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地表变化的动力(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2 次下载
- 2.2地形变化的动力(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3 次下载
- 3.1常见的天气系统(第1课时)锋(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3 次下载
- 3.1常见的天气系统(第2课时)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3 次下载
地理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练习)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
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
2.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投资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C 2.A
【分析】
1.过去,由于受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C项正确,经过更多山村,需要增加线路长度和密度,而不是改变线路形状,A错误。如果是为了经过更多山村,增加线路长度会提高筑路成本,发展生态旅游没必要增加线路长度,B错误,之字形线路不代表线路密度增大,D错误。。
2.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少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以提升通行效率、节约通行时间。A项正确。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是增加了投资,汽车性能应该在爬弯道的时候体现的更显著,而不是走直道,故②④错误。
【点睛】
交通线路的建设,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技术水平是保障因素。
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下图示意后寨河地区不同坡角的石漠化程度土地分布(%)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是( )
A.强度石漠化比例随坡角增大而增大 B.8°-15°坡角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
C.>25°坡角范围内无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在减少 D.无石漠化比例在25°范围内随坡角增大而减小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坡角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植被破坏加剧
B.15°-25°坡角范围内强度石漠化比例变化明显
C.≤8°坡角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采石等活动增加
D.8°-15°坡角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垦殖等人为干扰减少
【答案】
3 D 4 C
【分析】
3.读图可知,无石漠化比例在25°范围内随坡角增大而减小,D项正确。1963年,≤8°坡角范围内强度石漠化比例大于8°-15°坡角范围,A项错误;由图可知,>25°坡角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B项错误;>25°坡角范围内无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增多,C项错误。故选D。
4.读图可知,>25°坡角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比例增加,说明该范围内植被在恢复,A项错误;15°-25°坡角范围内强度石漠化基本无变化,B项错误;<8°坡角范围内,无石漠化比例在改革开放以来有所减少,同时强度石漠化有所增加,说明此阶段采石等活动可能有所增加,C项正确;8°-15°坡角范围内的强度石漠化比例在2010年有所增加,说明此坡角范围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垦殖等强烈的人为干扰,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石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常见现象,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比较典型,主要原因与人类过度开垦和过度砍伐森林有关,导致表层泥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
下图中的50千米长路段的高速公路地势落差2 030米。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图中高速公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质断层 B.河谷地形
C.气候因素 D.工程技术
6.直线坡度最大的是( )
A.石棉至固陵段 B.固陵至栗子坪段
C.栗子坪至铁寨子段 D.铁寨子至菩萨岗段
【答案】
5.B6.C
【解析】
5.影响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线路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工程建设的主导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地质断层等自然因素往往是工程建设的限制性因素,修建公路要避开;而河谷地形坡度相对和缓,有利于工程建设,决定了图中高速公路走向。当地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因此不是决定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山区地势起伏大,公路主要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图中显示石棉至固陵段、固陵至栗子坪段、铁寨子至菩萨岗段都位于河谷地区;而图中栗子坪至铁寨子段弯曲较大,说明坡度较大。C正确。故选C。
【点睛】
在山区修建公路,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沿山谷、河谷、等高线延伸。结合所学的知识,雅西高速公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为了降低坡度,在石棉县境内建设小半径双螺旋曲线隧道,延长线路。
我国某区域(下图)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且海拔低于1500米的范围内,部分散户乡村聚落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当地政府正在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主要考虑( )
A.交通方便 B.矿产丰富 C.热量充足 D.耕地保障
8.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是因为( )
A.散户聚落基础设施落后 B.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
C.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 D.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
【答案】
7.D 8.A
【分析】
7.由图示可以看出,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基本沿河分布,地形较为平坦,聚落分布于此首先要考虑农业生产,平坦地形为农业生产提供较大面积的耕地保障,D正确;河谷交通条件优于高海拔地区,热量较为充足,但其重要性不如耕地保障,AC错误;无法判断图中地区的矿产丰富程度,B错误。所以选D。
8.散户分布分散,加上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所以散户居住的聚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完善基础设施需要较高的投资,搬迁至大型聚落可提高生活质量,A正确;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都不是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和水源,一般耕地条件优越、水源充足的区位容易发育成聚落。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居住条件。
洪积扇多由季节性河流在洪水期形成,一般呈现完美的扇形,如同张开的一把扇子,有扇顶、扇中、扇缘,甚至还有扇骨--呈放射状展开的分支河流。下图示意祁连山西部的昌马洪积扇(俯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昌马洪积扇形成完美扇形的原因是( )
①扇缘前端受地形阻挡②河流展宽、分叉③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堆积④地表多风化碎屑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农田多分布在扇缘的原因是( )
A.靠近村庄 B.交通运输便利 C.降水量多 D.地下水较充足
11.与扇缘相比,扇顶( )
A.径流量更小 B.昼夜温差更大 C.透水性更差 D.实际蒸发量更大
【答案】
9.B 10.D 11.B
【分析】
9.扇缘前端无地形阻挡,①错误。河流展宽、分叉,导致扇骨明显,②正确。河流在出山口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是形成洪积扇的必备条件,③正确。洪积扇的碎屑物来源于河流,④错误。故本题选B。
10.因为有了农田,村庄才形成,A选项本末倒置,错误。扇缘交通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扇缘与扇顶的降水量没多大区别,C错误。扇缘地势较低,地下水在此聚集,D正确。故本题选D。
11.扇顶位于河流上游,径流量更大,A错误。扇顶的颗粒更粗,比热容更小,因此昼夜温差更大,B正确。颗粒粗,更有利于下渗,透水性好,C错误。因为下渗多,导致地表水少,实际蒸发量也更小,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洪积扇的相关知识点,洪积扇为河流沉积地貌,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由粗到细。
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南岗千年瑶寨,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瑶寨,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现有几十户,百多人居住。现保留有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史料记载,南岗瑶族的祖先一千多年前从洞庭湖以北迁来。下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不属于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山洪 B.易守难攻 C.寒潮少见 D.耕地众多
13.南岗千年瑶寨能较为完好的保留至今的原因不包括( )
A.远离都市 B.交通闭塞 C.政策保护 D.丰衣足食
【答案】
12.D 13.D
【分析】
12.图中瑶寨位于海拔800米-850米的山坡上,因此耕地面积有限,D错误。图中瑶寨位于山地东南坡,其东南侧为河谷,瑶寨位于河谷旁边的高地上,可以防止山洪;同时易守难攻;其西北侧有山地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因此寒潮少见,A、B、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原因,故选D。
13.远离都市、交通闭塞使南岗千年瑶寨受现代文明冲击小;政策保护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A、B、C有利于古寨的保护;丰衣足食体现的是生活水平,与古寨的保护无关。故选D。
【点睛】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灌溉方便、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地形有利于防御的地方,也容易形成聚落。在山区,由于气候、地形的千差万别,一般河谷地带也容易形成聚落。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图中河流流经A处形成的地貌类型可能是( )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冲积平原
15.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较低
B.线路①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C.②线路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答案】
14.B15.B
【分析】
14.A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地区,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形变得平坦开阔,河流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沉积,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在一起,形成洪积扇平原,“v”字形河谷位于高山峡谷之中,三角洲平原和冲积平原分别位于河流入海(湖)口和河流中下游地区,ACD错误,故选B。
15. a村到b村公路位于山区,需要避开陡坡,沿等高线分布,则道路坡度小,从图中可知①线路虽然长一些,但是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成本低,运行安全,②线路虽然短,但需要开挖穿山隧道,工程量大,成本高,线路选择不合理,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某地区规划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需要结合课本关于交通线布局的知识即可作答。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图1为我国某河谷地貌分布图。图2为图2沿A-B线所作的河谷剖面图。
(1)概括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图示地形的形成过程。
(3)推测地形剖面中鹅卵石的来源,并分析其堆积位置较高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地表起伏大。
(2)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隆起,形成高山、谷地;早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在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力的长期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下,背斜形成河谷,向斜形成山岭;一系列的褶皱地形形成地势东西高,中部低的地表形态。
(3)来源∶地质史上河流搬运的鹅卵石在河床沉积。原因∶河流不断下切,原河床堆积的鹅卵石被悬在较高位置。
【分析】
本题考查地貌成因与内外力作用,考查知识的调用和迁移能力。
【详解】
(1)地形特征的描述主要从地形种类、地势、地形分布等描述。由图等高线的分布的数值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地形起伏大。
(2)图示的地形形成过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山地、谷地;地貌形成早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后来由于风力、流水、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并形成地势东西高,中部低的褶皱地表形态。
(3)来源:上游河流两岸的岩石风化,崩解;流水搬运、侵蚀打磨形成鹅卵石;在搬运过程中沉积于河床;堆积较高的原因:河流不断下切,河流加深,原来的鹅卵石裸露在较高位置。
【点睛】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脱公路开通,宣告中国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县正式通车。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脱县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林芝至墨脱地形剖面示意图。
(1)西藏墨脱县为什么多地震灾害发生?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殊不知墨脱交通之难,更甚于蜀道,为什么?
(3)墨脱曾是中国物价最高的地方,请分析其原因?
(4)墨脱降水异常丰富,其中南部最大降水量可达5000毫米以上,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墨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地震。
(2)地形高山峡谷;板块交界,地壳活动频繁、剧烈、地质构造脆弱;流水、冰川侵蚀强烈;土层疏松,容易崩塌;降水充沛,多泥石流;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大雪封山。
(3)高山峡谷,缺乏耕地;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物产稀少;交通极其不便。
(4)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暖湿气流;暖湿气流能够沿雅鲁藏布江峡谷,深入内陆;受高大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多地形雨。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原因。
【详解】
(1)当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墨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流水、冰川侵蚀作用强。风化作用强,土层疏松,容易崩塌。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充沛,多泥石流。高原地区气温低,大雪封山时间长,所以交通更难发展。
(3)墨脱位于高山峡谷之中,耕地面积小,土地肥力低,生态环境脆弱,物产稀少,交通非常不便,所以物价极高。
江河谷深入内陆,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拦,抬升形成地形雨。(4)墨脱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可以沿雅鲁藏布
1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四川省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300000)”。
材料二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17年2月讯:2000年四川省水稻种植面积3185.6万亩,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仅为2932万亩,2017年的总量下降253.6万亩,年均减少14.9万亩。我省水稻种植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较为传统,下图是在等高线图中D处拍摄到的景观图。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及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
(2)评价等高线图中D处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并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四川省水稻种植特点。
【答案】(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
(2)有利自然条件:以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靠近河流(距水库近),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分析】
本题考查水库选址、交通区位及水稻种植业的特点。难度一般。
【详解】
(1)水库需要建在水量大且工程成本较低的位置。由图可知,图示的P位置位于峡谷,谷口窄,建坝工程量小;P的腹地为盆地地形,集水区域较广,且盆地有利于蓄水。图中公路选线沿谷地延伸,并穿过城镇。这样建设一方面是因为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同时,公路为短途运输,机动灵活,城镇客、货运量大,公路从此处穿过可以更好地方便生产生活且促进地域联系。
(2)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D处位于四川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图中显示D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有利于种植水稻;水稻需水量大,D处附近有河流、水库,灌溉水源充足;四川盆地紫色土较肥沃,且D处为冲积土,土壤肥沃。四川省水稻种植特点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接近,主要是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很多地区依然是人畜合作耕种,机械化水平低;水稻需水多,但季风气候区旱涝频繁,为尽可能保障水稻的稳产,该地水利工程量大。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42洋流及其影响练习解析版doc、42洋流及其影响练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优秀练习,文件包含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练习解析版doc、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练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31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解析版doc、31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