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面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正方体体积和棱长B.小明的身高和年龄C.汽车耗油量和行程
2.如果时间一定,那么( )成正比例.
A.人的体温与时间B.路程与速度C.生产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生产零件的个数
3.小东身高1.6m,站在操场上他的影长2.4m,这时测得旗杆的影长是18m,旗杆的高有( )m。
A.12B.15C.16
4.若x与y成正比例,则m=( )。
A.8B.9C.10
5.a与b成正比例,并且当a=1.5时,b=0.15,那么当a=2.5时,b=( )。
A.25B.2.5C.0.25
二、填空题
6.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如图所示的四个小长方形,其中三个面积为12、15和24平方米,则第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7.当圆柱的高一定时,底面周长和侧面积成 比例。
8.下表中a和b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1)当x=150时,a和b成 比例.
(2)当x= 时,a和b成反比例.
9.一个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例,弹簧总长度与所挂物体重量的关系如图,弹簧自身的长度是 厘米。
10.数A是数B的8倍(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A与B成 比例.
三、判断题
11.如果,(X、Y均不为0),那么X和Y成正比例关系。( )
12.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反比例。( )
13.如果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变大,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
14.拖拉机每时耕地的面积一定,耕地的总面积和耕地时间成正比例。( )
15.圆半径的平方数与这个圆面积成正比例。( )
四、解答题
16.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17.下面是某种汽车所行路程和耗油量的对应图。
(1)利用这幅图找出下列所行路程与耗油量的对应值,或耗油量与所行路程的对应值,画出一个对应数值表。
25千米 50千米 7.2升 12升
(2)根据对应数值表,判断汽车所行路程和耗油量成什么比例?
18.人的身高和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吗?
19.在同一张地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如下:
(1)表中统计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把表格补充完整。
(2)甲、乙、丙三地在同一直线上,且在这张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8.5厘米,乙、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13.8厘米,则甲、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0.淘气家和笑笑家相距1200米,他们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12分钟两人相遇。已知两人的速度比是3∶2,相遇时两人各走了多少米?
x
12
18
y
6
m
a
6
4
b
x
100
图上距离/厘米
1
3
3.5
…
实际距离/千米
100
150
210
…
参考答案:
1.C
【分析】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即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但它们的比值是恒定的。
【详解】A.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它与棱长的比值并不是常数,所以该选项错误;
B.小明的身高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但比值不是常数,所以选项错误;
C.汽车的耗油量=每公里耗油量×行程,它们的比值是恒定的,所以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个量正比例关系的定义,准确判定两个量的比值否恒定是解题的关键。
2.B
【详解】略
3.A
【解析】略
4.B
【解析】略
5.C
【解析】已知a与b成正比例,那么 a与b的比值一定,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即可解答。
【详解】a∶b=1.5∶0.15=10∶1
2.5∶b=10∶1
10b=2.5
b=2.5÷10
b=0.25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关键在于理解当两数成正比例后,不管它们代入何数,它们的比值是固定不变的。
6.30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图形的特点,利用比例解答比较简便.
解:设第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米;
12x=24×15,
x=,
x=30;
答:第四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米.
故答案为30.
点评:此题只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利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比较简便.
7.正
【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据此解答。
【详解】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商一定),所以底面周长和侧面积成正比例。
【点睛】考查了正比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之间的关系。
8. 正
【分析】要想判定a和b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一定的量,然后看那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成什么比例关系.
【详解】若a和b成正比例,则a:b=4:100=6:150,所以当x=150时,a和b成正比例;
若a和b成反比例,则ab=4×100=6×,所以当x=时,a和b成反比例.
9.12
【分析】横轴表示所挂物体的重量,纵轴表示弹簧长度,所挂物体的重量为0时弹簧的长度就是弹簧自身的长度。
【详解】由图可知,不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是12厘米,所以弹簧自身的长度就是12厘米。
10.B,A,正
【详解】试题分析:(1)两个整数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即较小的那个数,最小公倍数即较大的那个数;
(2)根据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即这两个数成正比例;进行解答即可.
解:由题意得:A÷B=8(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
因为A÷B=8(一定),所以A与B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B,A,正.
点评: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11.√
【分析】由题意知:,则,(比值一定),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知:
故原题说法正确。
【点睛】掌握正比例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一定),是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13.×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如果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变大,这两个量成正比例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的意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进行解答。
14.√
【解析】略
15.√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详解】因为圆的面积=π×半径2,圆的面积÷半径2=π,所以,圆半径的平方数与这个圆面积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
【点睛】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量中相对两个数的商,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
16.不成正比例;两者不相关。
【详解】答: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如:小明20岁时120斤,30岁时体重可能是150斤,也可能不变。一个人的年龄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不是相关联的量,因此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不成正比例,两者不相关。
17.(1)
(2)成正比例
【详解】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8.不对
【详解】答: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通常在生长期,人的身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生长期过了后,骨膜会闭合,停止长高;即人的身高与年龄的比值是不一定的,所以人的年龄与身高不成正比例。
如:小明20岁时一米八,骨膜闭合以后,身高不再长高,30岁时身高还是一米八,因此,人的身高和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说法不对。
19.(1)成正比例;2;4.2;50;175
(2)1115千米或265千米
【分析】(1)根据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关系,确定是否成正比例;通过第3组数据,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化简,求出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行换算并填表即可;
(2)如图,如果乙地位于甲、丙两地之间,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乙丙之间的图上距离=甲丙之间的图上距离;如图,如果甲地位于乙、丙两地之间,乙丙之间的图上距离-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甲丙之间的图上距离,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况的甲丙之间的实际距离即可。
【详解】(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同一张地图的比例尺一定,因此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厘米∶150千米=3厘米=15000000厘米=(3÷3)∶(15000000÷3)=1∶5000000
1÷=1×5000000=5000000(厘米)=50(千米)
100千米=10000000厘米
10000000×=2(厘米)
3.5÷=3.5×5000000=17500000(厘米)=175(千米)
210千米=21000000厘米
21000000×=4.2(厘米)
(2)情况一:乙地位于甲、丙两地之间。
(8.5+13.8)÷
=22.3×5000000
=111500000(厘米)
=1115(千米)
情况二:甲地位于乙、丙两地之间。
(13.8-8.5)÷
=5.3×5000000
=26500000(厘米)
=265(千米)
答:甲、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115千米或265千米。
20.淘气走了720米;笑笑走了480米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两人的速度比是3∶2,两人走的路程比也是3∶2,根据分数的意义,把总路程分成3+2=5份,淘气走了路程的份,笑笑走了,用淘气家和笑笑家的距离×,就是淘气走的米数;用淘气家和笑笑家的距离×,就是笑笑走的米数。
【详解】3+2=5(份)
淘气走了全程的
笑笑走了全程的
淘气走了:1200×=720(米)
笑笑走了:1200×=480(米)
答:淘气走了720米,笑笑走了480米。
【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的辨别,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本题考查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认真分析,解答。
耗油量(升)
4
7.2
8
12
路程(千米)
25
45
50
75
图上距离/厘米
1
2
3
3.5
4.2
…
实际距离/千米
50
100
150
175
210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四 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面整洁,如果,那么m与n成比例,=,圆柱的高一定,它体积和成正比例,正比例图象是一条,表示和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四 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