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2.2 熟悉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同步练习)《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任务2.3掌握国家税收的基础知识(教学课件)《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课件 0 次下载
- 任务2.3掌握国家税收的基础知识(同步练习)《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任务2.4 了解政府债券的有关常识(教学课件)《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课件 0 次下载
- 任务2.4 了解政府债券的有关常识(同步教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教案 0 次下载
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模块2 财政收入教案设计
展开课 题
任务2.3
掌握国家税收的基础知识
课 型
理论
课 时
3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材着眼于21世纪各类企业的会计岗位群中的中、初级人才客观需要,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是一门融财政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一体的会计专业主千专业课程。本书系统而简要地阐述了财政的概念与财政问题、财政特征与职能、财政收入与支出、政府预算﹑金融的概念与内容、货币与货币市场、金融业务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等。
全书贯彻了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时代性、可读性的原则,吸取了我国财政、金融改革的新知识,较好地融会了财政金融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基础、实践、选用三个模块组织教材内容,具有较大的教学灵活性和实用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税收的概念、特征及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熟悉税收的分类与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
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有关税收的简单计算,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国家税收法律和政策,树立纳税光荣的理念。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我国的主要税种
2.教学难点:我国的主要税种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教学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媒体
PPT,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情景分析,问题引导:“十三五”期间,深化税收改革、提升税收治理效能贯穿始终
2016年5月1日零时,温州商人陈生在北京民族饭店开出了中国餐饮住宿业首张 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天,征收了66年的营业税告别中国税收舞台。英国《经济学人》 杂志称,中国全面实施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政策,完成了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税制改革。与此同时,绿色税收制度建设的一场场改革大戏也在精彩上演。2016年7月1日,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实行从价计征,清理收费基金,建立税收与资源价格直接挂钩的调节机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引领绿色发展,护航美丽中国。2017年12月1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展至河北、北京、天津等10个省区市,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顺利开征,通过“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节能减排、引导绿色生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效益逐步显现。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发布,万众瞩目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拉开帷幕。国税地税机构的顺利合并,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的有序推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税费治理模式,为世界税收征管改革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致力于深化税收改革、提升税收治理效能?
1.学生对情境导入问题进行思考。
2.了解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1.以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任务实施,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固定地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再分配。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最主要的特征。
(二)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征税后,其税款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支付报酬,也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
(三)固定性
固定性是指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范围、征税比例及征税其他问题。该特征是政府稳定取得财政收入的保证。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有关税收的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也就构成了税收制度核心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般称为税制三要素。除此之外,减免税、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罚则等也是税收制度应当包含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与之相关的还有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其中,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人;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税负能否转嫁,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也是负税人;税负可以转嫁,纳税人和负税人就不是同一个对象。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与之相关的还有税目和计税依据。
(三)税率
税率是征税的比例或征税的额度。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1.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征税数额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它的缺点是税额的确定往往不容易做到公平合理,因而只适用于特殊的税种,如我国的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2. 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不分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它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和所得额进行征税。比例税率又可分为:统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
3. 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将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且税率随着数额的增加而提高的税率形式。累进税率具体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三种。
(1)全额累进税率是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它相适应的税率征税,其计算公式为:
全额累进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是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确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 一定数额的征税对象可同时使用几个税率。其计算公式为:
超额累进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
(3)超率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的某种比例为累进依据,按照超额累进的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其原理与超额累进税率相同,只是税率累进的依据不是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额,而是相对比率(比如增值率等)。
(四)减免税
减免税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特定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免于征税的特殊规定。减免税可以分为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与减免税相反的还有加成和附加。加成是在按规定税率计算出税额后,再加征一定比例的税额;附加是在按规定税率征收的正税以外,再加征正税一定比例的税额。
(五)纳税时间
纳税时间是指税法规定的关于税款缴纳时间方面的限定,具体包括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缴库期限。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根据各个税种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确定纳税地点的目的在于方便税款的缴纳和防止偷税、漏税。
(七)罚则
罚则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纳税人的违法行为一般可分为偷税、骗税、欠税、抗税等,针对违法行为情节轻重可以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强行扣款、加收滞 纳金、处以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罚则是税收强制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税法的强制执行。
7
互动抢答:从字面意思上说出什么是税?
抽生回答,交流,肯定合理成分。
学生通过税的字面含义,引导学生把握税收含义的理解,并找出税收的主体、目的、依据、手段、地位等并引入其特征与构成要素。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三 、税收的分类
按征税对象分类
按征税对象分类,税收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二)按计税依据分类
按计税依据分类,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税收可分为价外税和价内税。
(四)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四 、我国的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环节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1.纳税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又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2. 税率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除低税率适用范围和销售旧货适用征收率外,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3%。低税率适用9%,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税率适用9%或6%。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出口零税率。
3.计税方法
(1)增值税的销售额。增值税是价外税,其税款不包含在价格之中,因此增值税的销售额应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若为含税销售额,要用下列公式将其转换为不含税的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
(2)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纳税人的类型不同,其计税方法也不同。对于一般纳税人,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按照简易方法计算应纳增值税,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实行简易方法计算应纳税额时,不得抵扣货物和劳务的进项税额。
(4)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人进口货物,按规定的组成计税价格和税率计算
应纳增值税税额,且不得抵扣。其计税公式为: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 x 税率
其中,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
若进口货物还应征消费税,还要加上消费税税额,此时,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消费税税额
(二)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 =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或销售量征收的一种税。
1. 纳税人
消费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税目及税率
消费税的税目及税率详见教材表2-6。
3.计税方法
消费税采用从价定率计税、从量定额计税和复合计税三种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从价定率计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比例税率
从量定额计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复合计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 x 定额税率+应税消费品销售额×比例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1.纳税人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都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国际惯例一般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自然人合伙人。
2. 税 率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适用于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取 得的所得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企业所得税的低税率为20%,适用于非上述情况的非居民企业。
3. 计税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
(四)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 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 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在一个纳税年度在境内居住累计 不满183天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 计税方法
自 2 0 1 9 年 1 月 1 日起,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税。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按照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 所得税。取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五项所得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
案例练习
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税收计算方法。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1)某电冰箱厂为了配合税法宣传及扩大冰箱的销售量,提出这样一个营销口号:“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产品时,您就很荣幸地成为国家的纳税人。”结合税收相关知 识,指出这句口号存在的问题。
(2)结合我国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谈一谈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意义。
课外延伸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税收的概念、特征、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的分类,我国的主要税种及其简单的计算方法。税收收入是政府通过征税的形式筹集的财政资金。由于税收的特征及征税范围的广泛性,税收收入不仅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政府宏观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作业:
税收的特征有哪些?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我国的主要税种有哪些?
板书设计
(一)税收的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
(二)税收制度核心的三个基本要素
1. 纳税人
2. 征税对象
3. 税率
教学反思
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模块2 财政收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a href="/zyk/tb_c40478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模块2 财政收入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政府债券的概念和特征,政府债券的种类,政府债券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模块1 财政导论教案: 这是一份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a href="/zyk/tb_c40478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模块1 财政导论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业课模块1 财政导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专业课<a href="/zyk/tb_c40478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模块1 财政导论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财政的概念和一般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