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难点解析练习题(含详解)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15006/0-17108994897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难点解析练习题(含详解)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15006/0-17108994897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难点解析练习题(含详解)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15006/0-17108994898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难点解析练习题(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难点解析练习题(含详解),共23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放入足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 B.食盐 C.蔗糖 D.麻油2、配制溶液用的仪器是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 D.蒸发皿3、能与水混合形成溶液的是A.冰 B.蔗糖 C.植物油 D.粉笔灰4、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词句进行解释,错误的是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可以发生改变B.用洗洁精可除去油污——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用铜和黄铜相互刻画,铜上留有更深的划痕——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6、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 B.冰水 C.碘酒 D.白醋7、在t℃时,向mg水中加入ng硫酸铜晶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硫酸铜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是ng B.溶剂的质量是mgC.溶液的质量是(m+n)g D.溶解度是g/100g水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C.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9、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依次是:称量、量取、计算、溶解B.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漏斗、烧杯C.量取水的体积为100mLD.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10、小华配制50g浓度为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2)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__。(3)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2)t3℃时,在50g水中至少加入___________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3)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想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4、根据如图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时,将25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3)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4)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5、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填写化学式)。(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3)60℃时,分别将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_KCl(填系号)。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4)如图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填写字母标号)。①冰块②生石灰③硝酸铵固体④干冰⑤浓硫酸⑥氢氧化钠固体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5)60℃时,将20gKC1固体放入5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液体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蒸发皿总容器的三分之一(____)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____)3、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烧杯(____)4、 “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中不需使用锥形瓶(____)5、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增加溶剂(___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工业上制作电路的一种反应原理是,若反应中消耗了10%的稀盐酸146g,请计算需要15%的H2O2溶液的质量(保留一位小数)。2、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__g。(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3、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4、实验室常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1)欲配置 100g 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取用 1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_mL。(2)含 0.04mol 溶质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能产生多少克的氧气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3)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氧气,请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该剩余气体______________。5、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样品:(1)用9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下同)(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80g,能与9.8g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反思)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____。②实验步骤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③比较实验步骤 _____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2、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如图是硝酸钾和食盐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2)___________℃时,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 t3℃,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食盐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硝酸钾___________食盐(填“>”、“<”或“=”)。(4)把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6)t1℃时,向l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7)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硝酸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含砝码)、烧杯和___________(填序号)。A 酒精灯 B 药匙 C 玻璃棒 D 漏斗 E 铁架台 F 量筒 G 胶头滴管-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物质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白醋、食盐、蔗糖都能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而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D。2、A【详解】酒精灯是用来加热药品的,铁架台是用来固定仪器的,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溶液的,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烧杯作容器,故选A。3、B【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B、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C、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D、粉笔灰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解释正确;C、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解释正确;D、用铜和黄铜相互刻画,铜上留有更深的划痕是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5、C【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易溶于水,杂质多是漂浮的杂物,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应该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水分子和解决分子的微粒之间有间隔,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6、B【详解】A、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C、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白醋是醋酸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B。7、C【详解】A、ng硫酸铜晶体含有的硫酸铜质量小于ng,所以溶质的质量小于ng,故选项错误;B、硫酸铜晶体中含有结晶水,溶解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在增加,所以溶剂的质量大于mg,故选项错误;C、硫酸铜晶体完成溶于水中,所以溶液的质量是(m+n)g,故选项正确;D、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要在饱和条件下才能计算,不能确定硫酸铜溶液是否饱和,无法计算,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硫酸铜晶体是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8、D【详解】A: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A错。B:t2℃时,物质a的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B错。C: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仍然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但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C错。D:t2℃时b的溶解度是25g,50g水最多溶解物质b12.5g,所得溶液质量最多为62.5g。小于65g。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9、D【详解】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此选项错误;B、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用不到漏斗,此选项错误;C、量取水的体积为=84mL,此选项错误; D、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要在烧杯中进行,此选项正确。故选:D。10、B【详解】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使用了游码,砝码和KNO3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法错误;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法错误;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1、(1)Al(2)C2H5OH(3)2Mg2+(4)【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2)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溶剂是乙醇,即填:C2H5OH。(3)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的数目标在符号的前面,故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4)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显+3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应表示为:。2、(1)40(2)乙甲丙(3)升高温度【分析】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增大趋势比乙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填:40。(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3)由上述分析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升高温度;故填:升高温度。3、(1)25g(2)25g(3)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等)(4)乙>甲>丙【分析】(1)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填:25g。(2)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溶解乙物质50g达到饱和状态,则在50g水中至少加入25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填:25。(3)温度越高,丙的额溶解度越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通过增加丙物质,也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故填: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等)。(4)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t2℃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所以升温到t3℃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填:乙>甲>丙。4、(1)饱和(2)硝酸钾3(3)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4)降温结晶【分析】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能溶解的最大的质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氯化钠大。(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说明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的硝酸钾,故10℃时,将25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故填:硝酸钾(或KNO3)。(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故填: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氯化钠大,因此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点睛】5、(1)KCl(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D(4)B(5)3g【分析】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能溶解的最大的质量。由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数据表可知,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变化趋势比氯化钾的大。(1)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乙指的是氯化钾,其化学式为KCl;故填:KCl。(2)由上述分析可知,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变化趋势比氯化钾的大,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NO3;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由于不确定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质量,所以分别将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无法确定;故选D。(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要使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用升高温度或者增加溶剂的方法,由题干“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说明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则①冰块放入水中会降低温度,不符合要求;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符合要求;③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要求;④干冰升华会吸热,使温度降低,不符合要求;⑤浓硫酸溶于水中,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符合要求;⑥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符合要求;因此加入的物质是②⑤⑥;故选B。(5)由溶解度表可知,60℃时,KC1的溶解度为45.5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KCl的质量为22.75g,则60℃时,将20gKC1固体放入50g水中可以全部溶解,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KCl的质量为17g,故60℃时,将20gKC1固体放入5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20g-17g=3g;故填:3g。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故错误。2、正确【详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则得到的氯化钠固体偏少,故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点睛】3、错误【详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4、正确【详解】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实验步骤和所需仪器为:溶解(烧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蒸发(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故不需要锥形瓶,故正确。5、正确【详解】增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为溶液的总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不变,浓度一定减小,故正确。四、计算题1、姐:设需要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x。 x≈45.3g答:需要45.3g。【详解】见答案2、(1)3.6g(2)设10g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x=0.73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解析】(1)前三次每加入10g盐酸固体减少1.0g,也就是每10g盐酸恰好和1.0g碳酸钙完全反应,而第四次只减少了0.4g,说明剩余物质不能和盐酸反应,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所以 碳酸钙的质量为4.0g-0.4g=3.6g。(2)见答案。3、500mL=500cm3,故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0mL×1.1g/cm3×10%=5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0mL×1.1g/cm3-55g=495g。【详解】见答案。4、(1)解:设需取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100g×3%=10%x,x=30g,即30mL(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04mol×34g/mol=1.36g设能产生氧气的质量为yy=0.64g答:能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64g(3)通过分液漏斗向装置内加水,将氧气排出,然后利用右边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分析】(1)见答案;(2)见答案;(3)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想收集氧气,可通过分液漏斗向装置内加水,将氧气排出,然后利用右边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5、(1)588g;解: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设用9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15%的稀硫酸,配制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90g×98%=15%×x,x=588g。(2)1.5%;解:设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为x。,x=1.2g该废水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答:该废水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五、实验探究1、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全部溶解 升高 降温 加入过量的水 增大接触面积,加速溶解 Ⅳ Ⅱ和Ⅲ 【详解】实验探究:(1)Ⅱ再加入5g KNO3,搅拌,只部分溶解,所以一定形成饱和溶液;Ⅲ加热搅拌后,实验推理结果是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则实验现象应为溶质全部溶解;由Ⅱ和Ⅳ的实验现象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实验Ⅴ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KNO3溶解度降低,晶体析出,KNO3可用降温的方法结晶;加入过量的水可以使溶质全部溶解,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实验反思: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速溶解。 ②实验I-Ⅳ中,溶剂质量相同,实验步骤Ⅳ中溶质含量最高,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实验步骤Ⅴ中降温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与Ⅳ相比,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Ⅵ中加入溶剂,溶剂质量增多,溶质质量分数比Ⅳ小,故实验步骤Ⅳ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③由实验步骤Ⅱ和Ⅲ可知,升高温度能提高KNO3的溶解度,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2、水(H2O) t2 < BE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不饱和 20% BCFG 【详解】(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故填:水;(2)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2℃时,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3)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在t3℃,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食盐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需要的溶剂多,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硝酸钾<食盐,故填:<;(4)A、若降低温度,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若降低温度,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若降低温度,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若降低温度,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E正确。故选:BE;(5)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6)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还是36.0g,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不饱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不饱和;20%;(7)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硝酸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含砝码)、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BCFG。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B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蒸发,结晶D探究分子之间有空隙将水、酒精各50mL倒入100mL量筒中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甲20.931.645.863.985.5110乙31.034.037.040.042.645.5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一次加入10g3.0g第二次加入10g2.0g第三次加入10g1.0g第四次加入10g0.4g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推理实验结论I加入2gKNO3,搅拌全部溶解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Ⅱ再加入5gKNO3,搅拌部分溶解_____Ⅲ加热,搅拌_____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Ⅳ再加入5gKNO3,搅拌全部溶解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Ⅴ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析出晶体一定形成饱和溶液KNO3可用_____的方法结晶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Ⅵ_____,搅拌全部溶解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