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好像似乎,空而宽阔,整齐的样子,可以互相听到,快乐的样子,于是就,同“邀”邀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特点。3.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1.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字 ,晚年更名 ,字渊明,别号
,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到刘宋初年杰出的诗人、 家、 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等。其代表作品有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 )然开朗 屋舍俨( )然
阡( )陌( )交通 黄发垂髫( )
邑( )人 郡( )下
诣( )太守 刘子骥(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缘溪行:
(2)才通人:
(3)并怡然自乐:
(4)具答之: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注意朗读的节奏。2、注意字音。3、初步理解课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舍弃,放下。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兼词,这里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外边的人。老人和小孩们都安闲快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设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他们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1、本文的线索是:2、课文中所写的情节依次是: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3、文章开篇写了哪些自然景象?有何作用?4、分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文中的作用。
溪流、桃林、芳草、落花、高山、洞口。作用:本段的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遇,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①溪水虽长,但景致奇绝,渔人在不知不觉间便到山前;②通过溪水,既写出曲径通幽之感,又为桃花源的最终出现做铺垫。③其中“忘路之远近”也为后人难以按标记寻找桃花源埋下伏笔。
5、选文中“渔人”见到桃花林时“甚异之”,分析作者刻意写渔人“甚异之”的神态反应的用意是什么。6、第二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生活图景的?
①通过写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惊异,从侧面表现桃花林的美丽、神秘;②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
8、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
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7、文中描绘了桃花源怎样的生活图景?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一幅祥和安宁、怡然自得的理想生活图景,与当时战乱纷扰、社会黑暗、人民疾苦的现实形成强烈对照。
9、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景象。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指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具言:桃花源外的社会朝代更替,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叹惋原因: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一边是混乱不堪,一边是安静自然;一边是苛捐杂税,一边是怡然自乐;一边是战乱频仍,一边是安泰谐和,种种对比,蕴含其间。
作用:①设置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②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也为下文寻而未果埋下伏笔。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11、渔人要离开时,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①初见陌生人的惊讶;邀请到家招待的热情;②对外界的好奇;对世事变迁的感叹惋惜;③细心嘱咐不要外传的担心; 这一系列变化足以见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又可见他们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来破坏。
12、概括桃花源人看到渔人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13、“诣太守,说如此”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此:①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②村中的生活情状 ③在归途中做标记不同: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14、渔人“处处志之”却仍“不复得路”的原因是什么?
再次暗示桃花源是作者笔下虚构的世界,并非真实情景。这也表明作者旨在说明自己的社会理想。
15、文章结尾写与陶渊明同时代的真实人物刘子骥有何用意?请从内容、情节、写法三方面简要分析。(写太守派人随渔人复寻时“遂迷”和刘子骥探访未果的作用是什么?)
①内容:通过写真实人物高尚士刘子骥也未寻找到桃花源,再次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②情节:在奇幻的故事中介入真实成分,使情节曲折多变。③写法:留下悬念,增添桃花源的神秘色彩,意味无穷
①景奇。桃花林美景奇、桃花源内环境奇。②人奇。桃花源人长期与世隔绝。③踪奇。后人再去寻找桃花源,都一无所获,不见其踪影。
16、阅读全文,分条概括桃花源奇异在何处?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18、在本文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社会理想: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社会: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这一理想反映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①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③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快乐;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友好。
19、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社会理想: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寸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20、 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1、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因为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幸福快乐;有着淳朴的社会风尚。安宁、幸福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向往,这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22、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选文,用来比喻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地方。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与世隔绝”与“幽静美好”的特点?
与世隔绝: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位置隐蔽,很难被发现;②桃花源人避秦时的战乱来此,不复出焉,与世隔绝。幽静美好:①环境幽美: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等;②生活幸福:桃花源人自给自足,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③民风淳朴:热情地款待渔人。
1、《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2、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文中多次运用伏笔,对情节起到提示作用,请找出文中运用伏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3、本文是一篇虚构作品,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作者为什么把开头和结尾写得很简略,而把中间部分写得很详细?
1、《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晋太元中”交代武陵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写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开始与世人隔绝的时间、原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反映桃花源人在桃花源里与世隔绝、安然自足的生活状态。
2、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文中多次运用伏笔,对情节起到提示作用,请找出文中运用伏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忘路之远近”中的“忘”为后人难以按标记寻找桃花源埋下伏笔。②“山有小口"中的“小口”为后文渔人“不复得路"埋下伏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为渔人出而复寻桃花源却"不复得路"一事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有迹可循。①先是“缘溪行"“忽逢桃花林”,然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也符合桃花源隐蔽而不为人知的情景。②渔人的经历真实可感,离开时“处处志之”。③渔人的交通工具一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没有任何奇幻的仙界色彩。(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云霓气象。①桃花源中的景象真实可信,土地、屋舍、良田等皆是乡村之物。②“设酒杀鸡作食”,也是丰年待客之道。③来到这里的原因--躲避战乱,也真实可信。(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①开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清楚,似乎真有其事;②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真实人物,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3、本文是一篇虚构作品,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作者为什么把开头和结尾写得很简略,而把中间部分写得很详细?
作者的详略安排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决定的。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社会情状来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表达自己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有关,所以略写。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阔。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 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无人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1、以虚讽实:虚构“世外桃源”以寄托政治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2、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和虚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趣无穷3、语言生动简洁又含蓄隽永,看似轻描淡写,却使人物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4、详略得当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完美版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文体知识,第二课时,再读课文,课文精讲,深入探究,课文主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学习第一段,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三段,学习第四段,文章结构,出自本文的成语,文言知识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