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标点引入,导入课题,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梳理脉络,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探究第一个事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专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是一篇议论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既是课文的标题,也是课文的中心论点。文章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课文的语言表述既注重逻辑性、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能够将概括抽象与生动具体相合。
教学目标: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4.能概括文中列举的第一个事例,并了解它的表达顺序,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展开探究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能从这些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这句话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2.能概括文中列举的第一个事例,并了解它的表达顺序,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展开探究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交流
课前主持人出示课件,同学们认识这些科学家吗?
(爱迪生、爱因斯坦、袁隆平、钱学森)选择其中一位简单介绍一下吧。
(学生有序汇报)
一、标点引入,导入课题。
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板书“?”,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
(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
(4)学生自由回答。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1)引入课题: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用来形象地阐述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思考:想一想“?”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问号 !:真理)
(3)理解“真理”:谁来说说真理的意思?
(4)小结:真理就是真实的道理。 真理的诞生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词语,读词正音。
领域 花圃 盐酸 溅落 石蕊 搜集 俄裔 蚯蚓 出版 阶段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3.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词义及运用。
5.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域、搜”两个生字,学生再自主练习其他生字。
三、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提出的中心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思考、交流本文围绕中心观点安排了哪几部分内容?课文是按“___________”的结构写的?
3.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画出能够解释本文主要观点的句子。
4.同桌二人小组讨论:第2自然段中的“?”和“!”分别指什么?把“?”拉直变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板书: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 找到真理)
5.学生自由读第3、4、5自然段,指名回答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三个事例?
四、深入理解,探究第一个事例。
1.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 是什么?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小组讨论合作,提取相关信息、补全下面的表格。
人物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发明或发现
3.交流表达顺序。教师板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找到真理)
4.播放石蕊试纸酸碱检测实验,学生观看后提问:通过观看,你最想对科学家波义尔说什么?
5.指名汇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及这句话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五、课堂小结。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并通过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从课文中再列举出几个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guà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