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人口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选择题
4分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迁移产生的影响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难点
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核心知识点一: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规律
1.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1)从半球角度:北半球近90%人口,集中在北纬20°-60°;
(2)从纬度位置:集中在中低纬度;
(3)从海陆位置:沿海多于内陆;
(4)从地形看:集中在平原区。
问题探究:人口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吗?
提示:在热带多雨地区,由于温度较高,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如:南美洲的热带宜居地是巴西高原。
2. 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有: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的五大湖区和大西洋沿岸地区。
3. 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1)界线:黑河——腾冲
(2)分布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人口较多,西北人口较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1)气候:温暖适宜,水热条件较好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的平原区。
(3)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农业发达地区。
(4)水资源:河流、湖泊沿岸,水资源丰富区。
(5)矿产资源:资源丰富,矿业城市。
2.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经济布局的改变,交通运输条件及文化教育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3.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问题探究:为什么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人口较多,西北人口较少?
1. 气候因素。由于我国西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的年、日较差都大 ,降水稀少,而且大都处于高寒阴冷、干旱缺水、风沙危害、土层瘠薄,并不是非常的适合人类在该地域生活、生产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因此在该地域的人口数量不如东部地区多。
2. 地形因素。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多以高山高原、沙漠戈壁等地形为主,少有适宜人类以及农作物生存的土地,因此该地区畜牧业发达,却不适宜大量人口的聚居和活动。
3. 经济原因。沿海地区在经济交流上比深居内陆的西部地区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东部发达的经济也吸引了许多西部的人才。
4. 历史原因。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着更深厚的人文底蕴,经济也更为发达。
5. 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东部地区政策较西部有优势。
核心知识点二:人口迁移
1. 相关概念
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规律总结:人口迁移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改变定居地—人们离开自己原来的住所,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定居。
②时间限度—一般认为居住地发生了“永久性”或“长期性(一年以上)”的变化,才属于人口迁移。
③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且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否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探究: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的地区,人口从A1→B1、C1→A2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而A1→A2、C1→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2. 人口迁移的分类
分类标准
人口迁移类型
地理范围
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人口迁移,如省际人口迁移、县际人口迁移等
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
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3. 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a. 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集团性、大规模)、非洲→美洲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西亚石油产区)
原因: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2)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由东北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城乡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迁移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4.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主要因素
影响
典例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状况等,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早期“逐水草而居”是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会引起人口的相应迁移
英国的伯明翰、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发展起来的
其他
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生态移民”“环境移民”
我国历史上的“闯关东”(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在经济发达地区,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多,经济收入高,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贫困,人口迁出率较高
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到广东发展事业并定居下来
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如我国三峡工程大移民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行业的发展相对地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通信行业的发展
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由政策因素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组织性
我国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战”引发了3000万欧洲人的迁移
政治变革
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发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都曾引起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对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二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老年人到外地投靠子女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和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历史上也曾导致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1947年印巴分治,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印度教徒迁往印度
总结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迁出地:推力大于拉力,人口迁出
迁入地:推力小于拉力,人口迁入
常见的推力因素: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自然灾害、宗教迫害等。
常见的拉力因素: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中间障碍因素:交通、迁移距离、迁移成本等。
核心知识点三:人口容量
1.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环境条件所能承载供养的人口数量。
(1)制约因素: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均消费水平等,其中自然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总结归纳: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自然资源状况
正相关
最主要的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决定资源开发数量。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决定资源消耗数量。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反之越大
(2)木桶的“短板效应”
问题探究: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推测我国西北地区哪种资源为“短板”资源?
提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因此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短板”资源。
2.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易错点拨: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比较
4.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例题1 结合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东部地区
46
96
222
西部地区
54
4
9
(1)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地形和气候 B. 土壤和植被
C. 水文和农业 D. 历史和经济
(2)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 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 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 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答案:(1)A(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分布,难度中等。
(1)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地形和气候。人口目前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的地区。故选A。
(2)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沙漠,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所以人口多分布在山麓,临近河流。故选B。
例题2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推断甲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该国人口多分布在沿海、沿河地区,中部少。原因是该岛沿海、沿河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中部为山地。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原因,难度较大。首先描述该国人口分布特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整体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沿河地区,中部少,原因从地形、土壤水源交通等方面回答。
例题3 读重庆巫溪县望坪村人口现状统计表和该村人口迁往地区统计图,完成下面问题。
年龄
人口总数(人)
常住人口(人)
0~14岁
14
11
15~59岁
49
7
60岁及以上
16
14
合计
79
32
(1)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灾害 B. 经济发展
C. 政府政策 D. 宗教信仰
(2)人口迁移可能对该村产生的影响是( )
A. 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B. 城镇化加快
C. 公共设施负担增加 D. 留守儿童增多
答案:(1)B(2)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影响因素,难度中等。
(1)根据图表可知,该村迁出最多的是15-59岁,即青壮年人口,而这部分迁出人口主要迁入珠三角、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故导致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排除ACD,故选B。
(2)人口的迁出使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城市化速度减慢,公共设施负担减少,ABC错误。青壮年人口的迁出使当地留守儿童增多,D正确。故选D。
例题4 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市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迀移
②农民工年龄偏高
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 )
A. 使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B. 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C. 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D. 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
答案:(1)C(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难度较大。
(1)①随着沿海产业向内地迀移,内地省份就业机会增加,吸引省外的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故①正确。②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即便年龄偏高的农民工回流本省,但是年龄小的照样可以去省外,所以“农民工年龄偏高”不是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故②错误。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就业机会增加,会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故③正确。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也很低,也照样去外省打工。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故正确答案为C。
(2)A. 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返乡,使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延缓,故A错误。B. “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市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外省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回流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故B正确。C.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促进东部地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故C错误。D. 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会加大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题5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面问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饮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 ②水源 ③地形 ④热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正确的是()
①地理环境“高、寒”,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D(2)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1)长三角地区地势较低,而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导致了年生物量较少,影响到土地生产潜力,影响因素为地形和热量,故选D。
(2)青藏地区,“高、寒”,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故选B。
例题6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 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综合最大人口容量
1870
1935
2000
(1)按照表中数据的增长速度,估算的上海市2010年综合最大人口容量达到实际中201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需要( )
A. 50年 B. 57年 C. 62年 D. 67年
(2)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D(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容量及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难度较大。
(1)从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市综合最大人口容量的增长速度大约是每10年增长65万人,从2010年的1 870万人增加到实际的2 301. 91万人,大约需要67年。故选D。
(2)控制人口增长可以降低环境的压力,但不能提升人口容量,①错;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开源节流,②对;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容量越大,③对;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虽然能提升人口容量,但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不可取。故选B。
(答题时间:30分钟)
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 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 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 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2. 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 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 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 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下图为我国某省人口迁入率的空间格局,黑点表示人口迁入率,黑点越大迁入率越大。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3. 该省人口迁入率空间格局
A. 北部较大,黄河的航运发达
B. 高速公路沿线大于铁路沿线,公路运输连续性强
C. 中原城市群内较集中,农业发达
D. 南部较小,自然环境脆弱
4. 当前影响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经济
B. 交通
C. 政策
D. 自然环境
5.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地域开发程度 D. 科技水平
读2013年全球接纳移民最多国家表,完成下面问题。
排名
国家
移民人口数
移民人口占世界
总移民人口比(%)
移民人口占
本国人口比(%)
1
美国
45785090
19.8
14.3
2
俄罗斯
11048064
4.8
7.7
3
德国
9845244
4.3
11.9
4
沙特阿拉伯
9060433
3.9
31.4
5
阿联酋
7826981
3.4
83.7
6
英国
7824131
3.4
12.4
7
法国
7439086
3.2
11.6
8
加拿大
7284069
3.1
20.7
9
澳大利亚
6468640
2.8
27.7
10
西班牙
6466605
2.8
13.8
6.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 向拉丁美洲迁移 B. 向发展中国家迁移
C. 向发达国家迁移 D. 像内陆国家迁移
7. 当今,世界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 B. 婚姻家庭状况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条件
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规模关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9. 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影响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地资源 B. 矿产资源 C. 水资源 D. 政策
11. 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得区外资源
③节水节电,降低居民消费水平
④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北京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的主导因素是
A. 政策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环境因素 D. 技术因素
13.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复杂 B. 气候湿热 C. 资源匮乏 D. 地处内陆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4. 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 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 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 D. 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15. 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发展门户网2007年3月20日报道,安徽省近年劳务输出逐年增长,其中2006年输出突破1000万人。
材料二:2005年中国CDP总量和人均GDP统计表
地区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元)
东部
122009.42
22076
中部
50525.76
11390
西部
25522.01
8852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原因是什么?
(2)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东部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人口迁移给东部经济地带带来的有利影响?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
A. 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 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 缓解了人口迁入地的人地矛盾
D. 有利于获得优秀人才
1. D 2.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难度中等。
1. 由图知,西部地区中北高加索区和伏尔加河沿岸区人口以迁出为主,A错误;迁出数最多的是伏尔加河沿岸区,B错误;远东地区的人口有一部分迁往南方区,C错误;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D正确。
2. 俄罗斯东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地形崎岖,气候寒冷,导致人口向西部平原地区迁移,故选A。东部地区交通线路稀疏,交通不便,B错误;西部人口密集,C错误;俄罗斯为开发东部地区,鼓励人口向东迁移,D错误。
3. C 4. 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
3. 据图分析,黑点在中原城市群较为集中,原因是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农业发达,C对。黄河中下游泥沙淤积,河道较窄,航运不发达故,A错;公路运输容易受天气影响,连续性比铁路差,B错;南部较小是因为经济发展慢,人口迁入少,D错。选C。
4. 当前影响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故选A。
5. 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难度中等。
资源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的多少决定地区可以抚养的人口规模,故A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地域的开放程度、科技水平的高低都能够影响人口合理容量,但不是最基本的因素,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C 7. 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影响因素,难度中等。
6. 读“2013年全球接纳移民最多国家表”可知,接纳移民较多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故C正确,B错误;图中没有拉美国家,故A错误;图中国家均沿海,故D错误。故选C。
7. 文化教育水平、婚姻家庭状况、自然资源条件都能引起人口迁移,但不是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故A、B、D错误;接纳移民的国家均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世界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C正确。故选C。
8. D 9.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读图为基础,本题主要通过地图来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和地理问题的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8.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表示,包含有人口最大值的意味。最佳人口规模是指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生产力水平高,则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故D项正确。
9. 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没有正或负相关关系,故①②错。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表中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活质量有个最佳值,当人口规模超过时,将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答案选B。
10. C 11. A 12. A
解析:本题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为背景,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
10. 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是依据淡水资源进行估算,因此影响北京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为水资源,故选C。
1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取区外资源,有利于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提倡适度消费可以减轻资源的消耗,但与①②对比,对提高人口环境承载力作用不大,而④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可以缓解北京人地矛盾,但没有体现出提高区域人口承载力。不符合题意,所以①②正确。故选A。
1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将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迁至搬迁至津、冀两地,说明主导因素是政策,故A正确。
1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亚马孙河流域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口的居住,B正确。故选B。
14. D 1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难度中等。
14.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B错;图中显示,距河1~2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km 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错、D对,据此分析选D。
15. 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A错;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据此分析③④对,选B。
16. (1)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人地矛盾尖锐。
(2)有利影响:缓解东部地区劳动力不足;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3)矿产资源开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原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题中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材料信息显示,中部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都远低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等,这是导致安徽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主要原因;同时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安徽省临近东部发达地区,也是导致安徽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原因。
(2)材料二显示,东部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较高,经济规模较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因此人口迁移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劳动力不足,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了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人口稀疏,但当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地区,需要的劳动力较多;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业、农业、交通等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扩大,需要的劳动力增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加大。
(4)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涉及的人口数量不大,不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排除A。随着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排除B。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大量优秀人才迁入,不会缓解了人口迁入地的人地矛盾,排除C。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大量优秀人才迁入,有利于获得优秀人才,D符合题意。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共14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国际人口迁移,我国人口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