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36681/0-17227613663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36681/0-17227613664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36681/0-17227613664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 3.805cmB. 3.81cmC. 3.83cmD. 3.80cm
2.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m
B. 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mm
C.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m
D.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 cm
3.如图所示,正确使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 B. C. D.
4.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
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 20sB. 3.2minC. 200sD. 180s
6.“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50cm
B. 课间操的时间约为20min
C. 教室门框的高度约500mm
D.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min
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管状工件的管壁厚,则该工件管壁的厚度是( )
A. 5.0mm
B. 4.50mm
C. 19.0mm
D. 24.00mm
8.如图所示,用密绕法测铜丝的直径,共测三次,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下列不 是产生误差的原因的是( )
A.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D.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9.四位同学在用较厚的木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他们的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54cm、12.36cm、12.35cm、12.3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2.35cmB. 12.34cmC. 12.353cmD. 12.36cm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1.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 cm、17.57 cm、17.56 cm、17.57 cm,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13.甲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乙图示方法测量一枚“5角”硬币的直径,测得的直径是______cm.
14.图1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2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在如图所示的钟表面板上画出时间为10:30的钟表指针位置。
16.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cm.图2中钟表所指的时间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7.如图所示:
(1)使用刻度尺前,要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______。
(2)在测物体的长度时,按照图中读数得出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铅笔的实际长度应为______cm。
(3)测量一根正常状态下的皮筋的长度,小红用力拉扯皮筋,刻度尺读数为3.70cm,皮筋的实际长度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3.70cm。
18.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d的表达式是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9.小辉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一块泡沫塑料板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5.80cm、15.82cm、15.81cm、15.782cm、15.85cm。
(1)请写出他测量错误的数据,并说明理由;
(2)泡沫塑料板的长度应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
20.王伟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几次测出水笔的长度分别是15.81cm、15.80cm、15.28cm、15.79cm、15.82cm。
上面测量数据中有一个是明显错误的:
(1)请你找出来并剔除;
(2)求出平均值(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解答】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9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3.80cm+3.79cm+3.81cm+3.82cm4≈3.81cm。
注意,从读数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也需要四舍五入到0.01cm。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一端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刻度尺使用和读数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解答】
由题图知,甲刻度尺1个小格代表的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位于甲刻度尺的10.0cm处,右端位于11.4cm处,所以木块的长度为11.4cm−10.0cm=1.4cm,但木块没有与有刻度的一边靠近,此测量方法不正确;木块左端位于乙刻度尺的4.00cm处,右端位于5.40cm处,所以木块的长度为5.40cm−4.00cm=1.40cm,且此测量方法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放置倾斜,故B错误;
C、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没有对齐,故C错误;
D、刻度尺放置时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从0刻度线量起,故D正确。
故选:D。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刻度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4.【答案】B
【解析】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B正确,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B。
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
5.【答案】C
【解析】解: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
故选:C。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方法,注意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
6.【答案】B
【解析】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小学课间活动的时间一般是20min~30min。故B符合实际;
C、老师的身高约170cm,教室门框的高度略高于此数值,在200cm=2000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7.【答案】A
【解析】解:刻度尺1大格为1cm,分度值为1mm,某管状工件外壁左侧对应的刻度为6.0mm,外壁右侧对应的刻度为24.0mm,外壁的长度为:
L1=24.0mm−6.0mm=18.0mm;
该工件管壁内壁左侧对应的刻度为11.0mm,内壁右侧对应的刻度为19.0mm,内壁的长度为:
L2=19.0mm−11.0mm=8.0mm;
两个管壁厚为:D=L1−L2=18.0mm−8.0mm=10.0mm,
该工件管壁的厚度是:d=D2=10.0mm2=5.0mm,只有A正确。
(本题也可根据排除法确定正确答案:因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mm的下一位,选项B、D错误,C明显不符合题意,只有正确。)
故选:A。
刻度尺1大格为1cm,分度值为mm,测量时要有估计值,为提高测量准确程度,用外壁对应的长度减去内壁的长度,根据差值的二分之一即为管壁的厚度。
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注意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本题同时考查了判断误差来源,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或测量时人的因素造成的,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消除。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
【解答】
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
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C符合题意;
D.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由于木质刻度尺较厚,刻度应该紧贴木块,A错误;
B.测量木块的长度,刻度尺应该与木块平行放置,B错误;
C.木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C错误;
D.木质刻度尺的刻度紧贴木块,并且平行放置、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从4次测量结果看,数据12.54cm的准确值与其他不同,是错误的数据,应去掉;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L=12.36cm+12.35cm+12.36cm3≈12.36cm
故选D。
11.【答案】17.57 1mm
【解析】解:(1)将四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17.58cm+17.57cm+17.56cm+17.57cm4=17.57cm;
(2)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所以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故答案为:17.57cm;1mm。
(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为了减少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是不管对同一物体测量多少次,准确值是不会变的,改变的是估计值,在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的测量结果;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
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故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注意取平均值时,若除不尽,保留的小数要与测量值小数位数相同。
12.【答案】B; 1.40。
【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解答】
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40cm,物体的长度L=1.40cm。
故答案为:B; 1.40。
13.【答案】337.5 2.11−2.15
【解析】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
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硬币的直径是4.12cm−2.00cm=2.12cm.
14.【答案】3.10;7.2
【解析】解:
(1)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刻度线垂直,铅笔左侧与12.00cm对齐,右侧与15.1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15.10cm−12.00cm=3.10cm;
(2)图2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铅笔的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2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7.2cm。
故答案为:3.10;7.2。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5.【答案】解:时针在“10”和“11”正中间。分针在“6”上,时针比分针短且粗,如下图所示:
【解析】10:30时,时针在“10”和“11”中间,分针在“6”上。
本题考查了钟表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
16.【答案】1mm;3.40;10点十分30秒
【解析】解:
(1)根据图中显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是5.00cm,终了刻度是8.40cm,物体的长度是8.40cm−5.00cm=3.40cm;
(2)时针一格为1时,分针一格为5分,秒针一格为5秒,故此时的时间为10点十分30秒。
故答案为:1mm;3.40;10点十分30秒。
(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
(2)根据指示读出时,分,秒,确定时间。
此题注意考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要注意记录结果要有估读值;知道时钟测量时间的工具,明确时针,分针,秒针的分度值。
17.【答案】量程 偏大 3.40 小于
【解析】解:(1)刻度尺在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读图可知,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而是斜向前方,因此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的实际长度是3.40cm;
(3)皮筋被拉伸读数要大于实际长度,则实际长度小于刻度尺读数3.70cm。
故答案为:(1)量程;(2)偏大;3.40;(3)小于。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皮筋被拉伸时的长度大于正常状态下的实际长度。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读数,难度不大。
18.【答案】(1)1.55(1.54~1.57均可) (2)d=D2−D12n
【解析】解:
(1)由题图甲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圆的左侧与1.00 cm对齐,右侧对应读数为2.55 cm,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 cm−1.00 cm=1.55cm。
(2)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所以纸带厚度d=D2−D12n。
19.【答案】(1)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而15.782cm对应的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0.01cm,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泡沫塑料板长度的平均值为
L=15.80cm+15.82cm+15.81cm+15.85cm4=15.82cm
【解析】(1)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而15.782cm对应的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0.01cm,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泡沫塑料板长度的平均值为
L=15.80cm+15.82cm+15.81cm+15.85cm4=15.82cm
20.【答案】1)15.28cm;(2)15.81cm
【详解】解:(1)比较 5 次测量结果可以看出, 15.28cm 与其它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水笔长度的平均值为
L=15.81cm+15.80cm+15.79cm+15.82cm4≈15.81cm
答:(1)错误数据为 15.28cm ;
(2)水笔的长度为 15.81cm 。
【解析】1)15.28cm;(2)15.81cm
【详解】解:(1)比较 5 次测量结果可以看出, 15.28cm 与其它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水笔长度的平均值为
L=15.81cm+15.80cm+15.79cm+15.82cm4≈15.81cm
答:(1)错误数据为 15.28cm ;
(2)水笔的长度为 15.81cm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堂检测</a>,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与作图题,简答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