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卷版+解析)0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卷版+解析)0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卷版+解析)03
    还剩6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卷版+解析),共63页。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特别提示:在写全等三角形的数学语言时,等号左边写“≌”左边三角形的条件,等号右边写“≌”右边三角形的条件。并且条件的顺序必须和判定条件顺序一致。
    方法总结:
    【类型一:补充证全等条件】
    1.如图,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直线上,AC∥DF,AC=DF,只添加一个条件,能判定△ABC≌△DEF的是( )
    A.BC=DEB.AE=DB
    C.∠A=∠DEFD.∠ABC=∠D
    2.如图,在△ABC和△BAD中,AC=BD,要使△ABC≌△BAD,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第2题 第3题
    A.∠BAD=∠ABCB.∠BAC=∠ABDC.∠DAC=∠CBDD.∠C=∠D
    3.如图,BC=B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BD的是( )
    A.AC=ADB.∠ABC=∠ABDC.∠CAB=∠DABD.∠C=∠D=90°
    4.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CF,要使△ABC≌△DEF,则下列条件可以添加的是( )
    第4题 第5题 第7题
    A.∠B=∠EB.∠A=∠EDFC.AC=DFD.BC∥EF
    5.如图,已知AB=AE,∠EAB=∠DAC,添加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ED≌△ABC的是( )
    A.AD=ACB.∠E=∠BC.ED=BCD.∠D=∠C
    6.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7.如图,在Rt△ABC与Rt△DCB中,已知∠A=∠D=90°,添加一个条件,不能使得Rt△ABC≌Rt△DCB的是( )
    A.AB=DCB.AC=DBC.∠ABC=∠DCBD.BC=BD
    8.如图,已知AB⊥BD,CD⊥BD,若用“HL”判定Rt△ABD和Rt△CDB全等,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D=CBB.∠A=∠C
    C.BD=DBD.AB=CD
    【类型二:证明三角形全等】
    9.请将以下推导过程补充完整.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BE,AC=BE,AD=BC,CF平分∠DCE.
    求证:△DCF≌△ECF
    证明:∵AD∥BE
    ∴∠A=∠B
    在△ACD和△BEC中
    ∴△ACD≌△BEC( )
    ∴CD=CE( )
    ∵CF平分∠DCE

    在△DCF和△ECF中
    ∴△DCF≌△ECF(SAS)
    10.如图,点C在BD上,AB⊥BD,ED⊥BD,AC⊥CE,AB=CD.求证:△ABC≌△CDE.
    11.如图,点A、D、B、E在一条直线上,AD=BE,AC=DF,AC∥DF,求证:△ABC≌△DEF.
    12.如图,点D在线段BC上,AB=AD,∠1=∠2,DA平分∠BDE:求证:△ABC≌△ADE.
    13.天使是美好的象征,她的翅膀就像一对全等三角形.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且AB=CD,AD=BC.
    求证:△ABO≌△CDO.
    1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DE∥AC,且DE=BC,AC=BD.求证:△ABC≌△BED.
    15.如图,CA=CD,∠BCE=∠ACD,BC=EC.
    求证:△ABC≌△DEC.
    16.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C=EF,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BF=CD.试说明:△ABC≌△EDF.
    17.如图,AB⊥BC,AD⊥DC,AB=AD,求证:∠1=∠2.
    18.如图,点C、E、B、F在一条直线上,AB⊥CF于B,DE⊥CF于E,AC=DF,AB=DE.求证:CE=BF.
    19.如图,AB=BC,∠BAD=∠BCD=90°,点D是EF上一点,AE⊥EF于E,CF⊥EF于F,AE=CF,求证:Rt△ADE≌Rt△CDF.
    【类型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0.如图,在△ABC与△AEF中,点F在BC上,AB=AE,BC=EF,∠B=∠E,AB交EF于点D,∠FAC=40°,则∠BFE=( )
    第20题 第21题
    A.35°B.40°C.45°D.50°
    21.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2∠CDB,AB=12,CD=3,则△ABC的周长为( )
    A.21B.24C.27D.30
    22.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4,BF=3,EF=2,则AD的长为( )
    第22题 第23题
    A.3B.5C.6D.7
    23.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ACE+∠DBC=45°;③BD⊥CE;④∠BAE+∠DAC=180°.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B.2C.3D.4
    24.如图,CB为∠ACE的平分线,F是线段CB上一点,CA=CF,∠B=∠E,延长EF与线段AC相交于点D.
    (1)求证:AB=FE;(2)若ED⊥AC,AB∥CE,求∠A的度数.
    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B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BCE≌△FDE;
    (2)连结AE,当AE⊥BF,BC=2,AD=1时,求AB的长.
    26.如图,已知,EC=AC,∠BCE=∠DCA,∠A=∠E.
    (1)求证:BC=DC;
    (2)若∠A=25°,∠D=15°,求∠ACB的度数.
    【类型四: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27.如图,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明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间的距离.那么判定△ABC和△DEC全等的依据是( )
    第27题 第28题
    A.SSSB.SASC.ASAD.AAS
    28.打碎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如图所示,现在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
    A.带①②去B.带②③去C.带③④去D.带②④去
    29.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 cm.
    第29题 第30题
    30.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a,EF=b,圆形容器的壁厚是( )
    A.aB.bC.b﹣aD.(b﹣a)
    一、选择题(10题)
    1.如图为正方形网格,则∠1+∠2+∠3=( )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A.105°B.120°C.115°D.135°
    2.如图,已知∠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与Rt△ABD全等.以下给出的条件适合的是( )
    A.∠ABC=∠ABDB.∠BAC=∠BADC.AC=ADD.AC=BC
    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
    A.①B.②C.③D.①和②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 )
    A.∠C=90°,AB=6B.AB=4,BC=3,∠A=30°
    C.AB=5,BC=3D.∠A=60°,∠B=45°,BC=4
    5.如图,测河两岸A,B两点的距离时,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C,D两点,使CD=BC,再过点D画出BF的垂线DE,当点A,C,E在同一直线上时,可证明△EDC≌△ABC,从而得到ED=AB,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距离,判定△EDC≌△ABC的依据是( )
    A.ASAB.SSSC.AASD.SAS
    6.如图,已知∠EAC=∠BAD,AC=AD,增加下列条件:
    ①AB=AE;②BC=ED;③∠C=∠D;④∠B=∠D.
    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7.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则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BD与CD的距离间的关系是( )
    第7题 第8题
    A.BD>CDB.BD<CDC.BD=CDD.不能确定
    8.如图,AB=12m,CA⊥AB于点A,DB⊥AB于点B,且AC=4m,点P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点Q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 )分钟后,△CAP与△PQB全等.
    A.2B.3C.4D.8
    9.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按如图所示立在桌上,顶点A顶着桌面,若另两个顶点距离桌面5cm和3cm,则过另外两个顶点向桌面作垂线,则垂足之间的距离DE的长为( )
    第9题 第10题
    A.4cmB.6cmC.8cmD.求不出来
    10.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α,直线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OAM=∠OBM,③∠AMB=α,④OM平分∠BO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B.3C.2D.1
    二、填空题(6题)
    11.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AO=BO,添加一个条件,能使△AOC≌△BOD,所添加的条件的是 .
    12.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 .
    第12题 第14题
    13.在△ABC中,AB=3cm,AC=4cm,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14.在直角三角形中,存在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的和。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b的面积分别为5和13,则c的面积为 .
    15.在学习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后,小丽总结出很多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她设计了以下问题给同桌解决:做一个“U”字形框架PABQ,其中AB=20cm,AP,BQ足够长,PA⊥AB于点A,QB⊥AB于点B,点M从B出发向A运动,点N从B出发向Q运动,速度之比为2:3,运动到某一瞬间两点同时停止,在AP上取点C,使△ACM与△BMN全等,则AC的长度为 cm.
    第15题 第16题
    16.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交CD于M,BD交CE于N,交AE于O,则①DB=AE;②∠AMC=∠DNC;③∠AOB=60°;④DN=AM;⑤△CMN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三、解答题(4题)
    17.如图,AC与BD交于点O,连接AB、AD、BC,∠D=∠C.
    (1)要使△ABD≌△BAC,只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
    (2)根据(1)中你所添加的条件,你能说明△ABD与△BAC全等吗?
    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连接AD、DE,若AD=DE,AC=CD.
    (1)求证:△ABD≌△DCE;
    (2)若BD=3,CD=5,求AE的长.
    19.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A延长线上一点,DE⊥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AC延长线上一点,FH⊥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H,且FH=DE.
    (1)△BDE与△CFH全等吗?为什么?
    (2)连接DF交BH于点P,若BC=6,求PH的长.
    20.为了测量一池塘的两端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想出了如下的两种方案:
    方案①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点D,BC至点E,使DC=AC,EC=BC,最后量出DE的距离就是AB的长;
    方案②如图2,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在垂线上选一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测出DE的长即是AB的距离.
    问:(1)方案①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方案②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3)小明说在方案②中,并不一定需要BF⊥AB,DE⊥BF,只需要 就可以了,请把小明所说的条件补上.
    判定方法
    内容
    数学语言
    图形表示
    注意点
    边边边(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在△ABC与△DEF中:
    ∴△ABC≌△DEF
    边角边(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在△ABC与△DEF中:
    ∴△ABC≌△DEF
    用“边角边(SAS)判定全等时,角一定是两边的夹角,否则不能判定全等。在写条件的时候角必须写在中间。
    角边角(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在△ABC与△DEF中:
    ∴△ABC≌△DEF
    用“角边角(ASA)判定全等时,边是两角的夹边,在书写的过程中需把边写在中间
    角角边(AAS)
    两角以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在△ABC与△DEF中:
    ∴△ABC≌△DEF
    用“角角边(AAS)判定全等时,边是其中一个角的对边,与边相对的角写在最前,边写在最后。
    斜边、直角边(HL)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
    在Rt△ABC与Rt△DEF中:
    ∴Rt△ABC≌Rt△DEF
    用“斜边与直角边(HL)”判定全等只能在直角三角形中应用,且一定是斜边加任意的直角边
    第二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答案卷)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特别提示:在写全等三角形的数学语言时,等号左边写“≌”左边三角形的条件,等号右边写“≌”右边三角形的条件。并且条件的顺序必须和判定条件顺序一致。
    方法总结:
    【类型一:补充证全等条件】
    1.如图,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直线上,AC∥DF,AC=DF,只添加一个条件,能判定△ABC≌△DEF的是( )
    A.BC=DEB.AE=DB
    C.∠A=∠DEFD.∠ABC=∠D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加上AC=DF,则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C∥DF,
    ∴∠A=∠D,
    ∵AC=DF,
    ∴当添加∠C=∠F时,可根据“ASA”判定△ABC≌△DEF;
    当添加∠ABC=∠DEF时,可根据“AAS”判定△ABC≌△DEF;
    当添加AB=DE时,即AE=BD,可根据“SAS”判定△ABC≌△DEF.
    故选:B.
    2.如图,在△ABC和△BAD中,AC=BD,要使△ABC≌△BAD,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BAD=∠ABCB.∠BAC=∠ABDC.∠DAC=∠CBDD.∠C=∠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C=BD,AB=BA
    ∴当添加∠BAC=∠ABD时,可根据“SAS”判定△ABC≌△BAD.
    故选:B.
    3.如图,BC=B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BD的是( )
    A.AC=ADB.∠ABC=∠ABDC.∠CAB=∠DABD.∠C=∠D=90°
    【分析】要判定△ABC≌△ABD,已知BC=BD,AB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故添加AC=AD、∠ABC=∠ABD、∠C=∠D=90°后可分别根据SSS、SAS、HL能判定△ABC≌△ABD,而添加∠CAB=∠DAB后则不能.
    【解答】解:A、添加AC=AD,根据SSS,能判定△ABC≌△ABD,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添加∠ABC=∠ABD,根据SAS,能判定△ABC≌△ABD,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添加∠CAB=∠DAB,SSA不能判定△ABC≌△ABD,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添加∠C=∠D=90°时,根据HL,能判定△ABC≌△ABD,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CF,要使△ABC≌△DEF,则下列条件可以添加的是( )
    A.∠B=∠EB.∠A=∠EDFC.AC=DFD.BC∥EF
    【分析】根据AD=CF求出AC=D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F=∠BCA,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解答】解:∵AD=CF,
    ∴AD+CD=CF+CD,
    即AC=DF,
    A.AC=DF,AB=DE,∠B=∠E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AC=DF,∠A=∠EDF,AB=DE,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AC=DF,AB=DE,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BC∥EF,
    ∴∠F=∠BCA,
    AC=DF,AB=DE,∠F=∠BCA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已知AB=AE,∠EAB=∠DAC,添加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ED≌△ABC的是( )
    A.AD=ACB.∠E=∠BC.ED=BCD.∠D=∠C
    【分析】根据∠EAB=∠DAC求出∠EAD=∠B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解答】解:∵∠EAB=∠DAC,
    ∴∠EAB+∠BAD=∠DAC+∠BAD,
    ∴∠EAD=∠BAC,
    A.AB=AE,∠EAD=∠BAC,AD=A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ED≌△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E=∠B,AB=AE,∠EAD=∠BA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AED≌△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AB=AE,ED=BC,∠EAD=∠BA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ED≌△AB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D=∠C,∠EAD=∠BAC,AB=AE,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能推出△AED≌△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分析】根据SAS,AAS,ASA,SSS,HL,逐一判断即可解答.
    【解答】解: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A符合题意;
    B、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利用AAS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利用SAS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利用HL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图,在Rt△ABC与Rt△DCB中,已知∠A=∠D=90°,添加一个条件,不能使得Rt△ABC≌Rt△DCB的是( )
    A.AB=DCB.AC=DBC.∠ABC=∠DCBD.BC=BD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D=90°,BC=CB,
    ∴当添加AB=CD或AC=DB时,可根据“HL”判定Rt△ABC≌Rt△DCB;
    当添加∠ABC=∠DCB时,可根据“AAS”判定Rt△ABC≌Rt△DCB.
    故选:D.
    8.如图,已知AB⊥BD,CD⊥BD,若用“HL”判定Rt△ABD和Rt△CDB全等,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D=CBB.∠A=∠CC.BD=DBD.AB=CD
    【分析】根据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解答】解:∵AB⊥BD,CD⊥BD,
    ∴∠ABD=∠CDB=90°,
    A.AD=C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能推出Rt△ABD和Rt△CDB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A=∠C,∠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ABD=∠CDB,BD=DB,不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Rt△ABD和Rt△CDB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AB=CD,∠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类型二:证明三角形全等】
    9.请将以下推导过程补充完整.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BE,AC=BE,AD=BC,CF平分∠DCE.
    求证:△DCF≌△ECF
    证明:∵AD∥BE
    ∴∠A=∠B
    在△ACD和△BEC中
    ∴△ACD≌△BEC( )
    ∴CD=CE( )
    ∵CF平分∠DCE

    在△DCF和△ECF中
    ∴△DCF≌△ECF(SAS)
    【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A=∠B,根据SAS证△ACD≌△BEC,推出DC=CE,再证明△DCF和△ECF全等即可.
    【解答】证明:∵AD∥BE,
    ∴∠A=∠B,
    在△ACD和△BEC中,

    ∴△ACD≌△BEC(SAS),
    ∴C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F平分∠DCE,
    ∴∠DCF=∠ECF,
    在△DCF和△ECF中,

    ∴△DCF≌△ECF(SAS).
    故答案为:AC=BE,S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DCF=∠ECF,∠DCF=∠ECF.
    10.如图,点C在BD上,AB⊥BD,ED⊥BD,AC⊥CE,AB=CD.求证:△ABC≌△CDE.
    【分析】根据一线三垂直模型利用AAS证明△ABC≌△CDE即可.
    【解答】证明:∵AB⊥BD,ED⊥BD,AC⊥CE,
    ∴∠B=∠D=∠ACE=90°,
    ∴∠DCE+∠DEC=90°,∠BCA+∠DCE=90°,
    ∴∠BCA=∠DEC,
    在△ABC和△CDE中,

    ∴△ABC≌△CDE(AAS).
    11.如图,点A、D、B、E在一条直线上,AD=BE,AC=DF,AC∥DF,求证:△ABC≌△DEF.
    【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AB=DE,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得结论.
    【解答】证明:∵AD=BE,
    ∴AD+BD=BE+BD,
    即AB=DE,
    ∵AC∥DF,
    ∴∠A=∠EDF,
    在△ABC与△DEF中,

    ∴△ABC≌△DEF(SAS).
    12.如图,点D在线段BC上,AB=AD,∠1=∠2,DA平分∠BDE:求证:△ABC≌△AD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DB=∠ADE,求出∠BAC=∠DA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推出即可.
    【解答】证明:∵∠1=∠2,
    ∴∠1+∠DAC=∠2+∠DAC,
    即∠BAC=∠DAE,
    ∵DA平分∠BDE,
    ∴∠ADB=∠ADE,
    ∵AB=AD,
    ∴∠B=∠ADB,
    ∴∠B=∠ADE,
    在△ABC和△ADE中,

    ∴△ABC≌△ADE(ASA).
    13.天使是美好的象征,她的翅膀就像一对全等三角形.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且AB=CD,AD=BC.
    求证:△ABO≌△CDO.
    【分析】连接BD,先利用“SSS”证明△ABD≌△CDB得∠A=∠C,再结合∠AOB=∠COD,利用“AAS”证明△ABO≌△CDO.
    【解答】证明:如图,连接BD,
    在△ABD和△CDB中,

    ∴△ABD≌△CDB(SSS),
    ∴∠A=∠C,
    在△ABO和△CDO中,

    ∴△ABO≌△CDO(AAS).
    1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DE∥AC,且DE=BC,AC=BD.求证:△ABC≌△BE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ACB,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推出即可.
    【解答】证明:∵DE∥AC,
    ∴∠D=∠ACB,
    在△ABC和△BED中,

    ∴△ABC≌△BED(SAS).
    15.如图,CA=CD,∠BCE=∠ACD,BC=EC.
    求证:△ABC≌△DEC.
    【分析】根据∠BCE=∠ACD求出∠ACB=∠D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推出即可.
    【解答】证明:∵∠BCE=∠ACD,
    ∴∠BCE+∠ACE=∠ACD+∠ACE,
    ∴∠ACB=∠DCE,
    在△ABC和△DEC中,

    ∴△ABC≌△DEC(SAS).
    16.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C=EF,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BF=CD.试说明:△ABC≌△EDF.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求出∠ACB=∠EFD=90°,根据BF=CD求出BC=D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推出即可.
    【解答】解:∵AC⊥BD,EF⊥BD,
    ∴∠ACB=∠EFD=90°,
    ∵BF=CD,
    ∴BF+CF=CD+CF,
    即BC=DF,
    在△ABC和△EDF中,

    ∴△ABC≌△EDF(SAS).
    17.如图,AB⊥BC,AD⊥DC,AB=AD,求证:∠1=∠2.
    【分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Rt△ABC≌Rt△ADC,进而得出角相等.
    【解答】证明:∵AB⊥BC,AD⊥DC,
    ∴∠B=∠D=90°,
    ∴△ABC与△ACD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BC和Rt△ADC中,
    ∵AB=AD,AC为公共边,
    ∴Rt△ABC≌Rt△ADC(HL),
    ∴∠1=∠2.
    18.如图,点C、E、B、F在一条直线上,AB⊥CF于B,DE⊥CF于E,AC=DF,AB=DE.求证:CE=BF.
    【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得Rt△ABC≌Rt△DEF(HL),则BC=EF,即CE=BF.
    【解答】证明:∵AB⊥CF,DE⊥CF,
    ∴∠ABC=∠DEF=90°.
    在Rt△ABC和Rt△DEF中,

    ∴Rt△ABC≌Rt△DEF(HL).
    ∴BC=EF.
    ∴BC﹣BE=EF﹣BE.
    即:CE=BF.
    19.如图,AB=BC,∠BAD=∠BCD=90°,点D是EF上一点,AE⊥EF于E,CF⊥EF于F,AE=CF,求证:Rt△ADE≌Rt△CDF.
    【分析】连接BD,由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证得Rt△ABD≌Rt△C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D,再由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即可证得Rt△ADE≌Rt△CDF.
    【解答】解:连接BD,
    ∵∠BAD=∠BCD=90°,
    在Rt△ABD和Rt△CBD中,

    ∴Rt△ABD≌Rt△CBD(HL),
    ∴AD=CD,
    ∵AE⊥EF于E,CF⊥EF于F,
    ∴∠E=∠F=90°,
    在Rt△ADE和Rt△CDF中,

    ∴Rt△ADE≌Rt△CDF(HL).
    【类型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0.如图,在△ABC与△AEF中,点F在BC上,AB=AE,BC=EF,∠B=∠E,AB交EF于点D,∠FAC=40°,则∠BFE=( )
    A.35°B.40°C.45°D.50°
    【分析】由“SAS”可证△ABC≌△AEF,可得∠C=∠AFE,由外角的性质可求解.
    【解答】解:在△ABC和△AEF中,

    ∴△ABC≌△AEF(SAS),
    ∴∠C=∠AFE,
    ∵∠AFB=∠FAC+∠C=∠AFE+∠EFB,
    ∴∠BFE=∠FAC=40°,
    故选:B.
    21.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2∠CDB,AB=12,CD=3,则△ABC的周长为( )
    A.21B.24C.27D.30
    【分析】在AB上截取BE=BC,由“SAS”可证△CBD≌△EBD,可得∠CDB=∠BDE,∠C=∠DEB,可证∠ADE=∠AED,可得AD=AE,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在AB上截取BE=BC,连接DE,
    ∵BD平分∠ABC,
    ∴∠ABD=∠CBD,
    在△CBD和△EBD中,

    ∴△CBD≌△EBD(SAS),
    ∴∠CDB=∠BDE,∠C=∠DEB,
    ∵∠C=2∠CDB,
    ∴∠CDE=∠DEB,
    ∴∠ADE=∠AED,
    ∴AD=AE,
    ∴△ABC的周长=AD+AE+BE+BC+CD=AB+AB+CD=27,
    故选:C.
    22.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4,BF=3,EF=2,则AD的长为( )
    A.3B.5C.6D.7
    【分析】只要证明△ABF≌△CDE,可得AF=CE=4,BF=DE=3,推出AD=AF+DF=4+(3﹣2)=5;
    【解答】解:∵AB⊥CD,CE⊥AD,BF⊥AD,
    ∴∠AFB=∠CED=90°,∠A+∠D=90°,∠C+∠D=90°,
    ∴∠A=∠C,∵AB=CD,
    ∴△ABF≌△CDE(AAS),
    ∴AF=CE=4,BF=DE=3,
    ∵EF=2,
    ∴AD=AF+DF=4+(3﹣2)=5,
    故选:B.
    23.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
    ①BD=CE;②∠ACE+∠DBC=45°;③BD⊥CE;④∠BAE+∠DAC=180°.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B.2C.3D.4
    【分析】①由AB=AC,AD=AE,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出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EC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D=CE,本选项正确;
    ②由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EC全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D+∠DBC=45°,等量代换得到∠ACE+∠DBC=45°,本选项正确;
    ③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到BD垂直于CE,本选项正确;
    ④利用周角减去两个直角可得答案.
    【解答】解:①∵∠BAC=∠DAE=90°,
    ∴∠BAC+∠CAD=∠DAE+∠CAD,即∠BAD=∠CAE,
    ∵在△BAD和△CAE中,,
    ∴△BAD≌△CAE(SAS),
    ∴BD=CE,本选项正确;
    ②∵△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ACB=45°,
    ∴∠ABD+∠DBC=45°,
    ∵△BAD≌△CAE,
    ∴∠ABD=∠ACE,
    ∴∠ACE+∠DBC=45°,本选项正确;
    ③∵∠ABD+∠DBC=45°,
    ∴∠ACE+∠DBC=45°,
    ∴∠DBC+∠DCB=∠DBC+∠ACE+∠ACB=90°,
    则BD⊥CE,本选项正确;
    ④∵∠BAC=∠DAE=90°,
    ∴∠BAE+∠DAC=360°﹣90°﹣90°=180°,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4.如图,CB为∠ACE的平分线,F是线段CB上一点,CA=CF,∠B=∠E,延长EF与线段AC相交于点D.
    (1)求证:AB=FE;
    (2)若ED⊥AC,AB∥CE,求∠A的度数.
    【分析】(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CB=∠F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FCE,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证明:(1)∵CB为∠ACE的角平分线,
    ∴∠ACB=∠FCE,
    在△ABC与△FEC中,

    ∴△ABC≌△FEC(AAS),
    ∴AB=FE;
    (2)∵AB∥CE,
    ∴∠B=∠FCE,
    ∴∠E=∠B=∠FCE=∠ACB,
    ∵ED⊥AC,即∠CDE=90°,
    ∴∠E+∠FCE+∠ACB=90°,
    即3∠ACB=90°,
    ∴∠ACB=30°,
    ∴∠B=30°,
    ∴∠A=180°﹣∠B﹣∠ACB=180°﹣30°﹣30°=120°.
    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B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BCE≌△FDE;
    (2)连结AE,当AE⊥BF,BC=2,AD=1时,求AB的长.
    【分析】(1)由“AAS”可证△DAE≌△CFE;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EF,BC=DF,由中垂线的性质可得AB=AF,可得结论;
    【解答】解:(1)∵AD∥BC,
    ∴∠F=∠EBC,∠FDE=∠C,
    ∵点E为CD的中点,
    ∴ED=EC,
    在△FDE和△BEC中,

    ∴△FDE≌△BEC(AAS);
    (2)∵△FDE≌△BEC,
    ∴BE=EF,BC=DF,
    ∵AE⊥BF,
    ∴AB=AF,
    ∴AB=AF=AD+DF=AD+BC=1+2=3,
    ∴AB的长为3.
    26.如图,已知,EC=AC,∠BCE=∠DCA,∠A=∠E.
    (1)求证:BC=DC;
    (2)若∠A=25°,∠D=15°,求∠ACB的度数.
    【分析】(1)根据ASA证明△BCA≌△DCE,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证明:(1)∵∠BCE=∠DCA,
    ∴∠BCE+∠ACE=∠DCA+∠ECA,
    即∠BCA=∠DCE,
    在△BCA和△DCE中,

    ∴△BCA≌△DCE(ASA),
    ∴BC=DC;
    (2)∵△BCA≌△DCE,
    ∴∠B=∠D=15°,
    ∵∠A=25°,
    ∴∠ACB=180°﹣∠A﹣∠B=140°.
    【类型四: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27.如图,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明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间的距离.那么判定△ABC和△DEC全等的依据是( )
    A.SSSB.SASC.ASAD.AAS
    【分析】由题意知AC=DC,BC=EC,由于∠ACB=∠DCE,根据“SAS”即可证明△ABC≌△DEC.
    【解答】解:由题意知CD=CA,CE=CB,
    在△DCE和△ABC中,

    ∴△DCE≌△ABC(SAS).
    故选:B.
    28.打碎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如图所示,现在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
    A.带①②去B.带②③去C.带③④去D.带②④去
    【分析】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
    【解答】解:A、带①②去,符合ASA判定,选项符合题意;
    B、带②③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C、带③④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D、带②④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 cm.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进而得到∠ADC=∠CEB=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证明△ADC≌△CEB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
    ∴∠ADC=∠CEB=90°,
    ∴∠ACD+∠BCE=90°,∠ACD+∠DAC=90°,
    ∴∠BCE=∠DAC,
    在△ADC和△CEB中,

    ∴△ADC≌△CEB(AAS);
    由题意得:AD=EC=6cm,DC=BE=14cm,
    ∴DE=DC+CE=20(cm),
    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20cm.
    故答案是:20.
    30.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a,EF=b,圆形容器的壁厚是( )
    A.aB.bC.b﹣aD.(b﹣a)
    【分析】连接AB,只要证明△AOB≌△DOC,可得AB=CD,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连接AB.
    在△AOB和△DOC中,

    ∴△AOB≌△DOC(SAS),
    ∴AB=CD=a,
    ∵EF=b,
    ∴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是(b﹣a),
    故选:D.
    一、选择题(10题)
    1.如图为正方形网格,则∠1+∠2+∠3=( )
    A.105°B.120°C.115°D.135°
    【分析】首先证明△ABC≌△AEF,然后证明∠1+∠3=90°,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45°,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在△ABC和△AEF中,,
    ∴△ABC≌△AEF(SAS),
    ∴∠4=∠3,
    ∵∠1+∠4=90°,
    ∴∠1+∠3=90°,
    ∵AD=MD,∠ADM=90°,
    ∴∠2=45°,
    ∴∠1+∠2+∠3=135°,
    故选:D.
    2.如图,已知∠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与Rt△ABD全等.以下给出的条件适合的是( )
    A.∠ABC=∠ABDB.∠BAC=∠BADC.AC=ADD.AC=B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解答】解:A.∵∠ABC=∠ABD,∠C=∠D=90°,AB=AB,
    ∴Rt△ABC≌Rt△ABD(AAS),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BAC=∠BAD,∠C=∠D=90°,AB=AB,
    ∴Rt△ABC≌Rt△ABD(AAS),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C=∠D=90°,AB=AB,AC=AD,
    ∴Rt△ABC≌Rt△ABD(HL),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根据∠C=∠D=90°,AB=AB,AC=BC不能推出Rt△ABC≌Rt△A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
    A.①B.②C.③D.①和②
    【分析】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
    【解答】解:第一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
    第二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部分边,所以该块不行;
    第三块,不但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个边,所以符合ASA判定,所以应该拿这块去.
    故选:C.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 )
    A.∠C=90°,AB=6B.AB=4,BC=3,∠A=30°
    C.AB=5,BC=3D.∠A=60°,∠B=45°,BC=4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当∠C=90°,AB=6,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三角形不唯一,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当AB=6,BC=3,∠A=30°,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三角形不唯一,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当AB=6,BC=3,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三角形不唯一,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当∠A=60°,∠B=45°,BC=4,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三角形唯一,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如图,测河两岸A,B两点的距离时,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C,D两点,使CD=BC,再过点D画出BF的垂线DE,当点A,C,E在同一直线上时,可证明△EDC≌△ABC,从而得到ED=AB,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距离,判定△EDC≌△ABC的依据是( )
    A.ASAB.SSSC.AASD.SAS
    【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BC=∠EDC=90°,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B⊥BC,DE⊥CD,
    ∴∠ABC=∠EDC=90°,
    ∵CD=BC,∠ACB=∠ECD,
    ∴根据“ASA”可判断△EDC≌△ABC.
    故选:A.
    6.如图,已知∠EAC=∠BAD,AC=AD,增加下列条件:
    ①AB=AE;②BC=ED;③∠C=∠D;④∠B=∠D.
    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分析】先根据∠EAC=∠BAD得到∠BAC=∠EAD,根据“SAS”对①进行判断;根据“ASA”对③进行判断;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②④进行判断.
    【解答】解:∵∠EAC=∠BAD,
    ∴∠EAC+∠BAE=∠BAD+∠BAE,即∠BAC=∠EAD,
    当AB=AE时,
    在△ABC和△AED中,

    ∴△ABC≌△AED(SAS);
    当BC=ED时,不能判断△ABC≌△AED.
    当∠C=∠D时,
    在△ABC和△AED中,

    ∴△ABC≌△AED(ASA);
    当∠B=∠D,而AC=AD,所以∠B与∠D不是对应角,所以不能判断△ABC≌△AED.
    故选:C.
    7.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则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BD与CD的距离间的关系是( )
    A.BD>CDB.BD<CDC.BD=CD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可以判断AB=AC,又AD=AD,AD⊥BC,所以△ABD≌△ACD,所以BD=CD.
    【解答】解:∵AD⊥BC,
    ∴∠ADB=∠ADC=90°,
    由AB=AC,AD=AD,
    ∴△ABD≌△ACD(HL),
    ∴BD=CD.
    故选:C.
    8.如图,AB=12m,CA⊥AB于点A,DB⊥AB于点B,且AC=4m,点P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点Q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 )分钟后,△CAP与△PQB全等.
    A.2B.3C.4D.8
    【分析】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则BP=xm,BQ=2xm,则AP=(12﹣x)m,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则x=4,此时AP=BQ,△CAP≌△PBQ;②若BP=AP,则12﹣x=x,得出x=6,BQ=12≠AC,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CA⊥AB于A,DB⊥AB于B,
    ∴∠A=∠B=90°,
    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
    则BP=xm,BQ=2xm,则AP=(12﹣x)m,
    分两种情况:
    ①若BP=AC,则x=4,
    ∴AP=12﹣4=8,BQ=8,AP=BQ,
    ∴△CAP≌△PBQ;
    ②若BP=AP,则12﹣x=x,
    解得:x=6,BQ=12≠AC,
    此时△CAP与△PQB不全等;
    综上所述: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
    故选:C.
    9.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按如图所示立在桌上,顶点A顶着桌面,若另两个顶点距离桌面5cm和3cm,则过另外两个顶点向桌面作垂线,则垂足之间的距离DE的长为( )
    A.4cmB.6cmC.8cmD.求不出来
    【分析】利用互余关系找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找对应边相等,两个对应直角相等,判断三角形全等,从而AE=BD,AD=CE,DE=AE+AD=BD+CE=3+5=8.
    【解答】解:∵∠CEA=∠ADB=∠CAB=90°,
    ∴∠ECA+∠EAC=∠EAC+∠DAB=∠DAB+∠DBA=90°,
    ∠ECA=∠DAB,∠EAC=∠DBA,
    又AC=AB,
    ∴△AEC≌△BAD,
    ∴AE=BD,AD=CE,
    ∴DE=AE+AD=BD+CE=3+5=8.
    故选:C.
    10.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α,直线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OAM=∠OBM,③∠AMB=α,④OM平分∠BO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B.3C.2D.1
    【分析】由SAS证明△AOC≌△BOD得出∠OAM=∠OBM,AC=BD,①②正确;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OBD=∠OAC+∠AOB,得出∠AMB=∠AOB=α,③正确;
    作OG⊥AM于G,OH⊥DM于H,则∠OGA=∠OHB=90°,即可判定△OAG≌△OBH,得出OG=OH,由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AMO=∠DMO,假设OM平分∠BOC,则可求出∠AOM=∠DOM,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AMO≌△DMO,得AO=OD,而OC=OD,所以OA=OC,而OA<OC,故④错误;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OB=∠COD=α,
    ∴∠AOB+∠BOC=∠COD+∠BOC,
    即∠AOC=∠BOD,
    在△AOC和△BOD中,

    ∴△AOC≌△BOD(SAS),
    ∴∠OAC=∠OBD,AC=BD,
    即∠OAM=∠OBM,
    故①②正确;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
    ∠AMB+∠OBD=∠OAC+∠AOB,
    ∵∠OAC=∠OBD,
    ∴∠AMB=∠AOB=α,
    故③正确;
    作OG⊥AM于G,OH⊥DM于H,如图所示,
    则∠OGA=∠OHB=90°,
    在△OAG和△OBH中,

    ∴△OAG≌△OBH(AAS),
    ∴OG=OH,
    ∵△AOC≌△BOD,
    ∴OG=OH,
    ∴MO平分∠AMD,
    ∴∠AMO=∠DMO,
    假设OM平分∠BOC,则∠BOM=∠COM,
    ∵∠AOB=∠COD,
    ∴∠AOB+∠BOM=∠COD+∠COM,
    即∠AOM=∠DOM,
    在△AMO与△DMO中,

    ∴△AMO≌△DMO(ASA),
    ∴OA=OD,
    ∵OC=OD,
    ∴OA=OC,
    而OA<OC,故④错误;
    正确的个数有3个;
    故选:B.
    二、填空题(6题)
    11.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AO=BO,添加一个条件,能使△AOC≌△BOD,所添加的条件的是 .
    【分析】添加CO=DO,再加上条件AO=BO,对顶角∠AOC=∠BOD,然后利用SAS判定△AOC≌△BOD即可.
    【解答】解:添加CO=DO,
    在△AOC和△BOD中,
    ∴△AOC≌△BOD(SAS),
    故答案为:CO=DO(答案不唯一).
    12.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 .
    【分析】求出∠BAD=∠EAC,证△BAD≌△CAE,推出∠2=∠ABD=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解答】解:∵∠BAC=∠DAE,
    ∴∠BAC﹣∠DAC=∠DAE﹣∠DAC,
    ∴∠1=∠EAC,
    在△BAD和△CAE中,
    ∴△BAD≌△CAE(SAS),
    ∴∠2=∠ABD=30°,
    ∵∠1=25°,
    ∴∠3=∠1+∠ABD=25°+30°=55°,
    故答案为:55°.
    13.在△ABC中,AB=3cm,AC=4cm,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证△ADC≌△EDB,推出EB=AC,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解:如图,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ADC与△EDB中,

    ∴△ADC≌△EDB(SAS),
    ∴EB=AC,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4﹣3<AE<4+3,
    ∴0.5cm<AD<3.5cm,
    故答案为:0.5cm<AD<3.5cm.
    14.在直角三角形中,存在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的和。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b的面积分别为5和13,则c的面积为 .
    【分析】根据已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ABC≌△CDE,从而得到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
    【解答】解:∵∠ACB+∠ECD=90°,∠DEC+∠ECD=90°,
    ∴∠ACB=∠DEC,
    在△ABC和△CDE中,

    ∴△ABC≌△CDE(AAS),
    ∴BC=DE,
    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AB2+DE2,则b的面积=a的面积+c的面积,
    ∴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13﹣5=8.
    故答案为:8.
    15.在学习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后,小丽总结出很多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她设计了以下问题给同桌解决:做一个“U”字形框架PABQ,其中AB=20cm,AP,BQ足够长,PA⊥AB于点A,QB⊥AB于点B,点M从B出发向A运动,点N从B出发向Q运动,速度之比为2:3,运动到某一瞬间两点同时停止,在AP上取点C,使△ACM与△BMN全等,则AC的长度为 cm.
    【分析】设BM=2t,则BN=3t,使△ACM与△BMN全等,由∠A=∠B=90°可知,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BM=AC,BN=AM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C;
    情况二:当BM=AM,BN=AC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C.
    【解答】解:设BM=2t,则BN=3t,因为∠A=∠B=90°,使△ACM与△BMN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BM=AC,BN=AM时,
    ∵BN=AM,AB=20,
    ∴3t=20﹣2t,
    解得:t=4,
    ∴AC=BM=2t=2×4=8;
    情况二:当BM=AM,BN=AC时,
    ∵BM=AM,AB=20,
    ∴2t=20﹣2t,
    解得:t=5,
    ∴AC=BN=3t=3×5=15,
    综上所述,AC=8或AC=15.
    故答案为:8或15.
    16.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交CD于M,BD交CE于N,交AE于O,则①DB=AE;②∠AMC=∠DNC;③∠AOB=60°;④DN=AM;⑤△CMN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分析】易证△ACE≌△DCB,可得①正确;即可求得∠AOB=120°,可得③错误;再证明△ACM≌△DCN,可得②④正确和CM=CN,即可证明⑤正确;即可解题.
    【解答】解:∵∠ACD=∠BCE=60°,
    ∴∠DCE=60°,
    在△ACE和△DCB中,

    ∴△ACE≌△DCB(SAS),
    ∴∠BDC=∠EAC,DB=AE,①正确;
    ∠CBD=∠AEC,
    ∵∠AOB=180°﹣∠OAB﹣∠DBC,
    ∴∠AOB=180°﹣∠AEC﹣∠OAB=120°,③错误;
    在△ACM和△DCN中,

    ∴△ACM≌△DCN(ASA),
    ∴AM=DN,④正确;
    ∠AMC=∠DNC,②正确;
    CM=CN,
    ∵∠MCN=60°,
    ∴△CMN是等边三角形,⑤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三、解答题(4题)
    17.如图,AC与BD交于点O,连接AB、AD、BC,∠D=∠C.
    (1)要使△ABD≌△BAC,只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
    (2)根据(1)中你所添加的条件,你能说明△ABD与△BAC全等吗?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条件OA=OB即可;
    (2)先证明△AOD≌△BOC(AAS),从而可得BD=AC,∠OAB=∠OBA,根据ASA证明△ABD≌△BAC即可.
    【解答】(1)可以添加一个条件:OA=OB,
    故答案为:OA=OB(答案不唯一);
    (2)在△AOD和△BOC中,

    ∴△AOD≌△BOC(AAS),
    ∴OD=OC,
    ∵OA=OB,
    ∴BD=AC,∠OAB=∠OBA,
    在△ABD和△BAC中,

    ∴△ABD≌△BAC(ASA).
    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连接AD、DE,若AD=DE,AC=CD.
    (1)求证:△ABD≌△DCE;
    (2)若BD=3,CD=5,求AE的长.
    【分析】(1)根据AAS可证明△ABD≌△DCE;
    (2)得出AB=DC=5,CE=BD=3,求出AC=5,则AE可求出.
    【解答】证明:∵AB=AC,
    ∴∠B=∠C,
    ∵AD=DE,AC=CD,
    ∴∠AED=∠DAE=∠ADC,
    ∴∠C+∠2=∠B+∠1,
    ∴∠1=∠2,
    在△ABD与△DCE中,

    ∴△ABD≌△DCE(AAS);
    (2)解:∵△ABD≌△DCE,
    ∴AB=DC=5,CE=BD=3,
    ∵AC=AB=5,
    ∴AE=AB﹣EC=5﹣3=2.
    19.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A延长线上一点,DE⊥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AC延长线上一点,FH⊥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H,且FH=DE.
    (1)△BDE与△CFH全等吗?为什么?
    (2)连接DF交BH于点P,若BC=6,求PH的长.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进一步可得∠ABC=∠FCH,根据AAS即可证明△BDE≌△CFH;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6,再证明△DEP≌△FHP(AAS),即可求出PH的长.
    【解答】解:(1))△BDE≌△CFH,理由如下:
    ∵AB=AC,
    ∴∠ABC=∠ACB,
    ∵∠ACB=∠FCH,
    ∴∠ABC=∠FCH,
    ∵DE⊥BC,FH⊥BC,
    ∴∠BED=∠CHF=90°,
    在△BED和△CHF中,

    ∴△BDE≌△CFH(AAS);
    (2)∵△BDE≌△CFH,
    ∴BE=CH,
    ∴BC=EH,
    ∵BC=6,
    ∴EH=6,
    ∵DE⊥BC,
    ∴∠DEP=90°,
    在△DEP和△FHP中,

    ∴△DEP≌△FHP(AAS),
    ∴EP=PH=3,
    ∴PH=3.
    20.为了测量一池塘的两端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想出了如下的两种方案:
    方案①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点D,BC至点E,使DC=AC,EC=BC,最后量出DE的距离就是AB的长;
    方案②如图2,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在垂线上选一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测出DE的长即是AB的距离.
    问:(1)方案①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方案②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3)小明说在方案②中,并不一定需要BF⊥AB,DE⊥BF,只需要 就可以了,请把小明所说的条件补上.
    【分析】(1)根据SAS证明△DCE≌△A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
    (2)根据ASA证明△ABC≌△EDC,进一步即可得证;
    (3)只需要AB∥DE,此时∠ABC=∠EDC,证明△ABC≌△EDC(ASA)即可得证.
    【解答】解:(1)方案①可行,理由如下:
    在△DCE和△ACB中,

    ∴△DCE≌△ACB(SAS),
    ∴DE=AB,
    ∴方案①可行;
    (2)方案②可行,理由如下:
    ∵AB⊥BF,DE⊥BF,
    ∴∠ABC=∠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DE=AB,
    故方案②可行;
    (3)只需要AB∥DE,此时∠ABC=∠EDC,
    证明步骤同(2),
    故答案为:AB∥DE.
    判定方法
    内容
    数学语言
    图形表示
    注意点
    边边边(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在△ABC与△DEF中:
    ∴△ABC≌△DEF
    边角边(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在△ABC与△DEF中:
    ∴△ABC≌△DEF
    用“边角边(SAS)判定全等时,角一定是两边的夹角,否则不能判定全等。在写条件的时候角必须写在中间。
    角边角(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在△ABC与△DEF中:
    ∴△ABC≌△DEF
    用“角边角(ASA)判定全等时,边是两角的夹边,在书写的过程中需把边写在中间
    角角边(AAS)
    两角以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在△ABC与△DEF中:
    ∴△ABC≌△DEF
    用“角角边(AAS)判定全等时,边是其中一个角的对边,与边相对的角写在最前,边写在最后。
    斜边、直角边(HL)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
    在Rt△ABC与Rt△DEF中:
    ∴Rt△ABC≌Rt△DEF
    用“斜边与直角边(HL)”判定全等只能在直角三角形中应用,且一定是斜边加任意的直角边
    相关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4课时最短路径(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4课时最短路径(原卷版+解析),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4课时因式分解(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4课时因式分解(原卷版+解析),共27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3课时分式方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3课时分式方程(原卷版+解析),共30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知识清单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