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遗传优质教学设计
展开1.知识与技能
(1)识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的遗传。
(3)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4)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资料、图片掌握性状及性状的传递。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教学难点】
性状的传递。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照片《母与子》,你能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评论:“他简直就是他父亲的翻版。”“她长得太像她的母亲了。”大家想一想,父母是如何把自己的特征传递给孩子的呢?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二、新知导学
(一)性状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叫做“我说你猜”。游戏规则:一个人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动物图像或植物图像,描述这种动物或植物的各种特征,如生活习性、形态结构、行为方式、食性等,其他人根据这名同学的描述,推测这是什么生物。(展示家兔、仙人球等生物的图片)
生:分组做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当中,同学们描述了很多生物的特征,比如:红眼睛、三瓣嘴、长耳朵、圆形、有刺等等。这些特征就是我们在遗传学上所说的性状。那么什么是性状呢?
生:生物体的 形态特征或 生理特征 叫做性状。
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如家兔的毛色、豌豆茎的高度、种子的形态、花的颜色等。
师:看下面这些例子,哪些是生物的性状?哪些不是生物的性状?为什么?(展示图片)
生:红色的石头、鲸鱼喷水、鸟类卵生不属于性状。因为石头不是生物,鲸鱼喷水是呼吸。
师:是的,生物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不包括生理行为,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二)相对性状
师: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许多性状,比如有耳垂与无耳垂、拇指能弯曲与不能弯曲、食指与无名指有长有短、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合作,观察自己身体的一些性状,并在表中与自己的性状表现相符合的一栏内用“√”标记。
生:观察并完成表格。
师: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结论吗?
生:同一个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
师:我们就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判断一对性状是不是相对性状,标准有三个: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根据概念的理解,你能判断下面的性状哪些是相对性状吗?请同学们进行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图片展示: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狗的卷毛和狗的长毛、兔子的杂毛和毛的白毛、人的直发和卷发)
生: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狗的卷毛和狗的长毛不是同一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兔子的杂毛和猫的白毛不是同一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人的直发和卷发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师: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呢?
生:是
(三)性状的传递
师:具有相对性状的亲代杂交会产生怎样的子代呢?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孟德尔。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其中豌豆杂交实验非常成功。通过分析这实验结果,他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发现子代全部都是高茎。那么,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在子中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就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下面图片中,红花和白花哪个是显性性状?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红花是显性性状。因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代杂交,在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红花和白花杂交,其子代显现出来的是红色,因此,红色是显性性状。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活动,叫做“父子对对碰”。图片中的父亲们和自己的儿子走失了,你能不能帮他们找回来呢?
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连线。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的孩子的性状和父亲很相似。
师:为什么孩子的性状和父亲相似呢?
生:遗传。
师:什么是遗传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将遗传的概念补充完整。
生: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 形态结构 、生理机能 上都和自己的 亲代 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师:那么,亲代是直接把性状遗传给了后代吗?
生:不是。
师:如果不是,性状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这与染色体有关。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经过实验发现:用碱性染料可以把细胞核内的微粒状物质染成黄色,而且不会褪色。他发现这些微粒先变成丝状,然后再断裂成数目相同的两半,一个细胞就变成了两个。第二年,德国生物学家就把这种能染色的微粒叫做“染色体”。今天,我们是怎样给染色体定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自主学习,将染色体的概念补充完整。
生:染色体是 细胞核 内存在的容易被 碱性染料 染成 深色 的物质。
师:我们现在来观察几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出示图片)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观察并回答。1.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2.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师:观察人类(女性)的染色体,有多少对?
生:23对。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如果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也是23对,那么形成受精卵时,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就会是23+23=46对,再下一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92对。照这样计算,以后发育成的新个体中染色体的数目都会翻倍。可事实上,每个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23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猜测。
师: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也就是说,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实际上是23条。那么,为什么人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总是能保持稳定呢?请同学们观察P32图6—2—4,填写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生:(看图)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的 一半 。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 受精卵 ,既含有 卵细胞 的染色体,又含有 精子 的染色体。因此, 受精卵 内的染色体数目又与体细胞相同了。
师:你能解开“子女为什么总是和父母相似”的奥秘了吗?
生: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精子和卵细胞将各自一半染色体传给了后代,从而使其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师:不止人类,其他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代和子代间的染色体也总是保持着一致。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图片展示)
综合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出物种是怎样保持着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
生:生物以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方式形成生殖细胞,再通过受精作用恢复到原来的染色体数目。这样代代繁衍,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精华提炼
1.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做相对性状。
3.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将各自的一半染色体传给了后代,从而使其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四、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性状的是( C )
A.人的舌头 B.人的耳垂
C.血液流动 D.人的双眼皮
2.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
A. 狗的黑毛与狗的卷毛 B. 人的双眼皮与人的褐眼
C. 豌豆的红花与豌豆的白花 D. 玉米的高茎与大豆的矮茎
3. 人的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其来源( A )
A.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B.有的来自父方,有的来自母方
C.女儿的来自母方,儿子的来自父方
D.没有一定的规律
【板书设计】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 父(23对) 母(23对)
精子(23条) 卵细胞(23条)
受精卵 23对
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将各自的一半染色体传给了后代,从而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物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利用身边的实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整个教学过程,将枯燥的知识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能有效地使学生在一个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快乐的学习。
通过课程环节的设计,适时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探究,最终形成结论,并结合ppt课件的展示,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性状
自己的性状表现
组内此种表现人数
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拇指
拇指能弯
拇指不能弯
食指与无名指的长度比较
食指比无名指长
食指比无名指短
舌头
能卷舌
不能卷舌
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4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a>,共3页。
初中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人的性状和遗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人的性状和遗传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