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 光源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单元
《光与色彩》
课题
2.光的传播
课时
1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5~6年级 ⑤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
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科学思维
能通过生活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探究实践
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安装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态度责任
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设计实验,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
教师:激光笔、带盖子的透明玻璃仪器、线香、火柴、手电筒、若干张硬卡纸、剪刀、橡皮泥、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等。
学生:1.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光。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预设5分钟)
(一)寻找光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点
出示图片:阳光穿过树叶间隙、云隙、汽车远光灯、打开的激光灯
提问: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分析讨论这些图片,共同特点是都能看见光束,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二、探索:认识光源(预设10分钟)
(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法一:
1.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2.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方法二:
1.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2.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3.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在排队中,怎样能判断队伍是否排齐?
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利用某种特定的事物再现人们在自然或生活中所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一是对比激光束与直线物体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二是用相同的硬卡纸上的小孔的直线排列来印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研讨:没有光会怎样?(预设20分钟)
(三)制作一个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1.科学阅读: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2.做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步骤:
(1)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
(2)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3)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4)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需要更多证据作为支持。该活动就是要动手制作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通过操作与调整这一装置使小孔成像现象显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同时在观察小孔成像过程中理解这一现象的原理。
四、课外拓展:直线传播的运用(预设5分钟)
1.思考:人类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做哪些事?
2.讨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揭示哪些奥秘。
培养的学生对于光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练一练
一、判断题
1.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在水中不是直线传播的。( )
2.光和声音的传播方式一样。( )
3.激光笔发射的光对眼睛有害,一定要避免直视。( )
4.阳光穿过树林照到地上,呈现出的是曲线。( )
5.萤火虫发出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1.集合时,我们每个人都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能迅速排整齐。下列现象与该光学原理不一样的是( )。
A.手影游戏 B.小孔成像
C.海市蜃楼 D.以上都不是
2.树林中看见斑驳的阳光,这一现象说明(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折射现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光在烟雾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
A.曲线 B.直线 C.折线 D.以上都不对
4.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那么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在运动会的射击比赛中,运动员都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来瞄准,这是( )。
A.为了缓解眼部肌肉的疲劳
B.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因为比赛规则只能用一只眼睛瞄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1.B 2.A 3.B 4.C 5.B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课题)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基于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部分,制作一个简单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进一步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
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地位。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一-实验探究一一得出结论一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本节课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本课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物理实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成功演示了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4)本设计的特色和亮点:充分突出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实验由学生参与设计、演示: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注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而且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不仅由教师进行,也由学生进行,突出了交流和评价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师生互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在器材的选择方面,也注重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例如用香制造烟雾,用半截饮料瓶做烟雾罩可以创造烟雾弥漫的情境。而且牛奶、果冻都是来自生活实验效果很好地证明了物理规律。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 化石的奥秘10 用化石作证据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4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单元 化石的奥秘10 用化石作证据精品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活动,游戏活动,验证猜想,化石提供的证据,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6 生物的变异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3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 生物的变异优秀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活动,游戏活动,验证猜想,拓展延伸,总结,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5 生物的遗传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生物的遗传一等奖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活动,游戏活动,验证猜想,拓展延伸,总结,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