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15008/0-17108994939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15008/0-17108994940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15008/0-17108994940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共22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某科技小组以石灰石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备轻质碳酸钙的工艺如图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 CaCO3,含少量SiO2;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X为CO2B.不溶性固体乙为 SiO2,C.图中向固体甲中加水放出热量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漏斗、玻璃棒、烧杯2、若要研究温度对蔗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对比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 B.酒精 C.汽油 D.氯化钠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可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碘酒 D.生理盐水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A.牛奶 B.面粉 C.植物油 D.葡萄糖6、水是生活中常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必须:溶剂一定是水B.生活常识:油锅着火用水来扑灭C.人体必需: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D.实验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7、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 B.碳酸钙C.硝酸铵和氢氧化钙 D.氯化钠8、某同学自制汽水(如下图)并记录了心得,下列记录正确的是A.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50 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C.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气泡增多 D.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有碳酸氢钠析出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10、某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1%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1)乙醇的水溶液:溶质______;溶剂______。(2)蔗糖溶液:溶质______;溶剂______。(3)碘酒:溶质______;溶剂______。2、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6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_g;(2)1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选填“NaCl”或“KNO3”);(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10℃时,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B.20℃时,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到30℃之间,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原溶液小3、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在______℃时,在10g水中能够溶解的NaCl和Na2CO3质量相同。(2)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最容易从湖中得到纯碱的季节是______(填“夏季”或“冬季”)。(3)40 ℃时,向5 g NaCl中加10 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的溶液。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2)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__。(3)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2)t3℃时,在50g水中至少加入___________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3)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想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实验室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而实际配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称量氯化钠时,分度盘的指针偏向左(____)2、 “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中不需使用锥形瓶(____)3、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升高温度,硝酸钾溶解了,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____)4、溶解时为了让粗盐加速溶解,尽可能的多加入一些水(______)5、同温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___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某石灰石中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一兴趣小组想测定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他们将一块样品敲打粉碎后,取出 6g 放入质量为 20g 的烧杯 中,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掉盐酸的质量为 50g。反应所需时间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3)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回答下列问题(1)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_____kg。(2)要配制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84消毒液”(含次氯酸钠(NaC1O)和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84消毒液”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次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2)在200.0g NaClO质量分数为20.0%的“84消毒液”中, NaClO的质量为______g,该消毒液中+1价C1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4、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就成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CH3COOH)溶液…以下是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问题:(1)小白问小明: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2)小正想配制2%的双氧水溶液,已经有4%的双氧水溶液100g,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3)小胜用100g某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并将所气体通过足量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g,则请你帮他算出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5、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填化学式)。(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一定不含____ ,肯定含有的是___ ,可能含有的是___。(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溶液,_溶液。2、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得出_________(写出两点)。[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反思与应用)(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填“分层”或“不分层”)。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上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体X是二氧化碳,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 CaCO3,含少量SiO2;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不溶性固体乙为 SiO2,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向固体甲中加水,水和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操作I是把不溶性固体乙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滤操作,所以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C【详解】研究温度对蔗糖溶解快慢的影响,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蔗糖的质量,水的体积是常量,温度是变量;A、甲和乙,水的体积是变量,不符题意;B、乙和丙,水的体积和温度都是变量,不符题意;C、甲和丙,只有水的温度是变量,符合题意;D、丙和丁,水的体积是变量,不符题意;答案:C。3、C【分析】【详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酒精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C、汽油不溶解于水,在水中易浮而分层,无法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得到溶液,故C选项符合题意;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矿物质离子,属于溶液;B、冰水混合物只由水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C、碘酒中的溶质为单质碘,溶剂为酒精,属于溶液;D、生理盐水,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溶液;故选B。【点睛】5、D【详解】A、牛奶含大量蛋白质及脂类,均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面粉主要成分是淀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植物油是脂类,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葡萄糖能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6、C【详解】A、实验室溶剂一般选择水,除了水之外还有乙醇等,故不符合题意;B、油锅着火用水灭火,油会浮在水面,燃烧的更旺,故不符合题意;C、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符合题意;D、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试管底部的粉末增加,不符合题意,错误;B、碳酸钙难溶于水,加入烧杯中,试管底部的粉末无变化,不符合题意,错误;C、硝酸铵加入烧杯中,溶于水后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升高,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符合题意,正确;D、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基本无热量变化,试管底部的粉末无变化,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C。8、B【详解】A. ①中溶质的质量为10g,溶剂的质量为500g,溶液的质量为510g,则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0g:510g,即1:51,不符合题意;B. 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10.3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0.35g碳酸氢钠,则20℃时,500g水中最多溶解51.75g,而②中500g水中加入的是1.5g碳酸氢钠,所以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C. ⑤摇匀放入冰箱后,因温度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气泡减少,不符合题意;D. 由表格数据可知, 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6.9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9g碳酸氢钠,则0℃时,500g水中最多溶解34.5g碳酸氢钠,而题中500g水中加入的是1.5g碳酸氢钠,则⑤摇匀放入冰箱后不会有碳酸氢钠析出,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质是能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0、C【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比上溶液的质量,再乘以百分之百,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在操作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称量偏大了或溶剂的体积量少了,也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发生了。【详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所需葡萄糖为:100g×11%=11g,需要用到游码,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葡萄糖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取数字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液的浓度,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1、(1) 乙醇 水 (2) 蔗糖 水 (3) 碘 酒精 【分析】本题考查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1)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对于液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水一定是溶剂。乙醇的水溶液是由乙醇和水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乙醇,溶剂为水;(2)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蔗糖溶液是蔗糖与水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蔗糖,溶剂为水;(3)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点睛】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1)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2)对于液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水一定是溶剂。2、(1)110(2)NaCl(3)ABC【分析】(1)从表格可知,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2)10℃时,NaCl溶解度为35.8g,KNO3的溶解度是20.9g,所以溶解度较大的是NaCl。(3)A、10℃时,KNO3的溶解度是20.9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正确。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100g水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所以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正确。C、从20℃到30℃,氯化钠溶解度从36.0g变为36.3g,硝酸钾溶解度从31.6g变为45.8g,该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所以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正确。D、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如恒温蒸发溶剂导致硝酸钾晶体析出。错误。故选ABC。【点睛】3、(1)30(2)冬季(3)27%【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观察表格,30℃时,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相同,因此,在10g水中能够溶解的NaCl和Na2CO3质量相同的温度是30℃;(2)观察表格可以发现,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纯碱,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最容易从湖中得到纯碱的季节是冬季;(3)4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7.0g,所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g,故40 ℃时,向5 g NaCl中加10 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4、(1)Al(2)C2H5OH(3)2Mg2+(4)【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2)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溶剂是乙醇,即填:C2H5OH。(3)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的数目标在符号的前面,故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4)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显+3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应表示为:。5、(1)25g(2)25g(3)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等)(4)乙>甲>丙【分析】(1)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填:25g。(2)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溶解乙物质50g达到饱和状态,则在50g水中至少加入25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填:25。(3)温度越高,丙的额溶解度越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通过增加丙物质,也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故填: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等)。(4)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t2℃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所以升温到t3℃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填:乙>甲>丙。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称量氯化钠时,分度盘的指针偏向左,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6%。故错误。【点睛】2、正确【详解】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实验步骤和所需仪器为:溶解(烧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蒸发(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故不需要锥形瓶,故正确。3、错误【详解】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升高温度,硝酸钾溶解了,原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故错误。4、错误【详解】溶解时为了让粗盐加速溶解,可用玻璃棒搅拌的方法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加入水太多会影响后续蒸发操作,故填错误。5、错误【详解】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比较同温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四、计算题1、(1)2.2g(2)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解析】(1)由题意可知,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6g-73.8g=2.2g。(2)见答案。(3)见答案。2、(1)4(2)解:设需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25kg。答:需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25kg。【分析】(1)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故填:4。(2)见答案(2)。3、(1) 混合物 46:71:32 (2) 40.0g 9.5% 【解析】(1)“84消毒液”中含次氯酸钠(NaC1O)、氯化钠等物质,故属于混合物。次氯酸钠中(NaC1O)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16=46:71:32。(2)200.0g NaClO质量分数为20.0%的“84消毒液”中含NaClO的质量为:200.0g×20.0%=40.0g。“84消毒液”中含次氯酸钠(NaC1O)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次氯酸钠中氯元素显+1价,已知次氯酸钠的质量是40.0g,则氯元素的质量为:,该消毒液中+1价C1的质量分数为:(÷200.0g)×100%=9.5%。4、(1)3:2(2)100g(3)解:设参与反应醋酸钠的质量为x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分析】(1)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1个醋酸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所以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3:2。(2)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4%×100g=2%×(100g+x) 解得:x=100g(3)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参加反应的醋酸的质量,进一步求出醋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详见答案。【点睛】5、解:150kg×16%=24kg,150kg-24kg=126kg答:需24kg氯化钠和126kg水。【详解】过程见答案。五、实验探究1、CO2 CuSO4、CaCO3 Na2CO3 KOH CaCl2或Ba(NO3)2等 无色酚酞或CuSO4等 【分析】本题考查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和复分解反应。【详解】碳酸钙是沉淀,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说明没有碳酸钙、硫酸铜;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镁生成碳酸镁沉淀,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钾也能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镁而溶解。(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CO2;(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碳酸钠,可能含有的是氢氧化钾;(3)为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或氯化钙等)溶液,除尽碳酸钠,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钾,反之,没有氢氧化钾。或者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钾。【点睛】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根据已知信息逐一取排除物质。检验OH-可以用无色酚酞或者铜离子溶液来确定即可。2、紫红 液体分层,试管中晶体溶解 微 碘的汽油溶液 强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分层 不溶于水 【详解】实验l:(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2)B试管中高锰酸钾溶解,由于汽油和高锰酸钾溶液不能互溶,观察到的现象为液体分层,B中高锰酸钾溶解,实验2:(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液体显淡黄色,是因为少量碘溶解在水中,说明碘微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碘的汽油溶液,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实验结论: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反思与应用:(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这是因为酒精和水能够互溶。②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不溶于水,以便于该挥发性液体的碘溶液和水分离。温度/℃05101520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6.97.458.859.610.35温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NaCl35.035.536.036.537.0Na2CO36.010.018.036.550.0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实验操作及现象步骤1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和无色汽油,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步骤2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实验操作图实验结论或解释(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_____(选填“不”“微”“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选填“强”“弱”)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