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1.会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距离、高度、角度的测量问题.2.培养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体现了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在测量学、运动学、力学、电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思考:怎样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应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三角形;
其次,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最后,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对解三角形所得的结论加以检验、取舍. 在运算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近似计算.
类型一:两点间不可到达的距离
类型二:两点间可视不可到达的距离
类型三: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此类型中,点A与点B之间可视不可到达,若要求出AB的长度,要求在△ABC或△ADB中,通过测算得到AC、BC或AD、BD的长度,∠ACB或∠ADB的大小,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角度都可以测量;不过AC、BC或AD、BD的长度,要先用正弦定理进行求解。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之间的距离,在河岸这边取点C,D,测得∠ADC=85°,∠BDC=60°,∠ACD=47°,∠BCD=72°,CD=100m.设A,B,C,D在同一平面内,试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精确到1m).
如图,测得BC=a,∠BCA=C,AB=a·tan C.
如图,测得CD=a及C与∠ADB的度数.先由正弦定理求出AC或AD,再解三角形得AB的值.
第一种情况:点B与C,D共线
如图,测得CD=a及∠BCD,∠BDC,∠ACB的度数.在△BCD中由正弦定理求得BC,再解三角形得AB的值.
第二种情况:点B与C,D不共线
某登山队在山脚A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为35°,沿倾斜角为20°的斜坡前进1 000 m后到达D处,又测得山顶的仰角为65°,则山的高度为 m.(精确到1 m)
测量角度问题主要是指在海上或空中测量角度的问题,如确定目标的方位,观察某一建筑物的视角等.解决它们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和图形及有关概念,确定所求的角在哪个三角形中,该三角形中已知哪些量,需要求哪些量.通常是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到所求的量,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甲船在A点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的B处,乙船以每小时a海里的速度向北行驶,已知甲船的速度是每小时a海里,问甲船应沿着什么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
【总结】1.求不可达的两点间的距离时,由于构造的三角形的两边均不可直接测量,故只能寻求构造已知两角及一边的三角形.2.高度问题特点:底部不可到达,且涉及与地面垂直的平面,观测者两次观测点所在直线不经过“目标物”,解决办法是把目标高度转化为地平面内某量,从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内解三角形问题.
不可到达的距离、高度、角度等实际问题的测量方案以及计算和应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sx/tb_c400220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示范课ppt课件</a>,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规律方法,母题研究,课堂小结,必备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11章11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课件ppt、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11章11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学案doc、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19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集体备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情诊断·课时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