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单元导读和课前预习、课后探究中,希望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文章句子进行细致分析,理解文字背后深藏的含义.本文字词较简单,通俗易懂,但言简义丰,意蕴深厚,通过以三次看花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深受重病折磨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够走出瘫痪的痛苦而小心翼翼帮助儿子的画面,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非常活泼好动,而且心智还尚未成熟,思维相对简单。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是学生生活、心智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教师提问指导、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容,体会文章中母爱的伟大,从而由课文到生活,懂得反思自己平时对母亲的一些行为是否合理,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
【教学思路】
《秋天的怀念》是叙事性散文,本文教学以文章线索为框架,以品味人物细节描写为课堂重要抓手,感受母爱的深沉。第一课时,解题入文,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缕清文章线索;立足第一、二次看花,分析人物细节描写,感受母亲语言、行为等描写的精髓所在;并设置师生接读,以读入情,加深学生对文中母亲对儿子的爱的理解.第二课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情感;立足第三次看花,对环境、“好好儿活”等关键文本进行细致分析;最后补充资料,并联系实际,进行师生分享,加深对文章深层意蕴的理解,真正体会生命的真谛.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人物细节分析,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2、通过代表性事件分析、补充写话,学习选取代表性事件进行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朗读法、提问法、文本细读法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进入课文
问题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通过这个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
预设:(1)为什么是在秋天怀念? (2)秋天怀念的是什么?
(3)
板书:《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今天的课文,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二、细节分析,感知全文
1、教师提问:大家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告诉老师,作者主要是围绕了秋天的什么事情而展开描写的?
预设:文中的线索:三次看花
板书:看花、看花、看花
2、三次看花的提出者有什么变化呢?
预设:前两次是母亲提出来,第三次没有明确指明提出者,是“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
板书:母亲、我、妹妹
3、找出前两次母亲在提出看花时的动作描写,并反复朗读。
PPT展示并进行分析:
第一次看花: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分析:a。从“悄悄地"、“偷偷地”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母亲的行为都是小心翼翼的,母亲为什么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些事情呢?
预设:因为“我”瘫痪后变得喜怒无常。
b。如果把“悄悄地”、“偷偷地”与“悄悄地”删掉,效果会怎么样?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分析:a。分析“扑过来”、“抓住”、“忍住”三个动词的作用。
b.为什么这里写的是“咱娘儿俩",分析“咱娘儿俩"的作用。
预设:暗示下文中提到的母亲的病,为下文做铺垫。
(2)第二次看花: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分析:分析“挡"字的作用,母亲想要“挡住”的是什么呢?
预设:“挡”字体现了母亲深刻的爱意,母亲想挡住的不仅仅是窗外“唰唰啦啦”飘落的树叶,更想挡住的是“我"随着落叶而生出的寻死之心.
②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
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分析:a.“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母亲未说完的话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进行写话.
b。她悄悄地出去后,发生了什么呢?
预设:她悄悄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分析:第一次母亲悄悄出去的时候,她又悄悄回来了,这次为什么母亲再也没回来了呢?
预设:因为“我”答应了母亲的看花请求,她一直担心的事情有了一定进展,所以她适当放松自己的身心,但是病魔早已侵蚀了她的身体,她终究被病魔压倒了。
师生接读,体悟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起头读,“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预设:学生接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2、再次齐读“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要求:深情朗读.
预设:学生接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教师小结:母亲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母亲对“我"的深刻的爱.
思考问题:面对母亲的看花请求,“我"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课时
一、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语:我们上节课留下了一个问题,让我们进行细致探讨.
1、全班齐读课文,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分析。
预设:(1)第一次看花:“我"的态度很强硬,不愿意出门看花。→“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PPT展示:
作者背景: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
(2)第二次看花:“我”答应了母亲的央求。→“什么时候?"
2、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文章“我”与母亲的对话。
要求:带着感情朗读,并读出前后两次的人物心情变化。
二、分析文本,深入探讨
过渡语:经过前两次看花的分析,我们都知道了前两次看花都没有成功,那么第三次看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提问:我们从最后一段中得知,“我”和妹妹最后真正去看了花,在看花的时候,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景物:描写了不同颜色的花正开的浪漫。
作用:借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感受,说明“我"正在慢慢走出了瘫痪的悲伤中。
提问:那文中还有哪个地方也对自然景物进行了描写呢?又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作用:环境代表人的心境,说明那时候的“我”还被困于瘫痪的悲伤中。
PPT展示:
谈谈对文中最后“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提问指导:(1)“我"和妹妹从母亲最后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预设:“我”和妹妹真正明白了“好好儿活"的真谛。
“要好好儿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含义:生命的可贵。
谈谈对前后两句“好好儿活”的理解。
预设:说话人物的转变,体现了生命在不同人中的传递.
5、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课文。
三、补充资料,深入体会
1、补充《我二十一岁那年》的资料,让学生从中找到作者相关事情.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含义的感受。
教师分享相关经验,请有相关经验学生分享。
3、学生个别朗读,再学生齐读。
要求: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4、教师总结:作者不幸的经历让他备受折磨,但是因为有母亲的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拥有再次拥抱希望的可能。
【作业布置】
你最想对文中的谁说一些话,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发挥想象,想象母亲并没有被病魔所打倒,想象一下母子三人看花的景象,可通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呈现.
【板书设计】
第三次
看花
第二次
看花
第一次
看花
母亲 “我”瘫痪 母亲去世
提出
↓ 母亲病重 兄妹看花
没成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507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重点生字,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