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课时作业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纤维素、麦芽糖、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 葡萄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 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
2. 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 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溶液中直接加碘
C. 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 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温度为37∼38℃,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3. 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下列试剂中必需的是( )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④碘水
A. 只有②B. ②④C. ①③④D. ③④
4. 某学生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方案设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淀粉溶液→△稀H2SO4水解液→碘水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B. 淀粉溶液→△稀H2SO4水解液→△新制Cu(OH)2无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完全水解
C. 淀粉溶液→△稀H2SO4水解液→NaOH溶液中和液→△新制Cu(OH)2有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已水解
D. 淀粉溶液→△稀H2SO4水解液→△新制银氨溶液无现象。结论:淀粉没有水解
5. 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如下:
淀粉(C6H10O5)n①糊精(C6H10O5m②麦芽糖C12H22O11③葡萄糖C6H12O6④CO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
6. 淀粉是生命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现有下图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B.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 试剂X是银氨溶液D. 现象Y是产生白色沉淀
7.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⑤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⑤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8. 下列关于生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合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
B. 单糖和低聚糖都是还原性糖,多糖都是非还原性糖
C. 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通过酶的作用最终都水解为葡萄糖
D. 蛋白质变性后可从溶液中析出,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 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
10. 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蔗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分子式不同B. 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同系物
C. 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D. 蔗糖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C. 棉、麻、羊毛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 蛋白质分子中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12. 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涉及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乙醇等化学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淀粉、乙醇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 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都互为同分异构体
C. 麦芽糖、葡萄糖都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
D. 淀粉、麦芽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B.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C. 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14. 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其中最甜的糖是果糖
B. 糖类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用Cn(H2O)m的通式表示
C. 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都可以写成(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
15.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蔗糖与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B. 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C. 利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制得甘油和肥皂
D.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6. 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H2SO4水解液→NaOH中和液→I2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H2SO4水解液→银氨溶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H2SO4水解液→NaOH中和液→银氨溶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1)淀粉的水解产物是______(填名称).利用它的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可进行检验。
(2)方案甲结论不正确,正确结论应为淀粉可能完全没有水解或______。
(3)方案乙结论也不正确,淀粉也可能部分或完全水解,因为______。
(4)方案丙的结论是正确的,其中最后一步的银氨溶液也可换成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则加热反应现象为______。
(5)若想进一步检验方案丙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应取少量中和液,加______,若现象为溶液变蓝,则证明淀粉______。
17. 利用淀粉可实现下列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类为人体提供能量,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葡萄糖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
b.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c.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①,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若要证明淀粉完全水解且生成葡萄糖,取少量两份水解液,一份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实验操作和现象,下同),证明淀粉水解完全;另一份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葡萄糖。
(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反应③并验证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Ⅰ、Ⅱ、Ⅲ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a为无水乙醇(沸点:78℃);b为铜丝;c为无水硫酸铜;d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已知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明显现象)。
①对比两种方案,简述甲方案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集中两种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完善合理的方案,按照气流从左至右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写方法如:甲Ⅰ、乙Ⅱ等)。
③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研究表明通入氧气速率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鼓气速率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CH3CH218OH实现反应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欲从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得到乙酸乙酯,分离流程如下:
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无水Na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Mr=288)是常用的补铁剂,溶于水成绿色透明液体。乳酸亚铁可由乳酸与FeCO3反应制得。
(1) Ⅰ.制备碳酸亚铁(FeCO3)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进行以下两步操作:
第一步:将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旋转至合适位置,打开活塞1、3,关闭活塞2,反应一段时间;
第二步: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发现C中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
①第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C中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后得到FeCO3沉淀,检验其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操作,现象和结论)。
④从产品纯度角度指出该实验装置中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Ⅱ.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和定量测量
(1)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0℃下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一段时间后,经过分离提纯操作,从所得溶液中得到乳酸亚铁晶体。写出生成乳酸亚铁的主要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碘量法测定晶体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称取3.00 g晶体样品,在足量空气中灼烧成灰,加足量稀盐酸溶解,将所有可溶物配成100 mL溶液。取25.00 mL该溶液加入过量的KI反应,加入几滴_________作指示剂,用0.10 m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I2+2S2O32−=S4O62−+2I−),重复实验3次,滴定终点时平均消耗硫代硫酸钠25.0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9. 成熟的苹果中含有淀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证明某些成分的存在,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
(1)用小试管取少量的苹果汁,加入________(填名称),溶液变蓝,则苹果中含有淀粉。
(2)利用含淀粉的物质可以生产醋酸。下面是生产的流程,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B与醋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B→C: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②可用于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20. (1)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有: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加入NaOH溶液中和。以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 C.②④③④① D.④③①②①
(2)若某学生称取9g淀粉溶于水,按以下步骤做淀粉水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 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单质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 填写所加试剂名称及其作用:
A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糖类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
【解答】
A.纤维素、麦芽糖、蔗糖为多糖或二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糖,故A正确;
B.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葡萄糖和蔗糖的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析】
A.题中实验甲与乙、甲与丙都是对照实验,前者探究温度的影响,后者探究催化剂的影响,通过对照实验可知A项正确;
B.因为I2可与NaOH发生反应I2+2NaOH=NaI+NaIO+H2O,故用I2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不能有NaOH存在,B项正确;
C.用新制Cu(OH)2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故在水解液中先加NaOH中和稀硫酸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C项错误;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不必加碱中和,直接加入新制Cu(OH)2,加热即可出现预期现象,D项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难度不大,注意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以及要在碱性环境下检验葡萄糖。
【解答】
淀粉的水解程度包括完全水解和部分水解,其中碘水可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但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均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在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之前必须先加碱中和,所以需要的试剂有①③④或①②④。
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答】
A.当淀粉部分水解时,残留的淀粉也会使碘水变蓝,,A项错误;
B.当水解液呈酸性时,应先加碱中和,否则加入的Cu(OH)2首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无法与葡萄糖作用,B项错误;
C.方案设计与结论均正确;
D.加入银氨溶液前,应先加碱中和,D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多糖的水解和糖类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掌握糖类的组成和性质即可解答。
【解答】
根据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图可知, ①为断链降低聚合度的反应, ② ③为水解反应, ④为氧化反应。
A.淀粉在加热、酸或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和水解时,大分子的淀粉首先转化为小分子的中间物质(糊精),n>m,故A错误;
B.1分子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为2分子的单糖,麦芽糖属于二糖,故B正确;
C.过程 ③为麦芽糖生成葡萄糖的反应,是水解反应,故C正确;
D. ④为葡萄糖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淀粉水解的产物的判断,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解答】
A.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含有淀粉,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A正确;
B.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故B正确;
C.葡萄糖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Ag,故试剂X是银氨溶液,故C正确;
D.葡萄糖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故 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题目难度一般,醛基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注意反应环境对反应的影响。
【解答】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用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碱性悬浊液,而醛基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检验淀粉用碘水,据此分析。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而醛基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检验水解有无葡萄糖生成时,应先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至碱性,然后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检验,最后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故选C。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本营养物质相关知识,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掌握油脂、糖类、蛋白质的结构以及性质是解答关键。
【解答】
A.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合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故A正确;
B.单糖和低聚糖不都是还原性糖,如二糖中的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故B错误;
C.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发生水解,故C错误;
D.分离提纯蛋白质是利用蛋白质的盐析,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知识点,同时还考查基本概念,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结构不同,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故C错误;
D.糖类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肌醇属于醇,不属于糖类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葡萄糖和蔗糖的结构和性质,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蔗糖中不含醛基,不属于同系物。
【解答】
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蔗糖的分子式是C12H22O11,故A正确;
B.葡萄糖和蔗糖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和蔗糖所含官能团不同,结构不相似,故不属于同系物,故B错误;
C.葡萄糖为多羟基醛,蔗糖含有羟基、羰基,不含有醛基,故C正确;
D.蔗糖属于二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故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应注意糖类并不都能水解,如单糖不能水解。
【解答】
A.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A错误;
B. 高级脂肪酸能和碱反应,故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故B错误;
C.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除了C、H、O外,还含有N、S、P等,故羊毛燃烧除了二氧化碳和水外,还生成二氧化硫等,故C错误;
D. 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元素一定有C、H、O、N,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糖类、淀粉、纤维素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涉及聚合物、组成、醛基的性质等知识的运用,难度不大。
【解答】
A.淀粉、乙醇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A正确;
B.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都是C12H22O11,属于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聚合度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麦芽糖、葡萄糖都含有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故C正确;
D.淀粉是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是二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糖类的组成和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常见营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解答。
【解答】
A.利用粮食酿酒,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故A正确;
B.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不可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只能起到润滑肠道作用,故B错误;
C.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糖的相关知识,整体难度较小,掌握糖的种类、组成、结构、水解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果糖是最甜的糖,但糖类物质并不一定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等不具有甜味,A项错误;
B.糖类物质又称碳水化合物,但是其分子组成并不一定都是Cn(H2O)m,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B项错误;
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都可以写作(C6H10O5)n,但是由于n值不同,所以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错误。
D.依据糖类的定义可得,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组成、结构和性质,难度中等。
【解答】
A.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而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故A错误;
B.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故B正确;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常用于制造肥皂,故C错误;
D. 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葡萄糖;还原性;(2)部分水解;(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4)生成砖红色沉淀;(5)碘水;水解不完全
【解析】解:(1)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故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和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即利用了葡萄糖的还原性,故答案为:葡萄糖;还原性;
(2)加入碘后,溶液变蓝,只能说明仍然有淀粉存在,故方案甲结论不正确,正确的结论是淀粉可能完全没有水解或水解了一部分,故答案为:部分水解;
(3)淀粉的水解在酸性环境下,而银镜反应的反应环境需是碱性环境,故没有中和剩余的酸,加入银氨溶液无现象,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故答案为: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4)葡萄糖中含醛基,能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生成砖红色沉淀;
(5)淀粉遇碘变蓝,故若想进一步检验方案丙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应取少量中和液,若现象为溶液变蓝,则证明淀粉水解不完全,故答案为:碘水;水解不完全。
(1)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2)加入碘后,溶液变蓝,只能说明仍然有淀粉存在;
(3)银镜反应的反应环境需是碱性环境;
(4)葡萄糖中含醛基,能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5)淀粉遇碘变蓝。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淀粉水解反应程度的检验,难度不大,应注意淀粉的检验用碘水,而葡萄糖的检验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且应注意反应环境。
17.【答案】(1)d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滴入少量碘水,如果不变蓝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2)①采用水浴加热,受热均匀,易控制温度得到平稳气流
②乙Ⅰ、甲Ⅱ、乙Ⅲ
③过量的气体将反应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双氧水滴加速率
(3)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2H5+H2O 饱和碳酸钠溶液 吸收水分
【解析】①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②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③乙醇与氧气在铜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乙醛,④乙醛催化氧化生成乙酸,⑤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1)葡萄糖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但分子中不含有H2O,a错误;
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没有甜味,b错误;
麦芽糖水解只生成葡萄糖,没有果糖,c错误;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若要证明淀粉完全水解且生成葡萄糖,取少量两份水解液,一份加入碘水,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如果不变蓝,证明淀粉完全水解;另一份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生成葡萄糖。
(2)①甲方案优点采用水浴加热,受热均匀,易控制温度得到平稳气流;
②集中两种方案的优点,乙Ⅰ对生成的氧气进行干燥,甲Ⅱ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乙Ⅲ防止后面装置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三部分装置组成一套完善合理的方案,按照气流从左至右的顺序为乙Ⅰ、甲Ⅱ、乙Ⅲ;
③由通入氧气速率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可知,鼓气速率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是过量的气体将反应体系中的热量带走,为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操作是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双氧水滴加速率。
(3)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化学方程式为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2H5+H2O;实验室欲从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得到乙酸乙酯,除去乙醇、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应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无水Na2SO4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18.【答案】【小题1】
(1)蒸馏烧瓶;
(2)①利用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二价铁被氧化;(合理即可) ②Fe2++2HCO3−=FeCO3↓+CO2↑+H2O; ③取最后一次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酸化,滴加一定量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洗涤干净;(合理即可) ④实验装置最后应该液封,防止空气中氧气进入C而氧化产品使其纯度降低;(合理即可)
【小题2】(1)FeCO3+2CH3CH(OH)COOH=Fe2++2CH3CH(OH)COO−+H2O+CO2↑;
(2)淀粉溶液;96%;
【解析】1. 略
2. 略
19.【答案】(1)碘水
(2)①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取代
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HO+2H2O;氧化
②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碘遇淀粉变蓝色,利用此性质可检验淀粉的存在。
(2)①淀粉水解得葡萄糖,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可知B为乙醇,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得乙醇。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乙酸乙酯,乙醇催化氧化可得乙醛。②检验葡萄糖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0.【答案】(1)B;
(2)①(C6H10O5)n淀粉+nH2O稀硫酸→nC6H12O6葡萄糖 ;
②Ag;
③稀硫酸;作淀粉水解的催化剂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提供碱性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淀粉的水解和检验,题目难度一般,掌握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理解明确各步操作的目的和各步反应的条件。
【解答】
(1)滴入稀硫酸用来催化淀粉水解;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再加热以使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能够进行。因此验证淀粉水解产物可以表示为:淀粉溶液→加热稀硫酸水解液加碱溶液→中和液→加热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u2O,
故答案为:B;
(2)①为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使水解液呈碱性,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稀硫酸→nC6H12O6葡萄糖;
故答案为:(C6H10O5)n淀粉+nH2O稀硫酸→nC6H12O6葡萄糖;
②生成的单质沉淀是Ag;
故答案为:Ag;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A是稀硫酸,作用是做淀粉的水解催化剂,试剂B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中和过量的稀硫酸;
故答案为:稀硫酸;作淀粉水解的催化剂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提供碱性环境;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一节 糖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a href="/hx/tb_c40024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一节 糖类课后测评</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hx/tb_c400243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原电池巩固练习</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单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