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3节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3节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共9页。
第3节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设计思想.一、实验原理与设计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小球A、B发生正碰,若碰撞前球A的速度为v1,球B静止,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m1v1′+m2v2′.可采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测量平抛初速度的方法,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让球A从同一位置C释放,测出不发生碰撞时球A飞出的水平距离lOP,再测出球A、B碰撞后分别飞出的水平距离lOM、lON,如图乙所示.只要验证m1lOP=m1lOM+m2lON,即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运动的时间就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速度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甲 实验装置示意图乙 水平距离测量示意图二、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半径相等的钢球和玻璃球、白纸、复写纸、小铅锤、天平(附砝码)、毫米刻度尺、圆规.三、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2.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其末端水平.在地板上铺白纸和复写纸,通过小铅锤将斜槽末端在纸上的投影记为点O.3.首先让球A从斜槽点C由静止释放,落在复写纸上,如此重复多次.4.再将球B放在槽口末端,让球A从点C由静止释放,撞击球B,两球落到复写纸上,如此重复多次.5.取下白纸,用圆规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点P、点M和点N,用刻度尺测出lOP、lOM和lON.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平均落点.6.改变点C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四、数据分析将测量的数据记入你设计的表格中,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五、误差分析实验所研究的过程是两个不同质量的球发生水平正碰,因此“水平”和“正碰”是操作中应尽量予以满足的前提条件.实验中两球心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给实验带来误差.每次静止释放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内力越大,动量守恒的误差越小.应进行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以减小偶然误差.六、注意事项1.入射小球质量m1应大于被碰小球质量m2,若入射小球质量小于被碰小球质量,则入射小球会被反弹,滚回斜槽后再返回抛出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飞出时的速度大小小于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大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2.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3.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入射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4.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5.地面应水平,白纸铺好后,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类型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B.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解析]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在落地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水平射程来体现速度,故答案是A.(2)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量平均落点的位置,找到相碰后两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D、E是必需的,而且D要在E之前.至于用天平称质量先后均可以,所以答案是BDE或DEB.[答案] (1)A (2)BDE或DEB 类型二 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典例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_______.A.m1>m2,r1>r2 B.m1m2,r1=r2 D.m1
第3节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设计思想.一、实验原理与设计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小球A、B发生正碰,若碰撞前球A的速度为v1,球B静止,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m1v1′+m2v2′.可采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测量平抛初速度的方法,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让球A从同一位置C释放,测出不发生碰撞时球A飞出的水平距离lOP,再测出球A、B碰撞后分别飞出的水平距离lOM、lON,如图乙所示.只要验证m1lOP=m1lOM+m2lON,即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运动的时间就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速度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甲 实验装置示意图乙 水平距离测量示意图二、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半径相等的钢球和玻璃球、白纸、复写纸、小铅锤、天平(附砝码)、毫米刻度尺、圆规.三、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2.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其末端水平.在地板上铺白纸和复写纸,通过小铅锤将斜槽末端在纸上的投影记为点O.3.首先让球A从斜槽点C由静止释放,落在复写纸上,如此重复多次.4.再将球B放在槽口末端,让球A从点C由静止释放,撞击球B,两球落到复写纸上,如此重复多次.5.取下白纸,用圆规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点P、点M和点N,用刻度尺测出lOP、lOM和lON.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平均落点.6.改变点C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四、数据分析将测量的数据记入你设计的表格中,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五、误差分析实验所研究的过程是两个不同质量的球发生水平正碰,因此“水平”和“正碰”是操作中应尽量予以满足的前提条件.实验中两球心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给实验带来误差.每次静止释放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内力越大,动量守恒的误差越小.应进行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以减小偶然误差.六、注意事项1.入射小球质量m1应大于被碰小球质量m2,若入射小球质量小于被碰小球质量,则入射小球会被反弹,滚回斜槽后再返回抛出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飞出时的速度大小小于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大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2.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3.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入射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4.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5.地面应水平,白纸铺好后,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类型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B.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解析]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在落地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水平射程来体现速度,故答案是A.(2)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量平均落点的位置,找到相碰后两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D、E是必需的,而且D要在E之前.至于用天平称质量先后均可以,所以答案是BDE或DEB.[答案] (1)A (2)BDE或DEB 类型二 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典例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_______.A.m1>m2,r1>r2 B.m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