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课后作业题
展开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泰兴一中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利用。据此回答1~2题。
1.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增加地表径流B. 减少植物蒸腾C. 减少地下径流D. 增加下渗
2.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A. 增强城市降雨能力B. 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C. 减轻城市交通压力D. 加剧城市炎热程度
[2023·江都中学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据此回答3~4题。
图a图b图c图d
3. 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 图aB. 图bC. 图cD. 图d
4.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地表下渗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023·范水高中期末]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许多城市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哪个环节影响最明显( )
A. 下渗B. 地表径流C. 降水D. 水汽输送
6. 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减轻城市内涝 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④提供工业用水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7. 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最主要的功能是( )
A. 美化城市环境B. 增加下渗量C. 调节小气候D. 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3·金湖中学期末]下图为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据此回答8~9题。
8. 该农村住宅设计雨水花园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洪水威胁B. 缓解水资源紧缺C. 改善生态环境D. 减少风沙危害
9. 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地区是( )
A. 华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西北地区
10. [2023·东台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图1为海绵城市示意图。图2为传统“快排”模式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
图1
图2
(1) 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
(2) 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扬州中学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据“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回答11~12题。
11. 铺设砾石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 净化雨水B. 增强雨水渗漏C. 防止水土流失D. 保持土壤水分
12.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 下凹式绿化带利于收集雨水,减轻城市内涝
C. 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道
D. 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2023·丹阳高中期末]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素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示意透水路面设计方案。据此回答13~15题。
13. 透水路面设计方案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最显著的是( )
A. 水汽输送B. 降水C. 下渗D. 蒸发
14. 白城市利于透水路面设计方案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
A. 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B. 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
C. 降水集中,多暴雨D. 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15. 白城市采用透水路面设计方案可能带来的效益有( )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
[2023·口岸中学期末]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六盘水城市人口密集,截至2022年11月1日,在9 91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了303万的人口。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用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据此回答16~18题。
16. 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水汽输送速度加快B. 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 地下径流不断减少D. 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17. 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 )
A. 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B. 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
C. 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D. 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
18. 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 )
A. 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B. 阶梯状分布的湿地
C. 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D. 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19. [2023·泗阳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以来,河南省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其中7月19日17时至20日6时,郑州市出现局地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最大123.5 mm。此外,受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影响,台风“烟花”从东部沿海强势登陆,并向西推进到河南省中西部一带。此次暴雨导致郑州市区内涝现象强烈。如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 说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
(2)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郑州市此次内涝发生的原因。
(3) 说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4) 为缓解城市内涝,我国着力建设海绵城市。说明原有城市建设成为海绵城市后水循环环节的变化。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说明海绵城市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能增加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
2. B
[解析]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是增加雨水的下渗,对降水影响不大;由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利于减轻雨洪,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对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影响不大;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大,地表植被增加,从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3. A
[解析]图a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的作用。
4. B
[解析]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有调节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对水汽输送以及大气降水几乎无影响,故本题应选择①④,B项正确。
5. B
[解析]读图,根据图示水体间关系可以判断,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区域雨水收集井,将雨水收集起来,减少了地表径流,所以对水循环各个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地表径流。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下渗影响小,对降水、水汽输送没有直接影响。
6. A
[解析]城市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①正确;活水公园将雨水收集起来,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②正确;净化处理后进行合理利用,有利于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③正确;提供工业用水不属于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④错误。
7. B
[解析]活水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活水公园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暴雨以前作用更明显。
8.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农村住宅通过屋顶雨水花园收集雨水,并经过滤池再利用,故主要目的是缓解水资源紧缺。
9. C
[解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急需水资源的再利用;西北地区也缺水,但西北地区降水少,不适宜推广雨水花园,故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10. (1)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了地表径流,从而减轻城市内涝。
(2) 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利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1. B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海绵城市”能够吸收截留水分,铺设砾石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12. B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图中的绿化带不是要发挥隔离车辆的作用,而是增加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下凹式绿化带较周围低,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与裸地比较,裸露地面铺设的砂石颗粒大,可以减少扬沙天气;绿化带面积大,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13. C
[解析]通过材料信息“透水路面”可知,该设计方案主要直接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14.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该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
15.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白城市受洪涝灾害影响大,海绵城市的建设可减轻洪涝灾害,①正确;透水路面可增大蒸发量,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②正确;读图可知,透水路面能够吸收、截留水分,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③正确;该地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情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可减轻风沙灾害,④正确;该设计方案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但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⑤错误。
16. B
[解析]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是利用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可调蓄径流,使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不影响水汽输送速度;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水循环的周期可能变长,但不会逐渐延长。
17. A
[解析]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18. D
[解析]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水体中的污染物经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阶梯状分布的湿地、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不是水体净化功能的主要要素。
19. (1) 7月,华北正值雨季(雨带移至华北一带);受副热带高压及台风“烟花”影响,水汽充沛,太平洋输送的水汽,向西推进到河南省中西部一带,受地形抬升降水效果显著。
(2) 夏季风影响,降水多;西部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快;东部地形平坦,排水速度慢;城市大量路面硬化,排水系统建设落后,下渗速度慢。
(3) 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放水腾库工作,提高防洪能力;加强城市绿化,增强下渗;增加排涝设施(完善排水系统),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
(4) 下渗增加;蒸发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增加。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随堂练习题,共10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课后作业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