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32459/0-17112661150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32459/0-17112661150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32459/0-17112661151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已知元素R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中R离子的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同位素R的符号为
A.B.C.D.
2.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表示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是同种原子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3.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确认并命名了人工合成的第113、115、117和118号元素。其中118号元素Og是由美国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合成的,其质量数为297。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8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9
C.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9
D.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8
4.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内质子数相同
B.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5.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B.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制取更多的物质,丰富物质世界
C.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化学无法解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D.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凸显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6.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芯片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
A.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B.原子个数是14
C.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D.质量数是28.09
7.下列事实不能说明g(Cl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将g的单质通入f的气态氢化物形成的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B.化合物fg2中,g的化合价为价
C.f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2价,g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3价
D.g的氢化物可以制出f的氢化物
8.某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电子,则关于该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一定是氯元素
B.X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具有氧化性
C.X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可能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X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一定是一种强酸
9.如图为某国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八角形元素周期表,八角形的每个顶角对应一种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虚线八角形所标元素属于我们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B.图中虚线箭头所经过的元素按箭头,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
C.图中①代表的元素单质在常温下能稳定存在,不发生化学反应
D.此八角形元素周期表中所表示的所有元素中没有副族元素
10.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B.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和④可形成NaOD.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1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错误的是
A.Cl-的结构示意图:
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S2-的结构示意图:
D.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O3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C.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最近,我国某物理研究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研制出由18O所构成的单质气体。18O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称为重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物质的量是
B.0.1mlH218O中所含的中子数约为
C.的体积约为
D.18O2的摩尔质量为
14.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的方法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在自然界中含量相同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15.氯气与碘在加热的条件下以一定比例反应可得的一红棕色液体ICl(氯化碘),ICl的性质类似于卤素,有很强的化学活动性。例如:ICl+H2O=HCl+HIO,2Zn+2ICl=ZnCl2+ZnI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Zn跟ICl的反应中,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在H2O跟ICl的反应中,ICl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在Zn跟ICl的反应中,Zn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在H2O跟ICl的反应中,I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二、实验题
16.为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II.当B和C中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III.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IV.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试管中并振荡、静置。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IV中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
(4)试管B管口塞有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Ⅰ.(1)将物质的量均为1 ml的钠、钾、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0.1 ml/L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反应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强于NH3·H2O的碱性,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N的金属性,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Ⅱ.利用如所示装置可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的非金属性。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应加入________溶液,B中应加入Na2CO3,C中应加入______溶液,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下图是元素①~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其淡黄色氧化物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③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是10,表示该核素的符号是_______。
(3)非金属性:④_______⑤(填“>”或“<”),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4)下列关于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其单质可以和水反应生成H2
c.在同主族的元素中,①的金属性最强
19.联合国大会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表明了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以下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含元素a的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作手机电池,古迪纳夫因在该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1)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3)元素g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由单质a制成的电池需要注意防水,其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5)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预言了在元素h的下一周期存在一种“类h”元素,该元素多年后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命名为锗(Ge),锗在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
(6)2016年IUPAC确认了四种新元素,其中一种为Mc,中文为“镆”、Mc可由反应Am+Ca→Mc+3n得到。Mc用核素符号表示为_______。
①
③
④
②
⑤
a
…
b
c
d
e
…
g
h
j
参考答案:
1.D
【详解】已知元素R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中R离子()的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则R核外有(Z+X)个电子即质子数为Z+X,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X+Y,则该同位素R的符号为,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A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②为,③为,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
【详解】A.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A正确;
B.、、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三种原子,B错误;
C.同位素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错误;
D.、、的质量数分别为1、2和3,质量数不同,D错误;
故选A。
3.B
【分析】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详解】A.中子数=297-118=179,质子数为118,两者不等,故A错误;
B.中子数=297-118=179,故B正确;
C.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故C错误;
D.该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18,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每层电子最多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即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8个电子;第四层32个电子;第五层32个电子;第六层18个电子;第七层8个电子,与稀有气体元素同族,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元素相同,质子数相同,A正确;
B.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错误;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例如与,C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是最小的粒子,但实际上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为人类服务,A正确;
B.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制取更多的物质,丰富物质世界为人类提供便利,B正确;
C.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化学原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不是无能为力,C错误;
D.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凸显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D正确;
故选C。
6.A
【详解】A.原子序数是14,原子呈电中性即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每个硅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A正确;
B.图中14是指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等,而不是原子个数,B错误;
C.28.09表示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原子的,硅元素有多种核素,C错误;
D.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28.09表示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质量数,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将g的单质即通入f的气态氢化物即形成的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该反应为,说明的氧化性强于S,则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化合物即中,g的化合价为-1价,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C.f即S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2价,g即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3价,说明的氧化性强于S,则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g的氢化物即HCl可以制出f的氢化物即,说明HCl的酸性强于,但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选D。
8.C
【分析】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电子,当处于第二周期时X为Li,也可能处于第三周期,此时X为Cl。
【详解】A.由分析可知,Li元素也满足,A错误;
B.若X为Li元素,Li在反应中只能失电子,只有还原性,B错误;
C.单质Li或者Cl2都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HCl属于强酸,若X为Li元素,LiH不属于酸,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由图可知,虚线八角形所标元素由K到Kr,属于我们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正确;
B.由图可知,虚线箭头所经过的元素是同主族元素,C到Sn,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正确;
C.图中①代表的元素是Al,铝单质在常温下能稳定存在,是由于Al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Al进一步腐蚀,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
D.八角形元素周期表是按同主族元素序数增大来排列的,所表示的所有元素只有主族和0族,没有副族元素,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①和②分别是O和O2-,都属于氧元素,A正确;
B.①为氧原子,③为硫原子,其最外层上均有6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
C.①是O原子、④是Na原子,所形成的物质是Na2O,C错误;
D.②为O2-,为阴离子,D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A.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核外有1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A项正确;
B.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核外有10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B项正确;
C.S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S2-,核外有1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C项正确;
D.Mg原子核电荷数为12,失去两个电子形成Mg2+,核外有10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D项错误;
答案选D。
12.C
【详解】A.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物质的量相同,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的质子数为之比为16:24=2:3,故D错误;
答案为C。
13.C
【详解】A. 的物质的量是=,故A正确;
B. 0.1mlH218O中所含的中子数约为0.1ml×(0×2+18-8)×ml-1=,故B正确;
C. 没有明确气体是否是标准状况,的体积不一定为,故C错误;
D. 18O2的摩尔质量为,故D正确;
故选C。
14.A
【分析】从图示知①、②、③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都等于1,可知①②③代表的微粒分别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从图示知①、②、③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都等于1,可知①②③代表的微粒分别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存在于自然界中所有氢原子的99.98%是,大约0.02%是,而的存在是极少的,故B错误;
C.①②③互为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量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5.A
【详解】A.在反应2ICl+2Zn=ZnCl2+ZnI2中,I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ICl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ZnI2中的-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ZnI2是还原产物;Z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Zn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ZnCl2、ZnI2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ZnCl2、ZnI2又是氧化产物,故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正确,
B.在反应ICl+H2O=HCl+HIO中,任何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ICl不是氧化剂,H2O也不是还原剂B错误;
C.在反应2ICl+2Zn=ZnCl2+ZnI2中,Z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Zn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ZnCl2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而Cl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ZnCl2只是氧化产物,C错误;
D.在H2O跟ICl的反应中,任何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ICl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1)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2)
(3)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变浅),下层为紫红色(紫色)
(4)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气体氯气;当B和C中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B、C中发生的反应为;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试管中并振荡、静置,则C中发生的反应为。据此分析可得;
(1)
A中产生的气体是,具有氧化性,能把氧化生成,碘遇淀粉显蓝色,故当看到湿润的淀粉试纸变蓝时,可验证的氧化性强于,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2)
A中生成的,与试管B中的发生置换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
C中有单质溴生成,要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操作为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试管中并振荡、静置,可看到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变浅),下层为紫红色(紫红),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变浅),下层为紫红色(紫色);
(4)
为有毒气体,试管B管口塞有浸有溶液的棉花能吸收多余的,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17. 钾 铝 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判断,NH3•H2O不是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浓盐酸 KMnO4 Na2S S2-+Cl2=S↓+2Cl- 硫酸 Na2SiO3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分析】I.(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II.(3)根据仪器的构造判断仪器A的名称;球形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4)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性:Cl>S,可根据Cl2与Na2S的置换反应验证;
(5)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可根据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来证明。
【详解】I.(1)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所以元素金属性:K>Na>Mg>Al,则K与盐酸反应最剧烈、Al与盐酸反应速率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可说明碱性NaOH>NH3•H2O,但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Na>N,因为要验证金属性的强弱,必须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来进行比较,而NH3•H2O不是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故答案为: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而NH3•H2O不是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II.(3)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可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
(4)要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性:Cl>S,可根据活动性强的单质能够将活动性弱的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验证,即利用Cl2与Na2S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验证,则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应分别为浓盐酸、KMnO4、Na2S溶液,在B中反应制取Cl2,在装置C中发生反应:S2-+Cl2=S↓+2Cl-,故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5)若要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i,可通过CO2和Na2SiO3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来证明,A中可以加无挥发性的H2SO4,B中加Na2CO3溶液,二者反应制取CO2,然后将反应产生的CO2通入C中的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因此会看到: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从而可以证明酸性:H2CO3>H2SiO3,则元素的非金属性:C>Si。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方案设计。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清楚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规律进行设计实验,根据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
18.(1) 三 IA 2Na2O2+2CO2=2Na2CO3+O2
(2)O
(3) > 两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F<Cl,原子半径F<Cl,得电子能力F>Cl,非金属性F>Cl
(4)ab
【分析】根据元素①~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①是Li,②是Na,③是O,④是F,⑤是Cl。
【详解】(1)由分析可知,②是N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A族,其淡黄色氧化物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2)由分析可知,③是O,其一种核素的中子数是10,质量数是18,表示该核素的符号是。
(3)由分析可知,④是F,⑤是Cl,非金属性:F>Cl,原因是两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F<Cl,原子半径F<Cl,得电子能力F>Cl,非金属性F>Cl。
(4)由分析可知,①是Li;
a.Li是3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
b.Li是活泼的金属单质,其单质可以和水反应生成H2,同时还生成LiOH,b正确;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在同主族的元素中,Li的金属性不是最强的,c错误;
故选ab。
19.(1)
(2)第二周期VIIA族
(3)2Al+2OH-+2H2O=2AlO+3H2↑
(4)2Li+2H2O=2LiOH+H2↑
(5)第四周期第IVA族
(6)Mc
【分析】含元素a的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作手机电池,则a为Li元素;e与a位于同一主族,则e为Na元素;a、b、c、d、e、g、h、j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推断,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F元素,g为Al元素,h为Si元素,j为Cl元素。
【详解】(1)a为Li,是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d为F元素,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I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IA族;
(3)g为Al元素,元素g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3H2↑;
(4)Li能和水反应生成LiOH和H2,由单质a制成的电池需要注意防水,其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2Li+2H2O=2LiOH+H2↑。故答案为:2Li+2H2O=2LiOH+H2↑;
(5)锗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IVA族;
(6)Mc可由反应Am+Ca→Mc+3n得到,Mc的质子数为95+20-3×0=115,Mc的质量数为243+48-3×1=288,Mc用核素符号表示为Mc。故答案为:M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一节 糖类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