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训练(原卷版+解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训练专题14相似三角形章节重难点专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训练专题14相似三角形章节重难点专练(原卷版+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梯形ABCD中,AB∥CD,∠A=90°,E在AD上,且CE平分∠BCD,BE平分∠ABC,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有( )
① ; ② ; ③;④CE2=CD×BC; ⑤BE2=AE×BC
A.2个B.3个C.4个D.5个
2.如图,∠ABC=∠CDB=90°,BC=3,AC=5,如果△ABC与△CDB相似,那么BD的长( )
A.B.C.D.或
3.下列说法:①位似图形都相似;②位似图形都是平移后再放大(或缩小)得到;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比为1:2;④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4:9,则周长的比为16:81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4.在中,点、分别在边、上,根据下列给定的条件,不能判断与平行的是( )
A.AD=6,BD=4,AE=2.4,CE=1.6
B.BD=2,AB=6,CE=1,AC=3;
C.AD=4,AB=6,DE=2,BC=3;
D.AD=4,AB=6,AE=2,AC=3.
5.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则其它两边的和是( )
A.19B.17C.24D.21
6.如图,路灯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点A处,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点B时,人影的长度( )
A.增大1.5米 B.减小1.5米 C.增大3.5米 D.减小3.5米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ADC=90°,AB=AD=,CD=,
点P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点P到BD的距离为,则点P的个数为( )
A.1B.2C.3D.4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
8.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与交于点.
(1)求证:;
(2)连接,求证:.
9.已知:.
(1)求代数式的值;
(2)如果,求的值.
10.解方程:.
11.在△ABC中,已知BC=6,BC边上中线AD=5.点P为线段AD上一点(与点A、D不重合),过P点作EF∥BC,分别交边AB、AC于点E、F,过点E、F分别作EG∥AD,FH∥AD,交BC边于点G、H.
(1)求证:P是线段EF的中点;
(2)当四边形EGHF为菱形时,求EF的长;
(3) 如果sin∠ADC=,设AP长为x,四边形EGHF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 CD=6,BC=4,∠ABD =∠C,P是CD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点C点D重合),且满足条件:∠BPE =∠C, 交BD于点E.
(1) 求证:△BCP∽△PDE;
(2)如果CP= x , BE=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P点在运动过程中,△BP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 x的值 ,若不能,说明理由.
13.已知:如图,直线y=kx+2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t,0)、与y轴相交于点B,点C在第三象限内,且AC⊥AB,AC=2AB.
(1)当t=1时,求直线BC的表达式;
(2)点C落在直线:y=-3x-10上,求直线CA的表达式.
14.如图,已知AD=2,DB=1,∠ACD =∠B,∠BAC的平分线分别交CD、BC于F、E.
(1)求AC的值
(2)求的值.
15.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
原题:如图1,在▱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中点,点F是线段AE上一点,BF的延长线交射线CD于点G,若=3,求的值.
(1)尝试探究
在图1中,过点E作EH∥AB交BG于点H,则AB和EH的数量关系是 ,CG和EH的数量关系是 ,的值是
(2)类比延伸
如图2,在原题的条件下,若=m(m≠0),则的值是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试写出解答过程.
(3)拓展迁移
如图3,梯形ABCD中,DC∥AB,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AE和BD相交于点F,若=a,=b(a>0,b>0),则的值是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6.如图,已知在△中,是边上的中线,设,;
(1)求(用向量的式子表示)
(2)如果点在中线上,求作在方向上的分向量;(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并指出所作图中表示结论的分向量)
17.如图,在△ABC中,∠A=90°,AB=2cm,AC=4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同时出发,沿BA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AP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APDE,过点Q作QF∥BC,交AC于点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正方形和梯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cm2.
(1)当t= _________ s时,点P与点Q重合;
(2)当t= _________ s时,点D在QF上;
(3)当点P在Q,B两点之间(不包括Q,B两点)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三、填空题
18.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请在边长为1个单位的2×3的方格纸中,找出一个格点三角形DEF.如果△DEF与△ABC相似(相似比不为1),那么△DEF的面积为______.
19.已知点P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如果AB=10cm,那么BP=_____cm
20.如图,在△ABC中,AC=2,BC=4,D为BC边上的一点,且∠CAD=∠B. 若△ADC的面积为a ,则△ABD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1.化简:______.
22.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且,若,,那么______.
23.如图,在口ABCD中,点F是AB的中点,点E在BC上,且BC=3BE,设,,那么将下列向量表示、的分解式: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24.如图,若点G是△ABC的重心,GD∥BC,则=__________.
2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P为BC上一点,D为AC上一点,且∠APD=60°,BP=1,CD=,则△ABC的边长为____.
26.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是2:3,那么它们面积的比是________ .
27.如图,M是▭ABCD的AB的中点,CM交BD于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ABCD的面积之比为_____.
28.在中,,G是的重心,过G作边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H,则GH的长为_________.
29.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其中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____cm.
30.如图,AD∥EF∥BC,,DF=6cm,则DC=_________cm.
31.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E,如果AB=2,CD=6,AE=1,那么 DE= _________.
3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的延长线上一点,BE与AD交于点F,CD=2DE.若的面积为a,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用a的代数式表示).
33.若,则=_____.
3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10cm,CD=5cm,E为AD上一点,且BE=BC,CE=CD,则DE=_____cm
专题14 相似三角形章节重难点专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梯形ABCD中,AB∥CD,∠A=90°,E在AD上,且CE平分∠BCD,BE平分∠ABC,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有( )
① ; ② ; ③;④CE2=CD×BC; ⑤BE2=AE×BC
A.2个B.3个C.4个D.5个
2.如图,∠ABC=∠CDB=90°,BC=3,AC=5,如果△ABC与△CDB相似,那么BD的长( )
A.B.C.D.或
3.下列说法:①位似图形都相似;②位似图形都是平移后再放大(或缩小)得到;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比为1:2;④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4:9,则周长的比为16:81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4.在中,点、分别在边、上,根据下列给定的条件,不能判断与平行的是( )
A.AD=6,BD=4,AE=2.4,CE=1.6
B.BD=2,AB=6,CE=1,AC=3;
C.AD=4,AB=6,DE=2,BC=3;
D.AD=4,AB=6,AE=2,AC=3.
5.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则其它两边的和是( )
A.19B.17C.24D.21
6.如图,路灯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点A处,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点B时,人影的长度( )
A.增大1.5米 B.减小1.5米 C.增大3.5米 D.减小3.5米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ADC=90°,AB=AD=,CD=,
点P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点P到BD的距离为,则点P的个数为( )
A.1B.2C.3D.4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
8.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与交于点.
(1)求证:;
(2)连接,求证:.
9.已知:.
(1)求代数式的值;
(2)如果,求的值.
10.解方程:.
11.在△ABC中,已知BC=6,BC边上中线AD=5.点P为线段AD上一点(与点A、D不重合),过P点作EF∥BC,分别交边AB、AC于点E、F,过点E、F分别作EG∥AD,FH∥AD,交BC边于点G、H.
(1)求证:P是线段EF的中点;
(2)当四边形EGHF为菱形时,求EF的长;
(3) 如果sin∠ADC=,设AP长为x,四边形EGHF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 CD=6,BC=4,∠ABD =∠C,P是CD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点C点D重合),且满足条件:∠BPE =∠C, 交BD于点E.
(1) 求证:△BCP∽△PDE;
(2)如果CP= x , BE=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P点在运动过程中,△BP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 x的值 ,若不能,说明理由.
13.已知:如图,直线y=kx+2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t,0)、与y轴相交于点B,点C在第三象限内,且AC⊥AB,AC=2AB.
(1)当t=1时,求直线BC的表达式;
(2)点C落在直线:y=-3x-10上,求直线CA的表达式.
14.如图,已知AD=2,DB=1,∠ACD =∠B,∠BAC的平分线分别交CD、BC于F、E.
(1)求AC的值
(2)求的值.
15.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
原题:如图1,在▱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中点,点F是线段AE上一点,BF的延长线交射线CD于点G,若=3,求的值.
(1)尝试探究
在图1中,过点E作EH∥AB交BG于点H,则AB和EH的数量关系是 ,CG和EH的数量关系是 ,的值是
(2)类比延伸
如图2,在原题的条件下,若=m(m≠0),则的值是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试写出解答过程.
(3)拓展迁移
如图3,梯形ABCD中,DC∥AB,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AE和BD相交于点F,若=a,=b(a>0,b>0),则的值是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6.如图,已知在△中,是边上的中线,设,;
(1)求(用向量的式子表示)
(2)如果点在中线上,求作在方向上的分向量;(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并指出所作图中表示结论的分向量)
17.如图,在△ABC中,∠A=90°,AB=2cm,AC=4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同时出发,沿BA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AP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APDE,过点Q作QF∥BC,交AC于点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正方形和梯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cm2.
(1)当t= _________ s时,点P与点Q重合;
(2)当t= _________ s时,点D在QF上;
(3)当点P在Q,B两点之间(不包括Q,B两点)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三、填空题
18.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请在边长为1个单位的2×3的方格纸中,找出一个格点三角形DEF.如果△DEF与△ABC相似(相似比不为1),那么△DEF的面积为______.
19.已知点P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如果AB=10cm,那么BP=_____cm
20.如图,在△ABC中,AC=2,BC=4,D为BC边上的一点,且∠CAD=∠B. 若△ADC的面积为a ,则△ABD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1.化简:______.
22.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且,若,,那么______.
23.如图,在口ABCD中,点F是AB的中点,点E在BC上,且BC=3BE,设,,那么将下列向量表示、的分解式: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24.如图,若点G是△ABC的重心,GD∥BC,则=__________.
2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P为BC上一点,D为AC上一点,且∠APD=60°,BP=1,CD=,则△ABC的边长为____.
26.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是2:3,那么它们面积的比是________ .
27.如图,M是▭ABCD的AB的中点,CM交BD于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ABCD的面积之比为_____.
28.在中,,G是的重心,过G作边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H,则GH的长为_________.
29.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其中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____cm.
30.如图,AD∥EF∥BC,,DF=6cm,则DC=_________cm.
31.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E,如果AB=2,CD=6,AE=1,那么 DE= _________.
3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的延长线上一点,BE与AD交于点F,CD=2DE.若的面积为a,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用a的代数式表示).
33.若,则=_____.
3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10cm,CD=5cm,E为AD上一点,且BE=BC,CE=CD,则DE=_____cm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推出角相等,再得出边相等,判断出①②正确,再利用三角形不相似,排除其它选项,最后得解.
【详解】
解:如图,∵BE平分∠ABC,CE平分∠BCD
∴∠ABE=∠CBE,∠ABE=∠CBE.
∵CD∥BA,
∴∠ABC+∠BCD=180°.
∴∠BEC=∠D=∠A=90°.
则有△CED∽△BEA∽△CBE,
∴① 正确,③ 正确;
无法证明CD=DE,故②不正确;
故④CE 2=CD×BC正确;
故BE2=AE×BC不正确.
因此只有①②④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
2.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①△ABC∽△CDB,②△ABC∽△BD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成比例,从而可求得BD的长.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
①∵△ABC∽△CDB,
∴,
即,
∴BD=;
②由勾股定理得:AB= =4,
∵△ABC∽△BDC,
∴ ,即 ,
解得:BD= ;
综上可知:BD的长为;或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B
分析:
由位似图形的定义即可判断①;位似图形不一定要经过平移,可判断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判断③;相似多变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判断④.
【详解】
解:位似图形不仅相似,并且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均相交于同一点,对应的边相互平行,故①正确;位似图形不一定要经过平移,故②错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③正确;相似多变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面积比为4:9,则周长的比应为2:3,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①和③,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察了位似的定义以及相似的性质.
4.C
解析: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分别求得各对应线段的比,比相等,即可判定DE与BC平行.注意排除法在解选择题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
A,由AD=6,BD=4,得,由AE=2.4,CE=1.6,得,所以,所以△ADE∽△ABC,所以∠ADE=∠ABC,所以DE∥BC;
B,由DB=2,AB=6,得,由CE=1,AC=3得,所以,所以△ADE∽△ABC,所以∠ADE=∠ABC,所以DE∥BC;
C,△ABC中,由AD=4,AB=6,得,由DE=2,BC=3得,但是DE与BC不一定平行,(如下图);
D,由AD=4,AB=6,得,由AE=2,AC=3得,所以,所以△ADE∽△ABC,所以∠ADE=∠ABC,所以DE∥BC,
故选C.
点睛: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指的是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其逆命题是假命题,不一定成立.
5.C
【详解】
试题分析:设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为x,第二短边为y,根据相似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知,∴,,∴.故选C.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D
【详解】
试题分析:设小明在A处时影长为x,B处时影长为y.
∵AC∥OP,BD∥OP,∴△ACM∽△OPM,△BDN∽△OPN,∴,,则,∴x=5;,∴y=1.5,∴x﹣y=3.5,故变短了3.5米.故选D.
考点:中心投影.
7.B
解析:
首先作出AB、AD边上的点P(点A)到BD的垂线段AE,即点P到BD的最长距离,作出BC、CD的点P(点C)到BD的垂线段CF,即点P到BD的最长距离,由已知计算出AE、CF的长与比较得出答案.
解:过点A作AE⊥BD于E,过点C作CF⊥BD于F,
∵∠BAD=∠ADC=90°,AB=AD=2,CD=,
∴∠ABD=∠ADB=45°,
∴∠CDF=90°-∠ADB=45°,
∵sin∠ABD=,
∴AE=AB?sin∠ABD=2?sin45°=2?=2>,
所以在AB和AD边上有符合P到BD的距离为的点2个,
∵sin∠CDF=,
∴CF=CD?sin∠CDF=?=1<,
所以在边BC和CD上没有到BD的距离为的点,
所以P到BD的距离为的点有2个,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直角三角形和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各边上点到BD的最大距离比较得出答案.
8.(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先证明DG∥AC,EF∥AB,可得∠HGF=∠C,∠HFG=∠B,即可证明△HFG∽△ABC,从而可得结论;
(2)连接DF,EG,DE,证明四边形DFGE和ADH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得结论.
【详解】
∵AB=3AD,BF=FG=CG,
∴BD=2AD,BG=2CG,
∴,
∴DG∥AC,
同理可得,EF∥AB,
∴∠HFG=∠ABC,∠HGF=∠ACB,
∴△HFG∽△ABC,
∴,即;
(2)连接,DE,如图所示,
∵EF∥AB,
∴,
∵GF=FB
∴=1,
∴GH=HD,
同理可证,FH=EH,
∴四边形DFGE是平行四边形,
∴DF∥EG,
∴∠FDG=∠EGD,
∴∠FHG=∠EGH+∠HEG,
∵∠DHE=∠FHG,
∴∠DHE=∠EGH+∠HEG=,
由EF∥AB,DG∥AC,得四边形ADHE是平行四边形,
∴∠A=∠DHE,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减的判定与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1)1;(2)
分析:
(1)设a=2k,b=3k,c=5k,代入代数式,即可求出答案;
(2)把a、b、c的值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
∴设a=2k,b=3k,c=5k,
(1);
(2)∵
∴6k-3k+5k=24,
∴k=3,
∴a=2×3=6,b=3×3=9,c=5×3=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10.
解析:
分析:
先设2x2-3x=a,4=b,x2+x=c,-1=d,再根据分合比的性质列方,最后根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
设2x2-3x=a,4=b,x2+x=c,-1=d,则原方程变为
应用分合比性质:则,即bc=ad,
即 4(x2+x)=-2x2+3x
解得
经检验 都是原方程的根.
【点睛】
本题考查分合比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们需要认真分析.
11.(1)证明见解析;(2);(3)y=-x2+5x(0
试题分析:(1)利用EF∥BC,得出△AEP∽△ABD,△AFP∽△ACD,得出,又BD=CD,则得出结论;(2)由EF∥BC,得出△AEF∽△ABC,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则可求出EF;(3)过点P作PQ⊥BC于Q,易知四边形EGHF是平行四边形,根据S四边形EGHF=GH×PQ=EF×PQ=y,利用△AEF∽△ABC,求得EF,利用sin∠ADC=求得PQ,则可得y关于x的关系式.
解:(1)∵EF∥BC,∴△AEP∽△ABD,△AFP∽△ACD,
∴,,∴,
又∵BD=CD,∴EP=FP,即P是EF中点.
(2)∵EF∥BC,∴△AEF∽△ABC,
∴,
设EF=a,则EG=EF=a,
∵EG∥AD,EF∥BC,∴四边形EGDP是平行四边形,
∴PD=EG=a,∴AP=AD-PD=5-a,∴,解得,即EF=.
(3)如图,过点P作PQ⊥BC于Q,
∵△AEF∽△ABC,∴,即,解得EF=.
∵sin∠ADC==,∴PQ=×PD=(5-x).
∵EG∥AD,FH∥AD,∴EG∥FH,又∵EF∥BC,
∴四边形EGHF是平行四边形.
∴GH=EF,
∴S四边形EGHF=GH×PQ=EF×PQ=y=×(5-x)=-x2+5x,
其中0
解析:
(1)根据已知条件先得出∠BPD =∠PBC+∠C,然后求出∠PBC =∠EPD即可得证;
(2)由(1)的结论得出,把CP= x ,,BE=y,BD=BC=4,CD=6代入此式即可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分当BP=PE,则△BCP≌△PDE,求出x,当BE=PE,证出△BEP∽△CBD求出x;当BP=BE,可推出∠BPE=∠PEB>∠CDB,矛盾.
解:(1)证明:因为AB∥DC,所以∠ABD=∠BDC
因为∠ABD =∠C,所以∠BDC =∠C
因为∠BPD =∠BPE+∠EPD
∠BPD =∠PBC+∠C
又因为∠BPE =∠C
所以∠PBC =∠EPD
所以△BCP∽△PDE
(2) 因为△BCP∽△PDE
所以,
因为CP= x , BE=y,BD=BC=4,CD=6
所以DP= 6 - x , DE= 4 – y
所以,
所以
(3)(ⅰ)若BP=PE,则△BCP≌△PDE,
所以PD=BC=4,所以x=2
(ⅱ)若BE=PE,则∠BPE=∠PBE=∠C=∠CDB,
所以△BEP∽△CBD,PE:PB=BC:CD=2:3
又因为PD:BC=PE:PB
即(6-x):4=2:3,
所以x=
(ⅲ)若BP=BE,则∠BPE=∠PEB>∠CDB,矛盾.
所以,当x=2或时,△BPE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另两边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此题很简单,解题时要注意细心.
13.(1) (2)y=x-2
解析:
(1)先证ΔAOB∽ΔACH求出C点的坐标,设BC为y=k1x +b将B、C代入即可求出直线BC的表达式;(2)由(1)可知ΔAOB∽ΔACH,求出A、C的坐标代入AC为,即可求出直线CA的表达式.
解:(1)过H作CH⊥x轴,垂足为H,
由题意得,当t=1时,A(1,0),OA=1,B(0,2),OB=2
AC⊥AB,∠BAC=90°,∠BAO+∠CAH=90°
∠BAO+∠OBA=90°∠ABO=∠CAH
在ΔAOB与ΔACH 中,
∠ABO=∠CAH
∠AOB=∠CHA与
ΔAOB∽ΔACH
CH=2,AH=4,
C(-3,-2)
设BC为y=k1x +b,代入B(0,2),C(-3,-2)
得,解得,
(2)由(1)可知ΔΔAOB∽ΔACH
CH=2t,AH=4,
C(t-4,-2t)
又C在直线:y=-3x-10上,
t=2
C(-2,-4),A(2,0)
设AC为,代入A(2,0),C(-2,-4)
,解得,
14.(1)(2)
解析:
由∠ACD=∠B,∠BAC=∠BAC,推出△ACD∽△ACB,于是得到=,求得AC=,根据AE平分∠BAC,得到∠BAE=∠CAE,推出△ABE∽△ACF,即可得到结论.
解:(1)∵∠ACD=∠B,∠BAC=∠BAC,
∴△ACD∽△ACB,
∴=,
∴AC2=AB×AD=6,
∴AC=.
(2)AE平分∠BAC,
∠BAE=∠CAF,
而∠ACD=∠B,
ΔABE∽ΔACF,
,
.
15.(1)AB=3EH;CG=2EH;.(2).(3)ab.
【详解】
试题分析:(1)本问体现“特殊”的情形,=3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如答图1,过E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和中位线的性质,分别将各相关线段均统一用EH来表示,最后求得比值;
(2)本问体现“一般”的情形,=m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1)问中的解题方法依然适用,如答图2所示.
(3)本问体现“类比”与“转化”的情形,将(1)(2)问中的解题方法推广转化到梯形中,如答图3所示
解:(1)依题意,过点E作EH∥AB交BG于点H,如图1所示.
则有△ABF∽△EHF,
∴==3,
∴AB=3EH.
∵▱ABCD,EH∥AB,
∴EH∥CD,
又∵E为BC中点,
∴EH为△BCG的中位线,
∴CG=2EH.
∴.
故答案为AB=3EH;CG=2EH;.
(2)如图2所示,作EH∥AB交BG于点H,则△EFH∽△AFB.
∴.
∴AB=mEH.
∵AB=CD,
∴CD=mEH.
∵EH∥AB∥CD,
∴△BEH∽△BCG.
∴=2,
∴CG=2EH.
∴=.
故答案为.
(3)如图3所示,过点E作EH∥AB交BD的延长线于点H,则有EH∥AB∥CD.
∵EH∥CD,
∴△BCD∽△BEH,
∴=b,
∴CD=bEH.
又,
∴AB=aCD=abEH.
∵EH∥AB,
∴△ABF∽△EHF,
∴=ab.
故答案为ab.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16.(1); (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AD是边BC上的中线可得BD=BC,可得,根据可求出;
(2)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可求得在方向上的分向量.
【详解】
(1)因为AD是边BC上的中线,所以BD=BC,所以,因为,所以;
(2)如图,过点E作EM∥BC,EN∥AB,就是在方向上的分向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分向量.
17.(1)1 (2)(3)
解析:
试题分析:(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P=BQ=t,且AP+BQ=AB=2,
∴t+t=2,解得t=1s,
故填空答案:1.
(2)当点D在QF上时,如答图1所示,此时AP=BQ=t.
∵QF∥BC,APDE为正方形,∴△PQD∽△ABC,
∴DP:PQ=AC:AB=2,则PQ=DP=AP=t.
由AP+PQ+BQ=AB=2,得t+t+t=2,解得:t=.
故填空答案:.
(3)当P、Q重合时,由(1)知,此时t=1;
当D点在BC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P=BQ=t,BP=t,求得t=s,进一步分析可知此时点E与点F重合;
当点P到达B点时,此时t=2.
因此当P点在Q,B两点之间(不包括Q,B两点)时,其运动过程可分析如下:
①当1<t≤时,如答图3所示,此时重合部分为梯形PDGQ.
此时AP=BQ=t,∴AQ=2﹣t,PQ=AP﹣AQ=2t﹣2;
易知△ABC∽△AQF,可得AF=2AQ,EF=2EG.
∴EF=AF﹣AE=2(2﹣t)﹣t=4﹣3t,EG=EF=2﹣t,
∴DG=DE﹣EG=t﹣(2﹣t)=t﹣2.
S=S梯形PDGQ=(PQ+DG)•PD=[(2t﹣2)+(t﹣2)]•t=t2﹣2t;
②当<t<2时,如答图4所示,此时重合部分为一个多边形.
此时AP=BQ=t,∴AQ=PB=2﹣t,
易知△ABC∽△AQF∽△PBM∽△DNM,可得AF=2AQ,PM=2PB,DM=2DN,
∴AF=4﹣2t,PM=4﹣2t.
又DM=DP﹣PM=t﹣(4﹣2t)=3t﹣4,∴DN=(3t﹣4).
S=S正方形APDE﹣S△AQF﹣S△DMN=AP2﹣AQ•AF﹣DN•DM
=t2﹣(2﹣t)(4﹣2t)﹣×(3t﹣4)×(3t﹣4)
=﹣t2+10t﹣8.
综上所述,当点P在Q,B两点之间(不包括Q,B两点)时,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S=.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点评: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涉及到动点与动线问题.第(1)(2)问均涉及动点问题,列方程即可求出t的值;第(3)问涉及动线问题,是本题难点所在,首先要正确分析动线运动过程,然后再正确计算其对应的面积S.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同学们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18.;
分析:
根据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求出和三边的长,然后判断它们是否对应成比例,再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如图,
∵,
∴
∵,,
∴
∴
∴
∴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在网格中画与已知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9.
分析:
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可得BP=AB,代入数据即可得出BP的长度.
【详解】
解:∵点P在线段AB上,BP2=AP•AB,
∴点P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又AB=10cm,
∴BP=10×=(5)cm.
故答案为 5.
【点睛】
此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理解黄金分割点的概念,熟记黄金比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3a
分析:
通过证明△ACD∽△BC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A的面积为4a,计算即可.
【详解】
解:∵∠CAD=∠B,∠ACD=∠BCA,
∴△ACD∽△BCA,
∴ ,
∴,
解得,△BCA的面积为4a,
∴△ABD的面积为:4a-a=3a,
故答案为:3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21.
分析:
根据向量的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加减法,掌握运算法则是关键.
22.
分析:
根据,得到 ,通过△AD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C=AD:AB=4:7.
【详解】
解:∵S△ADE=4,S△BDE=3
∴
∴
∵DE∥BC,
∴△ADE∽△ABC,
∴DE:BC=AD:AB=4:7.
故答案为4:7.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知道不等底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是解题的关键.
23.
分析:
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各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向量混合运算法则一一求出即可.
【详解】
由平行四边形ABCD可知:AD=BC,OC=AC,
因为点F是AB的中点,BC=3BE,
所以BA=2BF,BC=3BE.
(1) ;
(2)
;
(3) ;
(4) ,
.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混合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
24.;
解析:
分析:
延长AG交BC于E,根据重心的概念和性质得到BE=EC,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比例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延长AG交BC于E,
∵点G是△ABC的重心,
∴BE=EC, ,
∵GD∥BC,
, 又BE=E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且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
25.3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求出AB=BC=AC,∠B=∠C=60°,推出∠BAP=∠DPC,证△BAP∽△CPD,得出,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B=∠C=60°,
∴∠BAP+∠APB=180°-60°=120°,
∵∠APD=60°,
∴∠APB+∠DPC=180°-60°=120°,
∴∠BAP=∠DPC,
即∠B=∠C,∠BAP=∠DPC,
∴△BAP∽△CPD,
∴,
设△ABC的边长为x,
∵CD=,CP=BC-BP=x-1,BP=1,
即,
解得:x=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推出△BAP∽△CPD,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26.4:9
【详解】
∵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是2:3,
∴它们的相似比是2:3,
∴它们的面积比为4:9,
故答案为4:9.
27.1:3
【详解】
试题解析: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又∵M是的AB的中点,
则
∴上的高线与上的高线比为
∴
∴
S阴影面积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与▱ABCD的面积比为.
故填空答案:.
28.2
【详解】
连接AG,并延长AG交BC于D;根据重心的性质知:D是BC中点,且AG:AD=2:3;可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的线段比例关系式及CD的长求出GH的值.
解:如图,连接AG,并延长AG交BC于D;
∵G是△ABC的重心,
∴AG:GD=2:3,且D是BC的中点;
∵GH∥BC,
∴;
∵CD=BC=3,
∴GH=2.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且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
29.20
解析:
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9:25,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出周长的比,又因为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求出大三角形的中线.
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
∴大三角形的周长:小三角形的周长是3:5,
∵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
∴12÷=20cm,
∴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20cm.
“点睛”本题考查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1)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30.15
解析:
根据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
解:∵AD∥EF∥BC,,DF=6cm,
∴,
,
DC=DF+CF=6+9=15.
31.3
解析:
由题意,AB∥CD,AD与BC相交于点E,易得△ABE∽△DCE,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
解:∵AB∥CD,
∴△ABE∽△DCE
∴,
∵AB=2,CD=6,AE=1,
∴DE=×1=3.
32.12a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B=CD,
∴△DEF∽△CEB,△DEF∽△ABF.
∴S△DEF:S△CEB=(DE:CE)2,S△DEF:S△ABF=(DE:AB)2,
∵CD=2DE,∴DE:CE=1:3,DE:AB=1:2,
∵S△DEF=a,∴S△CBE=9a,S△ABF=4a,
∴S四边形BCDF=S△CEB﹣S△DEF=8a.∴S▱ABCD=S四边形BCDF+S△ABF=8a+4a=12a
33.
【详解】
=.
34.2.5.
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10cm,CD=5cm,
∴BC=AD=10cm,AD∥BC,∴∠2=∠3.
∵BE=BC,CE=CD,
∴BE=BC=10cm,CE=CD=5cm,∠1=∠2,∠3=∠D.
∴∠1=∠2=∠3=∠D.∴△BCE∽△CDE.∴,即,解得DE=2.5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训练专题11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重难点专练(原卷版+解析),共1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训练专题09利用相似求坐标重难点专练(原卷版+解析),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训练专题08证明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重难点专练(原卷版+解析),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