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五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教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教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共6页。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的内容。2.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3.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2.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 阅读教材113页引言图文材料,梳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分析内容。引出话题: 区域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要实现一个地区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弄清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因此,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至关重要。组织同学阅读教材113至117页图文材料,完成以下任务:1、文字梳理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内容和步骤。2、案例分析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多要素关系分析)。3、通过单元活动认识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域分异规律。提问、课件展示同学绘图成果。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一、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内容区域自然环境的分析要素二、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1.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常用方法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综合思维、差异比较等。2.分析步骤eq \x(\a\al(收集,资料))→eq \x(\a\al(要素特,征分析))→eq \x(\a\al(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eq \x(\a\al(整体特,征分析))→eq \x(\a\al(调查,验证))[思考] 对区域自然环境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时,应重要比较哪些要素?提示: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三、案例分析——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特征1.气候特征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2.水文特征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不同河流的流量数据。3.其他要素特征分析:通过收集、查阅地形、植被和土壤等资料,判断主要类型,分析其分布规律。4.多要素关系分析:利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5.综合分析:归纳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特征。[思考] 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方的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提示: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问题:1.读取图中A、B、C、D、E、F、G地点对应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略)问题:2.根据你的编码,判断A、B、C、D、E、F、G地点的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代码。答案:1-A-漂灰土;2-B-暗棕土;3-C-棕土、褐土、潮土;4-D-黄棕壤;5-E-黄壤、红壤、石灰土;6-F-赤红壤;7-G-砖红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方法答案: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热量减少,体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气候与植被的密切关系,可以划分为北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及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最冷月均温低于零度),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小;受气候影响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含沙量一般较大。其南部:夏季气温高,冬季较低(月均温大于零度),夏季降水量大,冬季相对较小;受气候影响,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的流量大,无冰期。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距海近,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水土流失较严重,地貌多沟壑,植被以森林为主,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较显著。课堂练习小测 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A.甲eq \b\lc\{\rc\ (\a\vs4\al\co1(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eq \b\lc\{\rc\ (\a\vs4\al\co1(河口地带,鱼米之乡))B.甲eq \b\lc\{\rc\ (\a\vs4\al\co1(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eq \b\lc\{\rc\ (\a\vs4\al\co1(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C.甲eq \b\lc\{\rc\ (\a\vs4\al\co1(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eq \b\lc\{\rc\ (\a\vs4\al\co1(一种喀斯, 特地貌))D.甲eq \b\lc\{\rc\ (\a\vs4\al\co1(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eq \b\lc\{\rc\ (\a\vs4\al\co1(江南水乡,丘陵广布))(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解析:第(1)题,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一行归”指的应是北雁南飞,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乙图中的“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推断出乙图中景观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区。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甲图反映落叶林景观,乙图是桂林山水,导致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答案:(1)C (2)B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的内容。2.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3.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2.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 阅读教材113页引言图文材料,梳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分析内容。引出话题: 区域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要实现一个地区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弄清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因此,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至关重要。组织同学阅读教材113至117页图文材料,完成以下任务:1、文字梳理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内容和步骤。2、案例分析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多要素关系分析)。3、通过单元活动认识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域分异规律。提问、课件展示同学绘图成果。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一、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内容区域自然环境的分析要素二、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1.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常用方法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综合思维、差异比较等。2.分析步骤eq \x(\a\al(收集,资料))→eq \x(\a\al(要素特,征分析))→eq \x(\a\al(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eq \x(\a\al(整体特,征分析))→eq \x(\a\al(调查,验证))[思考] 对区域自然环境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时,应重要比较哪些要素?提示: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三、案例分析——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特征1.气候特征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2.水文特征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不同河流的流量数据。3.其他要素特征分析:通过收集、查阅地形、植被和土壤等资料,判断主要类型,分析其分布规律。4.多要素关系分析:利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5.综合分析:归纳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特征。[思考] 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方的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提示: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问题:1.读取图中A、B、C、D、E、F、G地点对应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略)问题:2.根据你的编码,判断A、B、C、D、E、F、G地点的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代码。答案:1-A-漂灰土;2-B-暗棕土;3-C-棕土、褐土、潮土;4-D-黄棕壤;5-E-黄壤、红壤、石灰土;6-F-赤红壤;7-G-砖红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方法答案: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热量减少,体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气候与植被的密切关系,可以划分为北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及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最冷月均温低于零度),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小;受气候影响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含沙量一般较大。其南部:夏季气温高,冬季较低(月均温大于零度),夏季降水量大,冬季相对较小;受气候影响,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的流量大,无冰期。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距海近,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水土流失较严重,地貌多沟壑,植被以森林为主,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较显著。课堂练习小测 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A.甲eq \b\lc\{\rc\ (\a\vs4\al\co1(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eq \b\lc\{\rc\ (\a\vs4\al\co1(河口地带,鱼米之乡))B.甲eq \b\lc\{\rc\ (\a\vs4\al\co1(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eq \b\lc\{\rc\ (\a\vs4\al\co1(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C.甲eq \b\lc\{\rc\ (\a\vs4\al\co1(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eq \b\lc\{\rc\ (\a\vs4\al\co1(一种喀斯, 特地貌))D.甲eq \b\lc\{\rc\ (\a\vs4\al\co1(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eq \b\lc\{\rc\ (\a\vs4\al\co1(江南水乡,丘陵广布))(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解析:第(1)题,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一行归”指的应是北雁南飞,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乙图中的“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推断出乙图中景观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区。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甲图反映落叶林景观,乙图是桂林山水,导致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答案:(1)C (2)B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