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一节 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4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 课后习题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试卷 3 次下载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的气体、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2.血细胞、肌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肌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淋巴中。
3.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
B.①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
C.②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
D.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答案D
解析图中①~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内环境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细胞外液,A项正确;血浆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B项正确;组织液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C项正确;氧气可从血浆扩散到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低于血浆,D项错误。
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 mL,B项错误;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C、D两项错误。
5.癌症晚期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机体摄入水量过多
B.代谢缓慢而导致营养过剩
C.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渗出到组织液中的水增加
D.组织液中的水大量渗入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膨胀
答案C
解析由于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血浆蛋白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渗出到组织液中的水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6.比较淋巴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淋巴中无蛋白质
B.淋巴和血浆中的蛋白质一样多
C.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D.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答案D
解析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7.下列各项中,对内环境渗透压稳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蛋白质B.O2和CO2
C.Na+、Cl-和HCO3-D.葡萄糖
答案C
8.下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
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C.C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B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
解析结构2是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B)和组织液(C),A项正确;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血浆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B项正确;C中的物质回流时大部分进入血浆,小部分成为淋巴,C项错误;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项正确。
9.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的温度和pH是细胞中各种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内环境中,不可能含有尿素、尿酸等有害物质
D.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答案C
解析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和pH是细胞中各种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A项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项正确;相对稳定状态的内环境中含有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C项错误;血糖浓度和血氧含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D项正确。
10.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血浆蛋白 ④Na+ ⑤K+
⑥载体蛋白 ⑦胃蛋白酶 ⑧尿素
A.①④⑤⑥⑧B.②③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⑧D.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①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⑤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细胞外液中也有,是内环境的成分;⑥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⑦胃蛋白酶产生后分泌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⑧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1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均属于内环境
B.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仅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答案B
解析④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项错误;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从血浆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即②→③→④,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C项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D项错误。
12.关于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B.饭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
C.人体处于稳态时,组织液渗入血浆和淋巴的量相等
D.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子稳定时,人体就不会患病
答案A
解析细胞不断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项正确;饭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机体会分泌相应激素降低血糖,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不会使红细胞失水皱缩,B项错误;当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多于进入淋巴的量,C项错误;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子都处于稳态时,人体可能患病,如遗传病,D项错误。
13.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渗透压下降B.细胞代谢紊乱
C.酶促反应速率加快D.糖尿病
答案B
解析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A项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C项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项错误。
14.当肌肉细胞缺氧时产生的物质、血浆pH的变化及需要的缓冲物质依次是( )
A.CO2、迅速降低、NaHCO3
B.CO2、基本不变、H2CO3
C.乳酸、迅速降低、NaHCO3
D.乳酸、基本不变、NaHCO3
答案D
解析肌肉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被NaHCO3和其他碱性物质中和,使血浆pH保持稳定。
15.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l/L的HCl和0.1 m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上清液中含蛋白质,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项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项错误;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项错误;分析图2可知,分别滴加0.1 ml/L的HCl和0.1 m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项正确。
16.某校学生参加“远足踏春”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磨炼了意志。但长时间行走可能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D
解析水泡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血管和淋巴管,而使水泡消失。
17.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O2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浆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O2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O2,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O2含量相对较低,而CO2的情况与之相反,A项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项正确;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项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项正确。
18.近年来,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等高原反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原反应可能还包括呼吸、心跳加速
B.因高原反应出现水肿时,组织液增多
C.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
D.高原反应的产生可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有关
答案C
解析高原反应是O2供应不足导致的,机体会通过提高呼吸、心跳频率,促进对O2的吸收和运输,A项正确;发生水肿时,水分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多,B项正确;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外界环境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而不是机体丧失了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C项错误;高原缺O2条件下,机体可能进行更强的无氧呼吸,从而产生更多的乳酸,引起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不适的生理反应,D项正确。
19.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组织细胞是代谢的场所,在代谢中不断消耗O2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CO2。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的O2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又来自血浆。O2扩散的方向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O2浓度的大小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20.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体液增加的刺激,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系统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从尿中排出。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盐从尿中排出使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
B.液体静压丧失,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使人腿部变细(鸟腿现象)
C.盐从尿中排出时会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内环境稳态只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就能维持
答案D
解析水盐从尿中排出破坏渗透压的稳定,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A项正确;失重时液体静压丧失,腿部体液会转移到人身体上部,导致宇航员出现鸟腿现象(腿部变细),B项正确;盐随尿液排出时会带走部分水分,可能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项正确;内环境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项错误。
21.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答案C
解析细胞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总称,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发挥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稳态被破坏后,温度和pH等条件的改变,使酶促反应受到影响,从而使细胞代谢紊乱。
22.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错误的是( )
A.①氨基酸B.②尿素
C.③水D.④红细胞
答案D
解析氨基酸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A项正确;尿素为小分子代谢废物,可以从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B项正确;组织液中的一部分物质包括水在内,可以被毛细淋巴管吸收,C项正确;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D项错误。
23.高等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⑦
B.⑦→⑥→⑤→③→②→①
C.⑦→⑥→③→②→①
D.①→②→③→⑤→⑦
答案C
解析高等动物都是通过摄取食物从体外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摄取后首先进入消化系统进行消化,消化成小分子后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最后再进入组织液被组织细胞吸收,C项正确。
24.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因子的稳定不变
C.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D.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只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答案C
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麦芽糖在人体消化道被水解成葡萄糖,才会进入内环境,A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B项错误。内环境pH的稳定与缓冲物质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C项正确。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参与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D项错误。
25.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毛细血管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流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①可引起组织水肿;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②可引起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组织液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③可引起组织水肿;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④可引起组织水肿;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⑤可引起组织水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下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B、C、D各代表下面哪一类体液? 为血浆; 为组织液; 为细胞内液。
(2)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 。最后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含有 等物质。
答案(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NaHCO3、H2CO3
27.(14分)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a、b、c代表的系统分别是 、 、 。
(2)图甲表明:细胞必须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依赖于 调节机制来实现。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 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乙中[ ] 的液体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5)图乙中,B为内环境成分中的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B后,会使B pH略有 ,但乳酸可以与B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使B的pH维持相对稳定,这主要与缓冲对 有关。
答案(1)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2)内环境 (3)神经-体液-免疫 (4)蛋白质 A 组织液 (5)血浆 降低 H2CO3和NaHCO3
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通过系统a与外界完成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通过系统b养料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通过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c是泌尿系统。(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导致由血浆渗透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加,引起图乙中[A]组织液的液体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5)图乙中,B为内环境成分中的血浆,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使血浆pH略有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这主要与缓冲对H2CO3和NaHCO3有关。
28.(12分)下图是某人的某组织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 h内禁食,其原因是 。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 。
(3)图中的 (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
(4)血清中葡萄糖存在于图中的 (填序号),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 层磷脂分子。
(5)如果图示为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答案(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相对稳定状态 (3)①③④ (4)④ 6 (5)O2和营养物质等 (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1)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状态。(3)图中①为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4)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所以血清中葡萄糖存在于图中的④所示的血浆中。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②利用,则至少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组织细胞膜,共计3层细胞膜,每一层细胞膜都是由1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因此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5)如果图示为人的肌肉组织,则随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9.(10分)下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 。
(2)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 两方面来反映。
(3)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血浆中的 (填“NaHCO3”或“H2CO3”)可以中和其酸性,并最终形成CO2和H2O排出体外。
(4)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取适量血液。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
⑤预期结果
x、y处的结果分别是 。
答案(1)①③
(2)化学成分及含量
(3)NaHCO3
(4)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体积变大、维持正常形态(体积不变)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①③为淋巴的形成及回流。淋巴只能来自组织液,回流至血浆,此过程是单向的,因此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2)健康人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及含量均处于动态平衡中,而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来反映。(3)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乳酸进入血浆中,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排出体外。(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为患者输液治疗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原因,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知:步骤④应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⑤预期结果:质量分数为0.7%的NaCl溶液为低渗溶液,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红细胞吸水膨胀,所以x处结果为体积变大;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与红细胞的渗透压相等,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因此y处结果为维持正常形态(体积不变)。
试管
NaCl溶液浓度/%
红细胞形态
1
0.5
体积变大,或涨破
2
0.7
x
3
0.9
y
4
1.1
体积缩小
5
1.3
体积缩小,皱缩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体液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体液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道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浙科版 (2019)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浙科版 (2019)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