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精品同步训练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一万年 B.五千年 C.三千年 D.两千年
2.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 )
A.农业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手工业的产生 D.火的使用
3.灌溉农业为西亚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下列作物中最有可能被原始社会时期的西亚农民种植的是( )
A.大麦 B.水稻 C.甘薯 D.玉米
4、下图为出土于今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木制画“乌尔之旗”。据此可知( )
A.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 B.两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骆马
C.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尚未分离 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艰辛
5.“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
A.采集渔猎 B.磨制石器 C.农业耕作 D.饲养动物
6、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7、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8.《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9、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埃及的土地归法老所有,仅把土地租给占有者;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却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中国曾经推行井田制,名义国有,实质为国王私有;希腊的土地被贵族占有。据此可知( )
A.古代推行土地私有制 B.土地用益权与所有权一致
C.土地制度具有多样性 D.土地多样性导致了政治的多元性
10.希洛人在战争中被斯巴达人征服,在斯巴达城邦中占到多数,而且承担着社会生产的主要任务,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公民权利。这是因为他们( )
A.不能积极参政 B.不属于本邦人 C.集体荣誉感差 D.民主意识不强
11.“玉米是最好的粮食作物。种植业保证了粮食供应,使阿兹特克人不再受狩猎的限制。因此,人们有时间去思考将来的事情。”作者旨在强调( )
A.农业是阿兹特克人生活的基础
B.阿兹特克人是玉米的培育者
C.阿兹特克人不再从事狩猎活动
D.阿兹特克人不关心现实生活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妇女地位的下降 B.私有制的产生
C.自由人和奴隶的区分D.军事首领地位上升
1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但是,他同时也坦承:“至于畜群怎样并且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恩格斯在此给出的只是( )
A.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条件 B.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C.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D.私有制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14.由美洲印第安人培植,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
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
15.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 )
A.遗存物品中发现刀杼、骨梭等
B.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
C.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
D.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
16.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 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 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 )
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 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二、非选择题(17小题16分,18小题12分,共3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伊朗的德黑兰平原以西的山前地带,经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到叙利亚以及约旦的北部和西部呈“新月形”地区。早在公元前8000-公元前6000年,该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在这里种植谷物、饲养家畜。在墨西哥的坦马利帕斯地区,以及瓦哈卡河谷和特瓦坎谷地的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7000年已开始种植玉米,并驯养羊驼。公元前7500-公元前5000年,黄河及长江流域已开始种植小麦、谷子和水稻,并饲养猪、狗、羊等家畜。
材料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原始农业缓慢地向前发展。据粗略估计,新石器时代的人口大致已达5000万。……西亚地区在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出现了简陋的灌溉农业。公元前500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产生了灌溉农业。公元前2500年,印度已普遍种植稻麦。
材料三:农业的形成概括地表现为以下过程:
——摘编自张同铸《世界农业地理总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起源的区域,并归纳其起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关系,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不同等级人拥有不同的田园房屋。
--《浅谈汉谟拉比颁布的土地制度--记不同人对田园房屋买卖的不同问题》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
材料三: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摘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制度分为几类?(6分)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分)
(3)材料三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a href="/ls/tb_c400368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精练</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随堂练习题,共6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为姜寨遗址复原图,史书记载,古代俗语说,《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