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0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0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0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11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14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16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18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9874/0-169508807622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二节洋流及其影响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培优练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测评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6页。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01分层作业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淮阴中学期末]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常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综合思维、差异比较等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和步骤。据此回答1~2题。1. 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 D①要素特征分析 ②收集资料 ③整体特征分析④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⑤调查验证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⑤[解析] 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为:首先收集资料,其次分析各要素的特征,再次对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整体特征分析,最后调查验证。2. 分析区域内相对一致但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的特征属于下列哪个步骤?( ) CA.要素特征分析 B.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C.整体特征分析 D.收集资料[解析] 分析区域内相对一致但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的特征属于整体特征分析。 [2023·大桥实验期末]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不同。据此回答3~4题。3. “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D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解析] “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4. “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 C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C.水土碱性大 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解析]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2023·常州一中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5~7题。5. 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与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D[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海拔较高,适宜茶树生长;①是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不适合种植水稻;②是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不会出现草原放牧的景象;③是我国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不适宜翠竹生长。6. 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C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解析] ③区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并且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结冰期;①西北地区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主要为夏汛;⑥是东南沿海地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且时间长,汛期长,冬季降水量较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大。7. 深秋时节,一位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B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⑤到② D.从⑤到⑥[解析] 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旅游者是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进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由北方到南方,即②地到④地。 [2023·山东济南期末]法属南部领地是南印度洋上几个大的群岛和岛屿,是世界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密度高的地区之一。这里人烟稀少,自然环境保存完好,岛屿树木植株矮小,并向一侧倾斜,多为旗形树冠。下图为法属南部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 法属南部领地是世界鸟类密度高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 C①岛屿面积较大,有丰富的食物 ②人类保护力度 ③地处南极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之间,是鸟类迁徙的经停地 ④缺少天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领地岛屿面积大,能够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①正确;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人烟稀少,故受到人类保护力度小,②错误;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南极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之间,周边陆地少,是鸟类迁徙的经停地,③正确;从材料中未能得知该地鸟类天敌的相关信息,排除④。9. 推测旗形树的倾斜方向是( ) C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旗形树一般是在受到当地单一盛行风长期吹拂的影响下形成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属南部领地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受到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故旗形树受到西北风的影响,向东南方向倾斜。10. [2023·曲塘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 毫米,内地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 000 毫米,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2 000 毫米。下图分别为墨西哥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和P城气候资料图。(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答案]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边缘山脉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地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描述P城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 位于墨西哥高原上,海拔高;以温和的高原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较多,有明显的干湿季;植被以耐旱的植物为主。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东海高中期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表)。据此回答11~13题。11.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B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解析]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不同,热量不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严重缺水,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分。12.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D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 我国面对地球上最大的大洋,位于最大的大陆,夏季陆地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成因是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3.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 D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解析]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③④正确、①错误;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地区没有优势,②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小,⑤错误。 [2023·东台中学期末]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据此回答14~16题。14. 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B[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15. 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D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较低[解析] 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吊脚楼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16. 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 CA.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C.云贵高原 D.西双版纳[解析] 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结合选项可知,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最为符合题目要求。 [2023·新华中学期末]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读图回答17~19题。17. 推断古人登山时最可能的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A[解析]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说明山南是春天,山北由于受到北方寒冷空气影响还是春寒料峭。山花和白雪同时存在只可能是春季。18. 出现该景色的原因主要有( ) C①位于亚热带北部 ②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 ③山北侧降水比南侧多 ④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山为大别山,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1 777米,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①②④正确。大别山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南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北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山北侧降水应比南侧少,③错误。19. 图中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有( ) A①以平原山地为主,河网密布 ②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 ③降水年际变化大 ④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以平原山地为主,河网密布,①正确;图中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区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②③正确,④错误。20. [2023·清江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的美誉。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1)读图,比较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答案] 北坡短而陡峭,南坡长而和缓。成因: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形成断裂带,秦岭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陡崖。(2)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答案] 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01分层作业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淮阴中学期末]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常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综合思维、差异比较等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和步骤。据此回答1~2题。1. 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 D①要素特征分析 ②收集资料 ③整体特征分析④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⑤调查验证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⑤[解析] 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为:首先收集资料,其次分析各要素的特征,再次对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整体特征分析,最后调查验证。2. 分析区域内相对一致但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的特征属于下列哪个步骤?( ) CA.要素特征分析 B.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C.整体特征分析 D.收集资料[解析] 分析区域内相对一致但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的特征属于整体特征分析。 [2023·大桥实验期末]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不同。据此回答3~4题。3. “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D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解析] “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4. “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 C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C.水土碱性大 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解析]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2023·常州一中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5~7题。5. 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与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D[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海拔较高,适宜茶树生长;①是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不适合种植水稻;②是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不会出现草原放牧的景象;③是我国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不适宜翠竹生长。6. 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C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解析] ③区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并且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结冰期;①西北地区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主要为夏汛;⑥是东南沿海地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且时间长,汛期长,冬季降水量较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大。7. 深秋时节,一位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B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⑤到② D.从⑤到⑥[解析] 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旅游者是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进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由北方到南方,即②地到④地。 [2023·山东济南期末]法属南部领地是南印度洋上几个大的群岛和岛屿,是世界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密度高的地区之一。这里人烟稀少,自然环境保存完好,岛屿树木植株矮小,并向一侧倾斜,多为旗形树冠。下图为法属南部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 法属南部领地是世界鸟类密度高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 C①岛屿面积较大,有丰富的食物 ②人类保护力度 ③地处南极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之间,是鸟类迁徙的经停地 ④缺少天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领地岛屿面积大,能够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①正确;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人烟稀少,故受到人类保护力度小,②错误;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南极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之间,周边陆地少,是鸟类迁徙的经停地,③正确;从材料中未能得知该地鸟类天敌的相关信息,排除④。9. 推测旗形树的倾斜方向是( ) C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旗形树一般是在受到当地单一盛行风长期吹拂的影响下形成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属南部领地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受到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故旗形树受到西北风的影响,向东南方向倾斜。10. [2023·曲塘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 毫米,内地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 000 毫米,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2 000 毫米。下图分别为墨西哥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和P城气候资料图。(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答案]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边缘山脉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地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描述P城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 位于墨西哥高原上,海拔高;以温和的高原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较多,有明显的干湿季;植被以耐旱的植物为主。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东海高中期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表)。据此回答11~13题。11.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B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解析]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不同,热量不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严重缺水,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分。12.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D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 我国面对地球上最大的大洋,位于最大的大陆,夏季陆地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成因是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3.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 D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解析]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③④正确、①错误;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地区没有优势,②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小,⑤错误。 [2023·东台中学期末]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据此回答14~16题。14. 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B[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15. 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D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较低[解析] 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吊脚楼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16. 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 CA.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C.云贵高原 D.西双版纳[解析] 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结合选项可知,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最为符合题目要求。 [2023·新华中学期末]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读图回答17~19题。17. 推断古人登山时最可能的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A[解析]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说明山南是春天,山北由于受到北方寒冷空气影响还是春寒料峭。山花和白雪同时存在只可能是春季。18. 出现该景色的原因主要有( ) C①位于亚热带北部 ②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 ③山北侧降水比南侧多 ④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山为大别山,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1 777米,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①②④正确。大别山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南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北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山北侧降水应比南侧少,③错误。19. 图中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有( ) A①以平原山地为主,河网密布 ②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 ③降水年际变化大 ④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以平原山地为主,河网密布,①正确;图中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区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②③正确,④错误。20. [2023·清江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的美誉。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1)读图,比较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答案] 北坡短而陡峭,南坡长而和缓。成因: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形成断裂带,秦岭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陡崖。(2)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答案] 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