追加第二剂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C正确;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大量增生,而不是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D错误。]
22.Xlinked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缺失体液,没有T细胞,浆细胞数量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此类疾病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缺陷,则属于人类遗传病
B.患者的β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C.患者体液中含有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
D.患者的β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大部分形成记忆β细胞
D [Xlinked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是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的人类遗传病,A正确;β细胞属于淋巴细胞的范畴,淋巴细胞可以位于淋巴、血浆中,B正确;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而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体液的范畴,C正确;β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β细胞,D错误。]
23.(2020·7月浙江选考)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可复制出子代HIV继续侵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
B.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过程会形成磷酸二酯键
C.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形成DNA分子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D.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
D [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A正确;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分子的过程中会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HIV是RNA病毒,需要逆转录过程形成DNA,所以需要逆转录酶,C正确;在辅助性T细胞内,HIV的单链RNA逆转录形成双链DNA,双链DNA进入细胞核,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D。]
24.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烈性传染病。某养殖户为预防牛口蹄疫,定期给牛肌肉注射疫苗制剂(灭活的口蹄疫病毒+矿物油佐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给牛注射疫苗时,牛产生痛觉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注射疫苗后,机体会依次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给注射过疫苗的牛再接种口蹄疫病毒弱毒株,牛不可能患病
D.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免疫能力的牛体内有记忆β细胞,可能没有记忆T细胞
D [牛产生痛觉的感受器位于皮肤,A错误;病毒侵入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体液免疫作用于侵入内环境中的病毒,通过阻止其传播而发挥免疫效应,当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发挥免疫效应,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抗原再由体液免疫清除,B错误;注射灭活病毒疫苗制剂对机体的刺激时间较短,机体免疫力较低,给注射过疫苗的牛再接种口蹄疫病毒弱毒株,牛可能患病,C错误;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免疫能力的牛体内有记忆β细胞,可能没有记忆T细胞,D正确。]
25.(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血清疗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该疗法主要是利用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浆输入到重症患者体内。“血清疗法”的免疫学原理是利用康复期患者血浆中的( )
A.抗原,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B.抗体,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淋巴细胞
C.特异性抗体,帮助重症患者对抗病毒
D.淋巴因子,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C [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中含有能与病原体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二者结合后往往能形成细胞团或者沉淀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达到治疗的目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个,共50分)
26.(10分)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据图回答:
(1)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 ]________;物质d是________;从图中可看出,激素①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激素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若激素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则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丙。
(3)细胞质受体、细胞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应是________。
(4)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结构乙的分泌活动,该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若激素②是肾上腺素,其作用于肝细胞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的甲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既可以分泌激素又可以传导神经冲动,图中的a为促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激素,c为DNA,d为mRNA,e为蛋白质,从图可以看出激素①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通过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来影响生物的性状。(2)从图可以看出激素①通过自由扩散(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如果激素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则b代表促甲状腺激素;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通过垂体再间接影响甲状腺,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3)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4)结构甲(下丘脑)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乙的分泌活动,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若激素②为肾上腺素,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 (1)甲 下丘脑 mRNA 基因的表达 (2)自由扩散(被动转运) 促甲状腺激素 不能 (3)糖蛋白 (4)神经递质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27.(10分)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的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上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________,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__。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________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________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________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的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解析]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综上分析,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①分析图示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所以恒温动物心脏组织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说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②制备的基因工程小鼠的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因此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细胞,导致心脏细胞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而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证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③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A组不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即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B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会比A组弱。
[答案] (1)神经—体液 (2)①低 高 ②甲状腺激素 抑制 ③B
28.(10分)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的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Kp通过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器官A是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3)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 d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Kp10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解析] (1)由题干“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Kp由核糖体合成,由图可知其靶器官应为GnRH神经元,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2)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1的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进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过程②对Kp神经元2释放Kp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启动过程②可使Kp释放量增加,使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进而促进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排卵日期是相同的,都是42 d,故KP-10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由图可知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增强。(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答案] (1)核糖体 C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的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
29.(10分)利用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________细胞内________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
(2)抗体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A组处理:注射抗原。
B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天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__________________(填“含同种抗原的血液”或“不含抗原的血液”)。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β细胞表面存在________,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β细胞结合,从而抑制β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机制。
[解析]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巨噬细胞内溶酶体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2)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A组处理:注射抗原。B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天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不含抗原的血液,目的是降低血浆中的抗体浓度。据实验结果可知,B组抗体浓度先降低,后升高,故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β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受体,抗体浓度较高时可以与β细胞结合,从而抑制β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 (1)特异性免疫反应 巨噬 溶酶体 浆细胞和记忆 (2)血浆 不含抗原的血液 抗体受体 负反馈
30.(10分)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 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图2 实验一结果图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1中B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与A组注射细菌X形成对照。(2)由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说明该细菌寄生在细胞内。(3)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的,因此注射细菌X后获得的免疫只是针对细菌X,Ⅰ~Ⅳ小鼠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前都必须先注射细菌X。从实验一结果图可知,注射T细胞与血清是在感染的后一天,也就是注射细菌X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分析图3曲线,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若用体外实验验证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包括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这样才能含有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还应有该物质活化的对象巨噬细胞,该细胞之前应未被活化,故应选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该巨噬细胞是否被活化,需通过接种细菌X来检测,可见该实验中应该选择的材料是a、d与f。(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
[答案] (1)对照 (2)相同 抗体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