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2.花的学校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习作:猜猜他是谁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第1单元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
展开1.认识“诵、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产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精神的愿望。(教学重点)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Ⅰ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都知道圣人孔子吧,今天老师带来孔子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它的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我们面对自己不懂的学问时,该怎样去做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新的一课,去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吧。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2.观察课题,说发现。(这篇课文的题目中多了个“*”)
3.了解略读课文,明确学习要求。
师:这个“*”代表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针对略读课文我们要了解: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
(2)如果有个别字不认识、个别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3)课文正文前有课文提示,据此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这是三年级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Ⅱ 认识生字,初读感知
1.了解故事主人公,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孙中山像)你们知道这位先生是谁吗?(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这篇文章讲的是他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吧。
2.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注意:先读阅读提示。
【设计意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3.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一段 糊里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2)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重点指导:“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后鼻音“诵”等。
(3)学习多音字:背(bèi bēi) 圈(quān juàn juān)
背(bèi)主要意思有:①躯干后部自肩至后腰的部分:背脊、背心;②物体的反面或后面:背面、刀背、手背、背光;③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④违背,违反:背信弃义。等等。
背(bēi)人用背驮东西,引申为负担,承受:背包、背负。
圈(quān)①环形,环形的东西:圆圈、铁圈、圈套、画圈;②周,周遭:跑了一圈儿;③画环形:圈阅、圈点、圈定。
圈(juàn)养家畜等的棚栏:圈舍、圈养、猪圈。
圈(juān)关闭起来,用栅栏等围起来:把鸡圈起来。
4.请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梳理各部分的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吓呆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讲述了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们讲解这段话的意思。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
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2)整合信息,结合课文插图,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的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课文,交流分享读书成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Ⅲ 重点分析,交流新鲜词句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小组交流,说一说学生在“私塾”是怎样学习的。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有新鲜感的词句。
预设1:私塾、先生。
借助插图或查字典知晓意思:“先生”相当于现在的老师。“私塾”指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预设2:“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这样“特别”的读书方式,读起来十分新鲜。(补充旧时私塾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②交流之后,说说在“私塾”读书,感受是怎样的。(枯燥乏味)
③自由读一读,小组交流,说说从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枯燥乏味”。
④联系我们的生活:如果在学校里,老师也每天这样教书,你会有怎样的体会?
(2)面对这种情况,孙中山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①孙中山认为此时的自己是在一个怎样的状态中?(糊里糊涂)
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的学习实际,再次体会孙中山此时的心情。
②他是如何向老师提问的?(壮着胆子)
(3)当同学们听到孙中山的提问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①听到孙中山的提问,同学们是什么反应呢?(吓呆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②想象一下同学们突然吓呆的表情,以及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③从同学们的表现也能看出先生的严厉,那孙中山为何还要壮着胆子提问呢?(因为他想知道这段书的意思)
2.小结:旧时在私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先生的教学形式,真是具有时代特色,与我们现在的上课情景相差甚远。
Ⅳ 交流看法,理解道理
1.默读课文第4~9自然段,和同桌交流对事情的看法。
(1)先生面对孙中山的提问,是如何表现的?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①先生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②为什么先生如此生气?想象一下先生厉声责问的表情。
(2)后来,先生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收起戒尺给大家讲解意思)为什么有此转变?(他感受到了孙中山的求学精神)
(3)孙中山对同学的提问,是怎样解释的?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从孙中山的回答中,你看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勤学好问)
②大声朗读同学和孙中山的对话。
2.小结:孙中山小时候的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孙中山勇敢和勤学好问的精神,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运用结合具体词句,同桌之间展开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思想,感知人物形象。
Ⅴ 总结提升,升华主题
1.回顾全文: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面对私塾中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有了勤学好问的精神,我们在学习时才能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有更多的收获。我们都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2.课堂小结: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何尝不是少年时代勇于担当、敢于质疑的精神的延续呢?这篇课文启示我们要从小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自己人生的主人。
3.当堂检测:建议使用《点拨》小册子的“随堂练”。
4.课后作业:建议完成《典中点》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起因:私塾中先生只让背却不讲,孙中山不懂就问,吓呆同学
勤学好问
(好习惯)
不懂就要问
经过:
先生厉声质问,孙中山熟练背出
先生讲解意思,大家认真听讲
结果: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抓住“壮着胆子”等词理解孙中山大胆质疑的精神;抓住“吓呆”“鸦雀无声”等词理解同学们面对孙中山对先生提问的惊讶、害怕心理;抓住“拿着戒尺”“厉声”体会先生的严厉。通过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懂得了学习要有“不懂就要问”的良好习惯。
不足之处:学生第一次学习略读课文,我没有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外,我以后要尽量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人教部编版不懂就要问优质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不懂就要问优质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导入,初识略读,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结合问题,细读课文,小结拓展,品质传承,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感知,默读课文,了解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