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1页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2页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吉林长春期末)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据统计,北京市2023年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1 200万左右。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16亿”和“1 200万”分别代表( )
    A.人口容量、户籍人口数量
    B.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外来人口数量
    D.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资源状况 ②对外开放程度 ③民族文化观念 ④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3~4题。
    3.下列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消费水平的高低,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4.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三种模式依次为( )
    A.Ⅰ、Ⅲ、Ⅱ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Ⅱ、Ⅲ
    下面两图分别示意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承载力。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经济结构 D.生活水平
    6.若保持现有的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 )
    A.小于0.04亿人
    B.介于0.04亿人到0.25亿人之间
    C.介于4.05亿人到33.34亿人之间
    D.大于33.34亿人
    (2023·浙江温州期末)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下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某省人口合理容量图”。完成7~8题。
    7.可能-满意度为0.9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A.能源供给 B.人居环境
    C.粮食供给 D.土地资源
    8.为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A.限制人口增长 B.山区全面开垦
    C.扩大对外开放 D.降低消费水平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山西运城期末)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我国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相邻,但人口密度差别很大。下图示意该区域地形状况和人口密度。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两地合理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水资源 D.对外开放程度
    12.据材料推测鄂尔多斯高原( )
    A.自然条件优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B.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
    C.通过增加耕地,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应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迁入
    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回答13~14题。
    13.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
    A.ECQ不变 B.ECC降低
    C.EBC降低 D.EBC增加
    14.成都市( )
    A.人口合理容量为109万人
    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
    C.限制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人口合理容量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米,夏季凉爽宜人,被誉为“夏都”。201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22.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9.4%。下表示意2011年西宁市不同因素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5~16题。
    15.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 )
    A.城市建设用地 B.人均居住用地
    C.人均绿地面积 D.水资源
    16.西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丰富 ②气候条件优越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2023·山东临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 477万(2021年4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十二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下面两图分别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图1)和气候分布图(图2)。
    (1)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2分)
    (2)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4分)
    (3)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6分)
    第三节 人口容量
    1.B 2.A [第1题,“16亿”是根据我国的土地资源,在保证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也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1 200万”是依小康消费水平北京市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即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所以选B。第2题,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①②④正确;民族文化观念不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③错误。所以选A。]
    3.B 4.D [第3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消费水平的高低,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C、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类可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否则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第4题,人口数量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且保持稳定,人与环境关系较理想,Ⅰ阶段最好;Ⅱ阶段人口数量有一段时间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但后来一直稳定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Ⅲ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超过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导致生态失调、环境恶化,降低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环境关系最差,所以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D正确。]
    5.B 6.A [第5题,读图可知,西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小的是土地资源,因此土地资源成了限制西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故选B。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土地资源是衡量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指标,据图可知,如果保持现有的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小于0.04亿人,故选A。]
    7.A 8.C [第7题,当可能-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其为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第8题,限制人口增长并不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持续,最终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能够提高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D错误。]
    9.C 10.B [第9题,P和P′是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水平低时人口合理容量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会增加。第10题,读图可知,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11.C 12.B [第11题,据图可知,黄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较大,鄂尔多斯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较小。两地的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相差不大;图中显示,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贫乏,而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水资源较多,导致黄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大于鄂尔多斯高原,故C正确。第12题,据图可知,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故A错误;据图可知,鄂尔多斯高原实际人口密度是合理人口密度的近5倍,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故B正确;鄂尔多斯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所以增加耕地不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故C错误;鄂尔多斯高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若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故D错误。]
    13.C 14.D [第13题,通过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环境承载量,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使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ECQ)增加,而环境承载力(ECC)不变,则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降低,故选C。第14题,根据统计表可知,109万人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不是成都市的人口合理容量,故A不符合题意;同理,B也不符合题意;人口合理容量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最小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可以有效提升人口合理容量,故D正确,C错误。]
    15.C 16.C [第15题,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在不同因素约束下,西宁市的适度人口数量不同,根据“木桶效应”理论可知,适度人口数量是由“短板”决定的,因此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人均绿地面积。第16题,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气候条件较为优越;西宁市为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外开放程度高,②③正确。与青海省其他城市相比,西宁市不具有资源优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排除①④。]
    17.(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
    (2)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3)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水平高。
    要素
    剩余量
    经济总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
    EBC(万人)
    826
    364
    283
    1 021
    109
    约束因素
    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居住用地
    人均绿地面积
    水资源
    适度人口/万人
    400.1
    426.72
    171.45
    203.29
    实际人口/万人
    222.8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